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没有……就没有……”句式表达何种假言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没有”后面不是一个判断时,它只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当“没有”后面是一个判断时,既可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又可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即如果把“没有”当作前后件的一部分,把“如果……就……”作为联结词的语言表达形式,则该判断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把“没有”后面的判断分别作为前后讲,把“没有……就没有……”当作联结词的语言表达形式,则该判断就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相似文献   

2.
关于“不……不……”,“没有……没有……”,一些逻辑论著历来简单地把它们视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联结词。对此,江显芸和倪正茂曾提出过异议,即认为具有这些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全都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见1982年《逻辑与语言研究(2)》)他们虽然没有明确地肯定“不……不……”和“没有……没有……”就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联结词;但是,实际上已默认了“不……不……”与“没有……没有……”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标志”。笔者看来,这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相同之处是把“不  相似文献   

3.
“不……不”语句,究竟归属于哪种判断类型,要做具体分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它分别属于三种类型的判断:联言判断、性质判断、假言判断。特别指出它同时属于假言判断中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最后指出具体的分类分析过程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在判断中,有两大类形式是需要加以明确认定的:一是由“不……不……”和“没有……没有……”组成的判断句子,不应为。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而只应属于省略了联结词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判断形式;二是由“……不都是……”和“……不是都……”组成的判断句子,不应视为性质判断,而只应属于全称肯定判断的负判断。  相似文献   

5.
<正> 什么是假言判断?由于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是有条件的。如果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那么,这就是假言判断。假言判断主要包括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三种类型。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定义是逻辑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现对此问题略陈浅见,以求行家赐教。  相似文献   

6.
目前,逻辑学著作一般把假言判断分成充分条件的、必要条件的和充分必要条件的三类。这种划分已为大家所接受。问题是接触到自然语言,某种语言形式,某个关联词语,表达哪类假青判断,哪些条件关系,理解就很不一致。其中对“<如果>不p  相似文献   

7.
连续否定复句与假言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否定复句表达哪种假言判断,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它关系到对假言判断的特性认识的理论问题,也关系到应用问题。我们通过大量事实的考证认为,句中的否定词不是判断的联结项,而是判断的内容,连续否定复句大部分都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自然语言中的“只有……才”句式,表达何种假言判断,逻辑界一直争论较大。有人认为只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人认为只表达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还有人认为两者皆可,有时表达前者,有时表达后者。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有助于正确认识、恰当运用和准确表达假言判断。 (一)自然语言中的“只有……才”与逻辑中的“只有……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现代汉语自然语言中的“只有……才”句式,由于与“才”结合的语词、语境、具体内容的  相似文献   

9.
试论复合判断间的真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相互间真假关系包括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差等关系.复合判断间的真假关系以同素材为其成立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假言判断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的条件的复合判断。目前我国逻辑学界一般认为,根据假言判断的前件对后件的条件关系的性质不同,划分为充分条件的、必要条件的和必充条件的三类。它们的逻辑形式的结构公式相应是“如果P,那么q”、“只有P,才q”和“当,且仅当P,才q”。这些公式是否十分合适,它们的逻辑联项是否十分恰当,笔者觉得有再研究的必要。形式逻辑和数理辑逻不同,不能,也不应完全符号化(用符号语言)而应当在吸收数理逻辑有益营养的同时,保持其自己的特点——力求和自然语言更接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转来了两封读者来信。信中谈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应该怎样分析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两种假言判断?问题是从对全日制十年制高中语文(第一册)逻辑短文中的两个例句的不同分析提出来的。这两个例句是:  相似文献   

12.
“即使……也……”式复句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即使……也……”式复句的归属问题,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尚未达成共识,在普通逻辑研究中的判断类型也无定论。不少人认为,“即使……也……”式复句表达的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实不然,它所表达的常常是联言判断。  相似文献   

13.
因果联系作为普遍联系网中的一个“结”构成了假言判断的客观基础.而假言判断之间的等值转换是有规律可循的,依据假言判断的等值转换关系而推出的假言判断变形推理可使假言推理的形式更加易于表述,而现行教材中的假言易位推理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
朱德熙先生曾明确指出:“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弄清楚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从形式出发来研究,也可以从意义出发来研究。吕叔湘先生《中国文法要略》中的《表达论》,在我国语言研究史上首创了从意义到形式的研究。本文着重探索汉语表达“条件”语义范畴的句子格局。什么是“条件”范畴?形式逻辑把它列在假言判断之中,规定的条件范畴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语法以逻辑为基础,但并不就是逻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共收录了72个"不+X"类双音节动词,文章认为这72个动词不符合汉语双音词判定的意义标准,并对它们的成词过程进行了简单描写,研究认为:只有"不讳"和"不行"可以作为双音词收录,其他70个"不+X"类双音节动词都应该剔除。吕叔湘先生提出的"假如‘X’没有反义词‘Y’,那么‘不X’就是‘X’的反义词"的观点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规则,不能用来证明"不+X"类双音节成分是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人根据自然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或己知前后件之间在事实上的条件关系,把“如果p,则q”看作是既可以表述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形式,也可以表述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形式。并且认为,在汉语中必要条件的假言联结词“只有……才……”和充分条件的假言联结词“如果……则……”都可以兼作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联结词等等。所以,  相似文献   

17.
论“除非”的功能及其句式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除非”具有介词和连词两种功能,前者相当于“除了……(以)外”,后者引出假设复句中假设实现的充要条件。“除非……不”和“除非……才”两种句式是来源于同一底层结构的否定和肯定式,是“除非”众多句式中的一部分。从句式的历时演变来看,两种句式中的“除非”所具有的连词功能是一致的,并不像有的学者所说前者中的“除非”相当于“除了”,后者相当于“只有”,也不如有人所说两者都相当于“除了”或者都相当于“只有”。  相似文献   

18.
"除非"及其句式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非”一词的出现不迟于晚唐,在宋元明清的诗词、戏曲和白话小说中已有不少的应用。时至近代,“除非”已成为一个常用此频频出现在谚语、熟语以及人们的日常口语中。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两位著名学者胡适和吴承仕就“除非”到底是“非”还是“非非”在语言学界发起了一场激烈的论争,由此引起了人们对“除非”的关注;50年代,鲍幼文先生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语法理论认为“如果……,那么……”句式是表示假设关系的条件句式,或认为是表充分必要条件的句式,本文认为这样界定是不科学的,其结论是“如果……,那么……”是表示充分条件关系的条件复句。  相似文献   

20.
孟谦  周明星 《社区》2005,(16):F0002-F0002
“有一处两尺宽的地方可以安眠”,是人们在表述对简陋生活无欲无求时常打的一个比方。然而这却也有一个限度,在很多公共场合,比如社区中、公园里,随遇而“眠”就不对了。首先,这样的长椅不是为一个人设计的,这一躺便无形中站了别人也可享用的“地盘”;其次,往往有这样的情形,一人横卧于此,附近的其他游椅上就不再有人,谁愿意坐在对面端详别人的睡姿呢?除非没办法,除非…是惦记你身上的财物;再有,中国古代的风水先生有一种理论,不能在没有墙的地方睡觉,否则会失去“真气”,看来这也不利于健康呀。小憩时,梦到别人了吗?@盂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