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由先秦诸子特别是儒墨道法四大政治思想流派所建构的中国古典政治学说,可以说是最富原创性的,其中,最值得我们反思的就是先秦诸子基于深切的天下情怀而极力推崇的圣王统治,这集中体现了他们最为深切的政治期望及其最为关注的核心政治思想议题。而依笔者之见,从中西比较的视角,特别是通过对柏拉图推崇哲学家统治与先秦诸子推崇圣王统治这两种政治理念异同的比较分析,来重新审视和系统阐释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问题意识、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及其思维特征,将更能凸显先秦诸子推崇圣王统治的实质性意义。一一般而言,现实政治是一种强者的政治,对此…  相似文献   

2.
先秦诸子平均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均或均平,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中的基本范畴.先秦诸子,关于平均思想有丰富的论述,是中国古代平均思想的源头.研究先秦诸子的平均思想,对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启发意义.先秦诸子的平均思想,主要表现在主张经济平均、政治平均和社会平均三个方面.社会平均的核心是社会公平.先秦诸子在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上,分为不同的学派,但在平均思想上却没有明确的思想分野,这是一种文化共生现象;它更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3.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成熟的历史散文.修辞技巧的成熟应用,上古语言特有的古朴质实,实录中孕育的记语体例,以及言者阐述政治观点中产生的基本论证方法,对先秦诸子、历代政论文、史书体例、官方文书以及后世行文风格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它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魏晋诸子注重整合先秦两汉的思想资源以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而不能如先秦诸子一般“自开户(片庸)”.魏晋诸子“屋下架屋”的特点,表现在“理”与“事”两个方面,魏晋诸子既历时性地仿效先秦两汉子书,又共时性地互相重复.从子书篇名、著述结构、论述方式、用其情况来看,魏晋诸子“屋下架屋”是一种特殊的时代文化现象,是子书本身对“博”的规定性及魏晋尚博通的世风、诸子学派倾向弱化、地域文化建构的客观需要、拟古仿作的潮流等内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政治与社会秩序急剧动荡的时期,也是政治理论空前发展的时期。先秦诸子百家尽管在具体的政治主张上大相径庭,但把对伦理关系的认识作为各自政治理论的出发点却是共同的。各家学派都从分析政治现象的矛盾出发,构筑起自己的政治学说体系,确立自己的政治价值观、政治运行模式与政治理想,把优良的伦理生活作为各自政治理想的终极目标。岁月悠悠,诸子政治理论的伦理色彩日趋夺目,政治哲学特征却日益淡薄。解开先秦诸子的伦理情结,对全面把握我国政治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必要的,也是基本的.  相似文献   

6.
孙雪霞 《阴山学刊》2004,17(4):81-84
屈原曾经受到先秦诸子的深刻影响,对此前人已作了不少有益的梳理."屈原与先秦诸子"研究主要呈现三种倾向一是认为屈原归属于先秦诸子的某一家;二是认为屈原兼具先秦诸子思想;三是认为屈原兼具百家而后自成一家.学者学术视野逐步由封闭、迷信走向开放、求实,研究思路正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7.
先秦在中国历史上是思想大解放、文化人发展的时期。周王朝的统治分崩离析,使得贵族于各方面的一统地位日趋式微。社会政治环境的宽松为知识分干群体参与社会变革注入了活力。一时间私人学派迅速崛起,他们树立旗帜,广收门徒,四处辩说,八方周游,旨在阐述政见、指陈利害,于是论辩成为他们手中强有力的武器。先秦诸子大都积极参与了论坛的角逐,广泛地进行争鸣活动,因此他们不仅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论辩大师。最早看到言语和论辩修辞作用的是孔子。他不仅在为其门徒开设的四科中设有“言语”科,将其列于“德行”科之次…  相似文献   

8.
静,最初与动相对,后来逐渐发展出政治安宁等褒义,并在春秋时期具有了德行的意义。先秦儒家十分重视静,孔子以静比喻"仁者",孟子讲"不动心",荀子讲"虚一而静",都认同静在工夫修养中的意义。但在儒家看来,静并不是第一性的观念,它是依附于礼或心的第二性观念。而在道家思想中,静被视作第一性的观念,是可以代表道的,所以静是道家本体论、宇宙论、修养论的重要观念。在法家和纵横家等其他先秦诸子的理解中,静则被视作一种有效的工具或方法,来实现政治目的。经过先秦哲学的发展,静具有了工具性、工夫论、本体论等丰富含义,这是动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9.
《云梦学刊》2009,30(6):29-29
《天人视界:先秦诸子发生学研究》(刘绪义著)于2009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从发生学角度专门探讨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发生之内在历程的学术专著。作者认为,只有从历史出发而不是从观念出发,才有可能探寻先秦诸子的原貌,厘清中国思想文化之源与流。本书紧紧依靠先秦文献特别是考古发掘之简帛文献资料,从思想发展的源头入手,依其自然萌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如果我们将哲学定义为对超时空与人群的人类根本问题的系统反思,那么中国思想是含有哲学之向度的,并且中国哲学有其表达系统反思的方式.哲学的比较应以不同哲学流派所面对的问题为基础,因为先秦诸子所处理的周秦之变的问题与欧洲现代化早期问题多有重叠,所以中国先秦思想不但有哲学成分,它更是一种以现代性为关怀的政治哲学.通过对先秦思想本质的分析,我们希望重新反思现代性的内涵,以及中国传统政治的现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韩非把名实不符的谬误分为有名无实、“名得而实亡”、不当之名和“名实不称”等.这一思想不仅不是逻辑学的谬误理论,而且,也不同于先秦时期一些诸子关于“名”之谬误思想,其结果严重阻碍了先秦名学向逻辑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诸子流派的划分是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学术发展史的重要线索,但是自汉代以来对于先秦时期学术发展趋势的认识仍旧停留在司马谈和班固的认识基础上.事实上,根据传世的先秦文献及近年来地下出土的先秦文献等记载,先秦时期并不存在后代所说的百家之说.因此,不能把一些子书及出土的文献简单或笼统地冠以某家之作品,采用"某子学派"的说法似乎更接近于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13.
一  孔子和儒家所处的春秋战国 ,无疑是一个政治与文化日益朝着多元分化与异质裂变的方向发展的时代 ,当时学者所谓的“今诸侯异政 ,百家异说”(《荀子·解蔽》)或“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足以表达这一时代的政治与精神的状况。正是为了救治这种时代的分裂状况 ,以便重新实现政治与文化以及学术思想本身的整合 ,先秦诸子分别提出了他们各具特色的救世方案和政治理论。就先秦诸子中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政治思想流派而言 ,道家主张“以无事取天下” ,只要信赖人类自然本性的力量就能重新恢复社会的秩序 ;墨子以为建立一套完善的刑政…  相似文献   

14.
先秦诸子的"文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汉民族性格中重功利的倾向和以政治为中心思想意识的潜移默化作用,中国古代正统文学观是和"文化"内涵相近的、广义的大文学观.这种观念最早是由作为汉民族早期文化重要代表的先秦诸子确立的.先秦诸子眼中的"文学"含义宽泛,指付诸政治实践的文治教化之学,为文学、哲学、历史等学科的统称.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以<吕氏春秋>作者为代表的杂家学派,虽然对"文学"的理解不尽相同,但都将"文学"看做"文治教化之学".这种文学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此文尝试利用天人关系这一核心议题,在思想和历史两个层面建立理解先秦诸子的整体视野。此文的第一部分总结并反思了近代以来的诸子学研究,认为“周文疲敝”说尚未真正指出诸子的核心关切,而“哲学突破”说曲解了中国思想自身的问题意识和义理。随后,此文认为早期中国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天人之间的紧张关系,表现为变幻莫测的天意或不确定性带来的失序,由此呈现了儒、道、法、墨诸家如何回应这一问题,分别描述了诸家的特征和差别,并初步建立先秦诸子思想的谱系。最后,本文从晚周到汉初的历史和政治秩序的角度切入,呈现了这一谱系在该时期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先秦诸子著作频引《尚书》,他们的历史观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受到了《尚书》的影响.先秦诸子各得《尚书》历史变动思想之一体,但是儒家最得《尚书》历史变动思想的精髓.老庄的历史变动观念过于迷恋过去且缺乏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和实现的可能;韩非子的历史变动观念缺少人文性而过于功利;墨子的历史变动观念却又显得自相矛盾;只有儒家诸子的历史变动观念因其中庸、合乎常理而最易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谢成宇 《江汉论坛》2004,1(10):84-87
从学派来说,《公羊传》的政治思想直接来源于儒家学派的主张,而《韩非子》则集先秦诸子之大成,偶、墨、道、法、刑名诸家均影响过《韩非子》.尽管来源不同,但两者的目的基本相同《公羊传》主张天下一统,《韩非子》倡言君主专制,在中央集权问题上的观点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8.
先秦诸子们按其的"成分"基本可分为三大层面:一是由知识的士转化而来的精英层次的"子",如儒家、道家、墨家,他们分别指向人生(思想)、宇宙和学术,他们是相当纯化的士;二是由技术的士进化而来的工具层面上的"子",被后世称为阴阳家、法家、兵家的子们都属于这一层面,相对来说,他们不再是那种纯化的士们,无论是精神传承还是学术思想都已开始弱化;三是那些充满功利色彩的士凭借着他们身上的某一方面的特长而晋身的"子",如纵横家中的苏秦、张仪们.可以说这是先秦诸子发展的第三阶段,至少在精神上,他们已明显异化了.上述三个层面的分析基本上可以视作诸子的先秦历程:纯化-弱化-异化-同化.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批判精神的一个嬗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徐书墨 《理论界》2006,(1):80-81
本文从修辞的定义与功能入手,提出修辞的逻辑论证功能,并从西方古典修辞理论和中国传统修辞理论的角度对修辞的逻辑论证功能进行考据。西方古典修辞理论的代表亚里士多德著名的《工具论》以演讲术为研究对象,并提出了修辞式推论的证明方法;先秦各家的思想言论和政治主张中也体现出他们鲜明的修辞理论。这两方面都证明了修辞具有逻辑论证功能。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诸子身处社会动荡的时代,因此他们社会思想的主旨和目标都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整合,其中的和谐观念便涉及个人修为、人际关系与社会整合等方面.尽管这种和谐观存在着理论上的不足,但我们若能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