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蒋益 《船山学刊》2002,(4):110-113,119
为中国的现代小品文寻根溯源并其探索发展方向 ,一直是散文作家与理论家的追求。自周作人提出美文说 ,之后有鲁迅的Essay说、胡梦华的Familiaressay说、梁遇春的小品文说、周作人的性灵小品文说、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说等 ,他们所作的全部努力最终归结为周作人的论断 :中国现代小品文的源流是晚明小品文与英国小品文的合成。这些努力聚焦于一点 ,那就是促使现代小品文朝着现代意识与民族特色相融合的方向嬗变。  相似文献   

2.
继《林语堂绝妙小品文》、《周作人绝妙小品文》和《徐志摩绝妙小品文》出版之后,时代文艺出版社又推出了《罗继祖绝妙小品文》一书,该书47万字,是罗继祖教授30年来学术小品类著作文字的精华。  相似文献   

3.
王兆胜 《河北学刊》2006,26(1):126-136
林语堂酷爱和痴迷明清小品,将它视为精神和灵魂的源头,这是其他中国现代作家所无法比拟的。究其原因, 主要与周作人的倡行、小品文的特质、作家的性情及对当时文坛的不满有关。明清小品帮助林语堂确立了生活的艺术观,赋予了他幽默、性灵和闲适的审美趣味,强化了他对常识的尊重等。林语堂对明清小品的超越意向在于:具有更多的现代思想意识,更富于放逸、自由和优雅的气度。当然,过于崇信明清小品使得林语堂因袭大于创造,还由于躁动大于静穆,林语堂就不能像明清小品作家一样对物性和天地道心有更深刻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三周作人小品的转向闲适和鲁迅杂文的进到自觉的战斗,又都是由一定的历史条件促成的。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开始的十年反动文化“围剿”,成为刚刚进行了十年的新文学运动继续发展的巨大阻力。在中国散文小品的发展史上,还不曾有过战胜这“助虐的武将的刀锋,帮闲的文臣的笔锋”而求得“生存”的先例。周作人小品文的由“挣扎和战斗”而“走往闲适一路”,正是重复了历史的教训。而鲁迅的“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来却是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个伟大创举。反动势力的威慑,对于周作人的思想和创作的  相似文献   

5.
王兆胜 《人文杂志》2002,18(5):69-74
林语堂与周作人的交往并不频繁 ,也不算多么密切 ,这远远不能同林语堂与鲁迅的交往相比 ,这主要可能由于二人都不喜爱交往的性情相关。但是 ,二人在文化思想、文学观念以及性情癖好等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和承继性 ,如果说周作人是林语堂的“亦师亦友”这个概括也并不为过。当然 ,林语堂毕竟不是周作人的翻版 ,他们二人又有明显的不同 ,这主要表现在人生态度和美学趣味上面。  相似文献   

6.
王思任文学思想畋论金一平王思任(1574~1646),字季重,号遂东、连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著名文学家。所作有《王季重十种》等。鲁迅曾征引他的会稽“乃报仇雪耻之国,非藏污纳垢之地”表达民族气节;周作人、林语堂等则满口称誉他的小品文,施蛰存编...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散文“平淡”风格的文体学分析李旭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如果要推选一名最杰出的文体家,大概非周作人莫属。而他的文体,主要的特色是平淡。有人曾将他创造平淡美的艺术造诣同古希腊“高尚的简朴和静穆的伟大”之美相提并论,说:“我们景仰希腊艺术的不朽的美,可是...  相似文献   

8.
周荷初 《船山学刊》2003,(4):140-142
一“小品文”的文体概念,是一个流变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必然有不同的理解。小品文虽古已有之,但以“小品”名集或指称某种文学形式,则始于明代中叶。如晚明陈继儒《晚堂香小品》、潘之恒《鸾啸小品》、王思任《谑庵文饭小品》、朱国桢《涌幢小品》等;也有辑录前代或当代小品的选本,如《皇明十六家小品》、《苏长公小品》、《闲情小品》之属。不以小品命名,实为小品专集的则有:郑元勋所辑《媚幽阁文娱》、卫泳的《古文小品冰雪携》等。不少论者都指出,上述明人选集显示了一个明显的偏至,即几乎将包括韵文在内的所有体裁都集纳于“小…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在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但在建国后很长一个时期里 ,冲淡型散文在大陆几乎销声匿迹。然而 ,在海峡彼岸 ,经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传播 ,由周作人开创的这一类型散文倒绵延不绝 ,成为台湾当代散文的一大景观。周作人与台湾当代学者散文形成了深刻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到底是前进的”——评林语堂倡导小品文刘炎生我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于1934年4月至1935年以《人间世》半月刊为园地,大力倡导小品文。这不仅受到当时左翼文坛的非议,而且今天的有关论著仍未予以应有的肯定。其实,林语堂倡导小品文,对于我国现代小品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有人称罗素为“2 0世纪最伟大的智者” ,许多人都受到他的影响 ,林语堂也不例外。林语堂对罗素推崇备至 ,曾用“现代圣人”、“智者”和“思想家”称誉他 ,二人最突出的共同点是对自由、快乐和幸福人生的探索。当然 ,林语堂与罗素也有差异 :后者朴实、平易、散淡 ,少宗教情感 ;前者浪漫、飘逸、精粹 ,多宗教的神秘气息。  相似文献   

12.
按学者钱理群的说法,周作人对于自己做过的事、说过的话,是从来不知后悔的。与鲁迅闹翻,出任伪督办,都是如此。在作为汉奸被捕后,他没有如一般投敌者那样,痛哭流涕地大叫“上当、受骗”呀、“被迫下水”呀等等,恰恰相反,周作人后来却一再表白,自己“出山”并非为敌所迫,有着完全的自主,用他引用孔子的话就是:“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蒉,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蒉,进,吾往也。”“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晚年,周作人在给香港友人信中也说:“关于督办事,既非胁迫,亦非自动。”“当然是由日方发动,经过考虑就答应了。”关于周作人的…  相似文献   

13.
唐代晚期的诗歌创作日趋衰落、消歇了,随之而起的是方兴未艾的小品创作。兴旺发达的唐诗盛世的光彩终被异军突起的小品文掩盖。其题材之广阔、反映社会矛盾之深刻、创作技巧之纯熟、审美意欲之强烈,足可以与前代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相媲美。就其晚唐小品丰富的思想内涵而言,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晚唐小品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封建制度、封建帝王。这是晚唐小品最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方,也是晚唐小品作家超出前后古人的主要特征所在。其次。对准贪官污吏猛烈抨击,深刻揭示“官”的本质。晚唐小品既反皇帝又反  相似文献   

14.
鲁迅和周作人都是“五四”以来的散文大家。郁达夫在1935年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时,虽然“忍心割爱,痛加删削,结果还把他们两人的作品选成了这一本集子的中心”,占了所选十六家散文作品总数的“十分之六、七”。这虽然和他的“偏嗜”有关,但是,“二周”在我国现代散文界的卓特贡献,也确实不能不使选家把他们提高一格来看待。郁达夫在散文集《导言》中强调指出:“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周作人两人为最丰富、最伟大。”他对“二周”散文的这一总评虽未分轩轾,但以泛论而言,亦大体不失公允。  相似文献   

15.
论梁实秋小品散文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实秋的小品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它没有鲁迅的冷峻,决非匕首与投枪;而是沿袭了周作人的冲淡、平和,形成了雅致、闲适的风格。尽管这些作品曾不合时宜,被称为脱离社会、回避政治的“有闲”产物,然而,随着时代氛围的改变,随着宽松环境的产生,它抖去了蒙在身上的历史尘埃,以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读者的青睐。《雅舍小品》是梁实秋小品散文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1940年他应刘英士之邀以“子佳”为笔名在《星期评论》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小品文兴起于“五四”时期 ,中经 2 0年代的发展 ,进入 30年代便发生了流变 ,分化成三种类型 :幽默闲适“论语体”、激进战斗“匕首体”、孤独失落“独语体”。随着时代的巨变 ,对小品文的创作提出新的要求。“五四”时期小品文强调的“自我”、“个性”等主张 ,在国共关系破裂 ,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后已经显然不合时宜。 30年代的中国外忧内患 ,时代环境的变化改变了文学气候 ,小品文自然难以继续维持 2 0年代的发展态势 ,于是始从《语丝》发生流变。《语丝》被称为“小品文的王国” ,当时的鲁迅、周作人、林语…  相似文献   

17.
田广 《学术探索》2006,3(4):122-125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一个独特而典型的标本,在其复杂矛盾的思想构成中,历史轮回观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轮回观在不同的层面上有着不同的内涵,周作人的历史轮回观主要体现为三个维度:“叛徒”的批评策略,“隐士”的文学思想,“汉奸”的历史逻辑。历史轮回观一方面成就了周作人,另一方面也毁了周作人,这一现象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与性灵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坛著名的作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林语堂在创作上已经渐趋丰富和成熟,从而迫切需要在创作理论上形成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因其浓厚的浪漫主义气质和自由主义精神,此时他已在西方众多的哲学、美学思想中,筛选出他所认同和需要的表现主义美学,并经过创造性的综合改造,使之成为他可以应用的理论武器。而当时周作人扬起的“性灵文学”大旗,也与他的性情和兴趣一拍即合。本文着重分析了晚明性灵文学与林语堂创作理论形成的渊源关系,并通过比较、分析,指出了林语堂性灵文学观的独特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黄科安 《东岳论丛》2004,25(2):84-88
所谓的“驳正” ,就是反抗正统权威 ;而“俗说”则是以诙谐的态度出之 ,即周作人注意用诙谐幽默笔法创作出蕴含社会深意的随笔作品。这虽是“拨草寻蛇”的看家本领 ,但他也只到要被“火”烤了为止 ,未必有“殉道”的决心。其深层原因是周作人的“中庸”观念在作祟 ,使他在“驳正”与“俗说”之间取得一种艺术的节制和均衡。因而他的随笔作品呈现出“中和”之美 ,是“微词托讽”与“文气庄重”、“游戏而有节制”与“庄重而极自在”这些对立统一关系构成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0.
论林语堂的女性崇拜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新文化、新文学的最大功绩之一即是发现了“人”,尤其是发现了“女性”。“是否关注和如何关注女性”成为衡定现代人优劣高下的试金石。周作人说过,“鄙人读中国男子所为文,欲知其见识高下,有一捷法,即看其对佛法以及女人如何说法,即已了解无遁形矣”。那么,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林语堂是否关注和如何关注女性呢?对此,学术界未能给以充分的注意。事实上,林语堂不仅尽其一生关注女性,而且有着独特的女性观念,即女性崇拜思想。通过对林语堂女性崇拜思想的详细解读,我们既可理解林语堂对“女性解放”的独特贡献;又可充分认识林语堂的思想、文化选择与审美趣味;还可获得关于女性未来发展趋向的某些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