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五日,陕西省扶风县黄堆公社强家村出土的《师■鼎》①(铭文拓片见封四),系一九八O年赴日的《西安古代金石拓片壁画展览》中西周彝铭的八器之一。笔者在参与筹办出国展品的金文部分时,对《外权鼎》、《史墙盘》、《折尊》、《三年■壶》、《■簋》、《永盂》、《师■鼎》、《■簋》(2)诸器作了初步研究。 《师■鼎》一器诸家虽曾涉及,但未对全铭作笺注和考证。兹不揣谫陋,试作通释译论,以就正于读者。 一通释 铭十九行,行十字,合文六字,共一百九十六字,今释之如次: 唯王八把正月,展才(在)丁卯。 王曰:师■!女(汝)克■(荩)乃…  相似文献   

2.
周邦彦《兰陵王.柳》和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这两首词脍炙人口,但“柳阴直”和“两重心字罗衣”这两句如何理解,历来看法不一。本文通过考证,认为“柳阴直”之“直”乃“长”之义,“两重心字罗衣”是指绣有重叠的心字花纹图案的罗衣,寓有心心相印之意。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有个字── 从水从隹,可释淮;淮、 双声近义,所以一般都释为祭名的“ ”①。 应该注意到这个条名或乐舞常用来祭祀大乙──成汤(唐)。 “乙丑卜,贞,王宾大乙, 亡尤。”(《前》1·3·5) “王宾大乙, ,亡尤。”(《续》1·8·3) “贞,翌  唐(汤)。”(《前》)5·36·3) 文献里也说《大 》是汤乐。 今本《竹书纪年》:“殷商成汤二十五年,作《大 》之乐。” 《左传》襄29年:“见舞《韶》《 》者。”杜注:“殷汤乐。” 《墨子·三辩篇》:“汤。……自作乐,命曰《 》。” 《周礼·春官·大司乐》大 ,郑注:“《大 》,汤乐也。” 《…  相似文献   

4.
道心、人心之辩,乃朱子学之精髓。朱熹认为,道心人心之说是圣人尧舜相传之“道”。“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尧舜禹相传之密旨也。”这十六字密旨,出自《尚书·大禹谟》,理学家以此为“正眼法藏”,也受到朝鲜朱子学双壁退溪和栗谷的关注和重视。朱熹所谓的“心”,是一个主体性的范畴。从性质上说,既是认识器官的物质之心,又是“存心养性”之心;从功能而言,既能“心统性情,”又能“心兼体用”。前者朱熹又分为“一块血肉之心”与“潜天潜地之心”,以及道心与人心之别,后者则有“未发已发”和“心体情用”之异。《朱子语类》记载: “问:先生尝言,心不是这一块,某窃谓满体皆心也,此特其枢纽耳。曰:不然,此非心也,乃心之神明升降之舍,人有病心者,乃其舍不宁也。凡五脏皆然,心岂无运用”。一块血肉之心,是乃神明升降之舍,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器官、感官;心又并非只是血肉,具有“潜天潜地”的内涵,“所谓心者,是把个潜天潜  相似文献   

5.
《论语·泰伯》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现存对此语最早的注释是何晏《论语集解》所引包咸的《注》:“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礼者,所以立身。乐所以成性。”邢昺《疏》:“此章记人立身成德之法也。兴起也。言人修身当先起于《诗》也。立身必须学礼,成性在于学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既学诗礼,然后乐以成之也。”《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中又有语曰:“吾闻夫子之施教也,先以《诗》,世道者孝悌,说之以义而观诸体,成之以文德。”据此,后世学者便普遍认为此语说的是修身所学三门课程的先后顺序,以为其意是说“学《诗》之后,即学礼,继乃学乐”,“把音乐作为他的教学工作的一个最后阶段。”研读再三,总觉此解于理难安。孔子讲授课程也许真象《大戴礼记》所言,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此语却未必是陈述讲授课程的顺序。疑之者有四:  相似文献   

6.
《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对这段文字中的“能”字,统编高中教材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均未作注释,似将它作为常见熟字处理,而在一些较有影响的教学工具书中,则把这个字解释为“能够”①。 其实,将这个“能”训为“能够”是谬误的。它不是能愿动词而是副词。清代学者王引之云。“‘能’犹‘乃’也”,并指出“声相近也”②。意思就是“能”的意义和“乃”是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古音是相近的。为了证明“能”“乃”在一些情况下的同义,他援引了《孙子·谋攻…  相似文献   

7.
今年五月,在黑龙江省双城县出土了两面铜镜(见封四)。铜镜的纽、纽座、纹饰、铭文、直径以及铸造风格完全一致。 铜镜直径为九公分,圆形,国纽,素国纽座。镜背分内外两区:内区由海马葡萄纹组成;外区铸有一圈汉字铭文,为“青盖作镜自有纪,辟去不羊宜古市,长保二亲利孙子,为支高官寿命久”,共计二十八个字。内外两区之间用高线圈相隔,铜镜边缘均有刻款和押记,分别为“泰州主薄 ”和 “金成记 ”。 这种铜镜,“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流行在唐代”,宋《博古图录》称它为海马葡萄镜(也有称为禽兽葡萄镜的)。这类铜镜的钮外常分内外两区,内外区中纹饰…  相似文献   

8.
刘强  Wang Xiaonong 《孔学堂》2023,(3):60-68+153-168
古今学者对孔子之于“心学”的开创之功,一向注意甚少而论述乏人。事实上,孔子之仁学,本与心学不二,《论语》《孟子》中所见孔子论“心”诸说,早已为后儒埋下建构心学之种子。本文从“仁”与“心”的即离关系、《孟子》所载孔子“论心四句”的心学价值、孔子忠恕之道的心学内涵、孔子“用心”说及其余绪四端加以论析,认为孔子论“心”,乃有显、隐二端,显者出之以“仁”,隐者证之以“恕”,二者本同而末异,殊途而同归,对于后世心学之本体论、认识论、修养工夫论之建立,实有先导发轫之功。  相似文献   

9.
敬夫考辨     
汪日桢《南浔镇志》有一处保存了《水浒后传》作者陈忱的三首诗,前书“明陈忱敬夫”。顾颉刚先生遂据此下按语道:“据此,可知其字为敬夫。”(见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水浒续集两种序》)迄今学术界多种著作采用了这一看法。如近年来再版的游国恩等著《中国文学史》、社会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上海古籍八一年版《水浒后传》以及江苏人民出版社二九八三年出的《中国古代通俗小说阅读提示》,都写作:陈忱,字遐心,一字敬夫。其实,这是不可靠的。首先,汪《志》本身,涉及陈忱的即有数处。如卷十二陈忱小传引范颖通《研志居琐录》谓:“陈忱,字遐心,号雁宕山樵”;卷三十五“著述”中有:“陈忱《雁宕杂著》,《雁宕诗集》二卷。”而写作“陈忱敬夫”的只有一处。  相似文献   

10.
1982年9月,笔者在黑龙江省日杂废旧公司顾乡仓库,从民间回收的黄杂铜中。发现了宋元祐罗汉镜。这枚古铜镜,长期流散在民间,已经变成乌色。直径72毫米,厚3.8毫米,重107.63克。铜镜背面有“宋元祐癸酉孟秋既望鮑公浩庄严敬造大阿罗汉一十八身”和“依禅、月昼、像以、七宝”三十二字篆书铭文。《中国通史》记载:宋“神宗死,十岁的幼子赵煦(音旭)继皇帝位(哲宗)。英宗的高后称太皇太后(曹后已死于1079年),处理军国大事,建年号元祐。”宋元祐罗汉镜上的篆书铭文“宋元祜癸酉孟秋既望”,是指公元1093年夏历七月十六日。  相似文献   

11.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为人和创作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为人和创作态度林锦鸿古今中外的作家们,其创作心态多种多样,但大底离不开“发愤”二字。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  相似文献   

12.
修订本《辞源》二册784页“孜孜”条,书证之二引《三国志·蜀·向朗传》:“乃更潜心著述,孜孜不倦。”按:引文不确,且割裂断章,于义不明。考《三国志》原文,“著述”乃“典籍”之误。两词含义迴别:前者言自己从事著述,后者却指研究经  相似文献   

13.
《周易》中的“贞”字,最初学者依据《易传》和《尔雅》把其释为“正”或“定”。近代以来,随着对殷墟甲骨的考证研究,有学者认为《周易》和殷墟卜辞一样,都是卜筮的产物,并根据《说文》把“贞”训为“卜问”。但通过对殷墟卜辞命辞语气的考察发现,“贞”训为“卜问”解释不通,而释为“正”或“定”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洛神赋》主旨新议周澍田丁毅关于曹植《洛神赋》的主旨,历来有“感甄”、“寄心君王”两种说法的争议。最近通读赵幼文先生的《曹植集校注》,发现一些诗赋与《洛神赋》有关,且诗人在青年时期经过了一次爱情悲剧,《洛神赋》乃若干年后痛苦爱情的浪漫主义再现,洛神是...  相似文献   

15.
修订本《辞源》一册第509页“哀毁骨立”条,注释云: “因亲丧悲哀而瘦损异常,如仅以骨支拄身体。晋王戎和峤同遭亲丧,司马炎(武帝)对刘毅说:‘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见《世说新语·德行》。”按:此注释失误有二,可商者一。请分项述之。 1、书证并非语源。《后汉书》作者范晔(398—445)虽与《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444)同为南朝宋人,但《世说新语》所述乃晋人事,故居后。《后汉书·韦彪传》:“彪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此为语源,而《世说新语》为定型化。书证当先引《后汉书》,后引《世说新语》为当。 2、概述《世说新语》书证,并非“晋武帝对刘毅说”,恰相反,乃是刘毅(字仲雄)回答晋武  相似文献   

16.
无论读《论语》或研究《论语》的人,都会对《论语》编次的杂乱无章感到头痛。朱嘉《论语集注·学而第一注》云:“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他认为《论语》各章还是有中心和目的的。不过,就《学而篇》而言,每句话就是一个中心,如果都是“学者之先务”的话,那“先务”也就太多了,还哪里算得是“先务”呢?刘宝楠《论语正义》认为“当孔子时,诸弟子撰记言行,各自成篇,不出一人之手,故有一语而前后篇再出也。”这或者接近实际,也可能就是编次杂乱的原因。汉代的安昌侯张禹,“本受鲁论,兼讲齐论,善者从…  相似文献   

17.
1.2、昔有贤士,姓韩名朋,少小孤单,遭丧遂失其父,独养老母。谨身行孝,用身为主意远仕。忆母独注(住),[故娶]贤妻。(137页) 按:“用身为主意远仕”,应在“主”字后断句。“谨身行孝,用身为主”,上句就家而言,下句就国而言,即孔子所谓“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也。“主”指君王。项楚曰:“‘用身’费解,王利器《敦煌文学中的〈韩朋赋〉》改作‘朋身’,亦非是。原文‘用’字乃‘母’,字形误。”按:项说非。“母身为主”,语意不明,亦甚别扭。王利器之说可以成立,然体察文意,亦非是。“用”字无误。  相似文献   

18.
《墙盘》中出现一“”字,诸家多释为“尢”①字。我看尚可研究。 “尢”,“盖亦由陵中的人形转来,足形已失,只作双腿一长一短之状。”② “陵”,甲骨文作或,金文作,象手持刀锯,断人一足。实际是古代的刖刑,也就是膑、、。段玉裁说: “凡古文字,今文作膑。考,司型注、大传注皆云周改膑为;而驳异义云陶改膑为,吕刑有,周改为刖者。,说文作;云,刖也。刖,说文作;云,断足也。然则膑与异制,与刖,制同而字异耳。”③《白虎通》: “者,脱其膑也。”《尚书》大传: “膑”,《吕刑》引作“”,可见膑、、、刖没有大的区别。 “尢”,是“失一足”,“双腿”…  相似文献   

19.
清代学者缪荃孙所辑《辽文存》卷一收载一首《鼓吹曲无射宫》,陈述先生以《鼓吹曲》为题录入《全辽文》,其词如下: “五年一巡狩。仙仗到人间。问稼穑艰难。苍生洗眼。秋光里。今日见天颜。金戈玉斧临香火。驰道六龙闲。歌谣到处皆相似。天子寿南山。”缪氏曾于词后注道:“金《乐志》云,天眷三年九月幸燕京,所用鼓吹导引仍辽旧。”陈述先生据此注而推断说:“是此曲乃辽曲也。”但是这首词作《辽史》不载,宋辽金时代的文献也没有称其为辽代作品的,因而我认为  相似文献   

20.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记录于1908年,但是直到2008年才出版,因而是非常宝贵的新的研究资料.章太炎是汉语言文字学承前启后的大学者,这部《说文笔记》鲜明地体现了章氏学术的传承与创新.本文从“孔”、“好”互通的例子出发,讨论章氏于汉语言文字学的传承与创新.“好”与“孔”通假,《尔雅》以下皆发之,而章氏谓“孔”亦与“好”通,则发前人所未发.章氏此说,解决了以下问题:1.“孔”字嘉美义的来源.2.程度副词“好”、“很”等的来源.3.补足辞书编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