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由于清朝具有严密完备的文书档案制度,和清朝以后历代的重视与保护,使得大量的清代奏折得以保存下来。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清代奏折有一百四十三万多件,其中汉、满文殊批奏折有七十一万多件;录副奏折七十二万多件。在殊批奏折中。主要为汉文殊批奏折,有六十三万多件。满文殊批奏折八万多件。  相似文献   

2.
<正>三、乾隆皇帝的硃批谕旨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生于公元1711年,公元1735年即位,公元1795年退位,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的太上皇。公元1799年卒,终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相似文献   

3.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它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及其他少数民族.而建立的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权。清朝政权的特点是实行高度的君主专制制度,它把自秦以来的皇帝专制独裁制度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我国自秦朝开始,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取其三皇的“皇”字,五帝的“帝”字.更号为“皇帝”。  相似文献   

4.
自从历史上有主奴关系以来,"奴才"一词作为主仆关系下身份的表达,已经为人们所熟识。清朝建立后,由于满族传统社会以"主奴"特征为主导的社会关系与思想观念的深刻作用和影响,导致有清一代"奴才"称谓充斥于君臣、主仆上下诸种关系的表达之中,尤其是君臣语境下,更成为"清代特色"。根据目前的史料遗存所见,君臣语境下的"奴才"称谓是从康熙帝开始出现,而且是伴随着奏折这一文书形式的使用而出现的。最早开始于君臣语境下使用"奴才"自称的时间是康熙二十九年,具折人是山东巡抚佛伦,而较早在奏折中自  相似文献   

5.
正注重人才培养具体说来,根据清朝体制,曾国藩真正参与朝政,是在道光三十年开始的。从保存下来的资料来看,曾国藩在这一年里总共上了四道奏折,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应诏陈言疏》。曾国藩在坐了十年冷板凳之后,初次具有直接向皇帝上奏折的权利,自然格外重视。这道奏折写于三月初二,虽然这一年  相似文献   

6.
正清代统治的268年中,二品以上官员贪污案共108件,其中68人被斩立决,47人被斩监候或绞监候,另有42人受到其他处罚。仅乾隆一朝,因贪赃而被处决的二品以上的高官就达30多人。清末皇族腐败到卖祖宗清朝为什么会从吏治严苛走向贪腐遍地?清朝当年能取得天下,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学习,了解不同文化,通过充分吸收双方优点,实现满汉合璧。特别是康熙时期,国际上有地位,充满自信,力主偃文息武。一方面,通过  相似文献   

7.
一、奏本 奏本是明、清时代臣僚向皇帝上奏文书之一。明初规定,凡臣民言事于皇帝都用奏本。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规定,在京诸司有急切事务不能面陈的,许具题本进呈。这样题本、奏本并行,并进一步规定,凡公事用题本,官员私事用奏本。清沿明制,臣工上书,凡钱粮、刑名、兵丁、马匹等地方公务,用题本上报。凡属官员到任、升转、加级、记录、宽免、奖罚,或降革留任,或特贺赍谢恩,或代所属官员谢恩等事,  相似文献   

8.
“清、慎、勤”三个字,在清代出现的频率应该是最高的,它实际上就是清朝特别是“康乾盛世”时期的为官之道,也就是清代官吏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9.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13,(3):111-113
哪天穿什么衣服,不是由官员自己选择,而是要由朝廷统一下命令京官生活服装花销很大,特别刚开始当官的时候。清朝对官员服装的要求特别细。官服所要求的材料多较为贵重,官帽上的顶珠,亦皆以贵重材料制作,比如一暖帽周围有一道檐边,须用名贵皮料,以貂鼠为贵,其次为海獭,再次为狐。清代官服皆须官员自行购置,甚至皇帝赏赐之物有些亦如  相似文献   

10.
<正>幕僚制度在中国政治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其名称也不一而足,到了清朝,称谓达二十余种,师爷成为其中重要一种。《汉语大词典》中指出,师爷是"清代官署中幕僚的俗称",主要由地方主管官吏自行聘请,协助处理日常事务。师爷这一职业群体发端于明朝中晚期,兴盛于清朝,没落于民初,在中国官场上活跃了三百余年,在中国政治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师爷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非官非吏,却协  相似文献   

11.
冯伯群 《决策探索》2011,(13):68-70
《清代皇帝的一天》是“档案见证北京”档案文化系列讲座之一,主讲人以馆藏清宫档案文献为依据,从清代皇帝一天活动的视角,介绍皇帝读书学习、处理政务及生活起居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揭开清代宫廷生活的神秘面纱,匡正了影视作品和民间的一些不实的传说,还清朝皇帝生活的本来面目,生动讲述了宫廷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儿,  相似文献   

12.
董鹏  郭勇 《办公室业务》2013,(11):26-26,36
秦汉以来,形成了以唐律罪和清代奏折为代表的保密制度。同时。中国古人也逐渐认识到保密的诸多弊端,并在明清时期形成了保密应当适度的可贵主张。在当今环境下,推进保密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保密文化活动是中央保密委员会提出的新要求。只有将保密要求融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或者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发挥保密文化作为一种内在文化的作用,助推军工单位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出版物,我一向喜欢,那些为大展特展而出的专辑和图录尤其好,常能从中知道一些平日不太会注意或别处无法知道的事。台北故宫的清宫档案多达四十万件,可以想象,这是什么样的一大奇观。武侠和历史小说里常听说奏折、密折、朱批、圣旨、国书,所以每逢在图册里遇到,总是看得兴致盎  相似文献   

14.
艾祥 《经营管理者》2008,(12):109-109
在今年的纽约中国艺术品拍卖中,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特别推出的30件中国竹雕,当场成交24件.一个以"八仙过海"为题材的清朝竹雕拍得21.7万美元,较估值高出约5倍.由此可见,竹雕收藏已成为市场新热点.  相似文献   

15.
<正>一、清朝国家机关的设置与特色清朝自公元1616年努儿哈赤建立后金国开始,至1911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历经十二帝,共统治296年。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继承了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的经验,特别是吸收了明朝七国的教训,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独裁统治。清朝国家机关设置特色之一,是"清沿明制"。满族在经济、  相似文献   

16.
读书笔记     
张吉霞 《领导文萃》2014,(14):27-27
<正>[原文]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注释]这句话出自清朝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原文是:"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意思是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得方方面面都考虑到,就得从全局出发。  相似文献   

17.
王春永 《领导文萃》2012,(22):100-104
限制自己的权力,反而可以增加自己在博弈中的影响力,这可能是很多决策者没有意识到的明嘉靖时,严嵩的儿子严世藩是个臭名昭著的大奸臣,后来失去嘉靖皇帝的宠信而被免职,并被投入狱中。御史邹应龙和林润等人历数其罪状,把严氏父子陷害杨继盛、沈炼二位忠臣的事情大肆渲染。他们把奏折给首辅徐阶看,徐阶看过奏折后问众  相似文献   

18.
<正>自古以来,领导总是很忙的。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留下了千古美名;雍正皇帝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批奏折到深夜,造就了大唐伟业;南唐后主李煜沉湎词学,不治国事,留下了"问君能有几多愁,却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叹;宋徽宗赵佶醉心书画,对国事漠不关心,步李煜后尘,丧身丧国。由于忙的形式内  相似文献   

19.
鬼今 《领导文萃》2013,(11):109-111
清代皇帝常在北京城外的颐和园视朝,许多官员为了准时到达,必须半夜起床。清朝皇帝相当忠实地遵守早朝的时间,说明这是个严谨恪守规矩的王朝。最近我读到曾在詹事府做事的官员恽毓鼎的日记,其中的一些记载也验证了这个判断。只是日记里对上朝时间之早的描述更加让人不可思议,如1896年2月  相似文献   

20.
如果翻阅清朝的官员自述,会经常发现一种说法——"某地的官很难做".清朝全国有一千多个州县,知州和知县——所谓的县太爷构成了地方官的重要部分,而哪里的县太爷好做,哪里的县太爷不好做,官场中人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 晚清同治、光绪时期在广东长期担任知县的浙江人杜凤治,留下一部数百万字的日记,把他任官14年中的施政经历和仕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