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反传统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最起码的文化立场应该是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追求。传统是现代中国文化的主要命题。传统的生命源于不断的创造性解释,传统必须从批判和断裂中获取自我转化的力量。反传统不是反中国的元传统终极信念,而是反那些已经僵化的传统。反传统反的是文化传统而不是传统文化,反传统主要反周秦以来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传统结构,反传统断绝不了传统文化也不可能导致西化。反传统是创造性转换传统和重构传统以及建构现代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现代化与现代性研究中的五大弊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明科 《河北学刊》2005,25(2):21-26
近年来,现代化与现代性研究在文化及文学研究中存在的弊病日益显现,归纳起来,大致有五个方面:以文化解释者的 主体性严重遮蔽文化存在的客观性,缺乏对文化运动自身复杂性的认识;以化约化观点简单对待民族化与西方化、古典化与 现代化、传统与世界等之间非常复杂的关系,缺乏对其作以具体语义场的动态理解;以机械粗暴的态度来理解反传统,缺乏对反 传统的深刻辨析;以圆满与完美的想象来处理文化尤其是对待中国现代文化的建构,急于想建构一种十全十美的集古今中外一 切文化之精华的终极至境文化,缺乏对文化建构立足点的把握以及对任何具体文化复杂性与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的认识;以外国 尤其西方现代性来硬套中国现代性,缺乏对中国现代性之民族性与悖论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陈祥明在1997年12月19日《中国教育报》撰文认为,在4。何建构有时代特色的中国当代文化的讨论与争鸣中,学术界出现了三种文化视野,即前现代视野、现代视野、后现代视野。三种文化建设的视野有一卢、是共同的,即他们都关注文化的“现代性”,试图把当代文化建设建构在更为坚实的基础上。三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现代视野强调当代文化建设建构的基础就是现代工业文明,忽视或者否定了这个基础就会误入反文明、反文化、反人道的轨道;前现代视野却强调当代文化建构的基础不必然就是现代L业文明,它应该是包括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在内的过去全…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精神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变迁,需要建构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精神文化,必须科学地解决承传传统的问题,同时,应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及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为逻辑起点,并解决好对待西方精神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要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自觉实现具有主体性的文化生命构建。文化自觉的重心是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人文精神建设是文化主体建构的核心内容,同时要在文化自觉中正视传统文化与多元现代社会的融合,从而消解西方文化的单边主义,实现中国文化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哲学的建构必须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要为目标,不能脱离现实,也不能失去传统文化之根。中国必须创造出与其大国身份相称的独立的现代的理念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征是非宗教性的文化,宗教不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儒家的伦理哲学才是文化的主流与核心。宗教在中国相对不发展,具有多元性和原始性,并有造神机制。儒家的伦理哲学同时承担了宗教的功能,具有满足信仰和感情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政治功能。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主义形式下的宗教、政治、伦理三者合一的形式。中国新哲学的建构必须适应这种传统,承担起儒家哲学的功能。儒家文化不是历史,而是活着的现实,始终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圣精神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价值体系的重要参量,它曾与王权主义相辅相成,在维护封建制度方面,发挥着舆论导向和精神支柱的作用。圣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规范层次,圣精神传统对建构现代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具有很强的参照意义和评价功能;一是心理层次,圣精神传统对现代人的价值走向,特别是精神信仰的选择,具有深刻的示范及引导作用。圣精神传统的主要遗留———“崇拜心理”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屡有反映和表现。总结、分析圣文化传统,探讨它与现代文化热点的渊源及文化关联,对我们理解传统和解释现实问题会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中国伦理传统现代转型在当代面临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是西方意义上的现代性本身受到了道德责难,现代性道德遭遇伦理与实践的二律悖反;二是后现代主义的挑战,使得中国伦理传统现代转型面临着"既走进现代、又走出现代"的尴尬处境;三是普世主义的出场,使得中国伦理传统的现代转型必须超越民族与国家的界限,凸显世界意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实现中国伦理传统现代转型的最后决疑:一是探讨中国伦理传统现代转型的学理逻辑,究竟可能、应该以及怎样就能够完成中国伦理传统的现代转型;二是注重中国伦理传统转型的历史意识,在历史梳理与现实悖反过程中,追问"现代"与"传统"的"优秀"所在,找到转型的契入口;三是中国伦理传统现代转型的全球意识,在现代文明的滥觞以及后现代文化虚无主义的张扬中,我们面临的决不单单是民族文化的复兴,而且还要自觉担负建设和谐世界的文化意识与人类意识,唯此才是真正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演进呈现出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和递进性,儒家的政治文化成为其内在的规定性因素。政治文明建构主要是通过各种政治活动来完成的,而最为稳定也最具创建意义的是经过激烈政治斗争实现社会转型后的长期持续的政治管理活动。从政治管理的视角解读传统政治文明所涵括的现代价值,也就成为我们反思传统文化现代意义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传统义利观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建设与发展演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为中国古代政治伦理生成提供了核心资源。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已经在整体上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然而其所揭示的具有普适性的伦理…  相似文献   

10.
刘举  庞立生 《天府新论》2014,(2):133-139
文化的现代化不等于反传统,而是立足于那些活着的传统文化精神。从文化变迁理论看,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最持久的灵魂和根基,因此,现代化应该为“文化保守主义”留有一定的空间。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合时宜与现代化的被误解同时并存,以至于形成了现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必须首先激活并点燃那些活着的传统文化精神,这也是推动现代文化发展所应具有的民族自觉和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