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蒙古族是整个蒙古的四大部之一,青海蒙古虽然称厄鲁特蒙古,但实际上不完全是厄鲁特蒙古,有元朝遗留下来的土默特达尔吾等部,有明朝遗留下来的火落赤、真相等部之土默特遗民,有却图汗所属之喀尔喀部,以及察哈尔阿曲赤马蒙古,还有康熙年间徙牧青海的喀尔喀蒙古。  相似文献   

2.
自16世纪以后,黄教在喀尔喀蒙古广泛传播,至17世纪中叶,由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在喀尔喀蒙古左翼土谢图汗家中转生,黄教在喀尔喀蒙古民众中拥有了难以消除的精神影响力。唯其如此,在喀尔喀与卫拉特抗争、噶尔丹入侵喀尔喀以及喀尔喀归顺清朝等一系列动荡的历史条件下,这位呼图克图在喀尔喀蒙古的强有力世俗君主土谢图汗家中的转世,致使他的宗教权威更转化成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因而清朝在政治上也采取了对呼图克图的各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图们江内外瓦尔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万 《民族研究》2003,7(1):70-77
清初著作记有东海瓦尔喀 ,学术界多谓是东海库尔喀或牡丹江虎尔哈之异称。本文对瓦尔喀诸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新看法 :( 1)东海瓦尔喀是指明末清初分布在图们江内外的女真人。 ( 2 )他们是明初建州斡朵里部、建州兀良哈部、毛怜兀良哈部以及狭义“女真”的胤裔。 ( 3)特别对安楚拉库瓦尔喀进行了研究 ,提出其地域在今和龙市境 ,是明初第三毛怜卫胤裔 ,纠正了乾隆时绘制的《战迹舆图》标注于阿勒楚喀之误。 ( 4)对建州部、乌拉部剽掠瓦尔喀进行了分析 ,提出努尔哈赤把瓦尔喀强行掳掠到建州 ,实际是使流落各地的支系骨血归宗。这一行动充实了建州女真的军事实力 ,促进了农业发展 ,为其统一女真诸部 ,建立后金政权 ,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当今青海和硕特蒙古人的家庭及其民俗现状的调查研究苏依拉青海和硕特蒙古人的主体是IG36-1640年间从新疆等地驻牧于青海的以固始汗为首和硕特部蒙古人(另有部分杜尔伯特、准噶尔、土尔扈特、喀尔喀部)。1725年清政府将青海蒙古各部划分为5部29旗。其中...  相似文献   

5.
喀尔喀左右翼在顺治八年(1651年)第一次遣台吉到北京进贡白驼一匹、白马八匹,确立了九白年贡关系。康熙三十年(1691年)多伦诺尔会盟之后,喀尔喀部归顺清朝。清廷允许政教大首领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土谢图汗、车臣汗每年冬季遣使进京年贡九白,以尽臣子职责,并未编入蒙古王公年班或喇嘛年班,既尊重他们在喀尔喀部的传统地位,又有强化管理之意。清廷在贡道、贡品、筵宴、朝礼、赏赐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自从漠南蒙古各部归附清朝政府后,喀尔喀、卫拉特蒙古诸部不久也先后被招抚和征服,从而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满族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在蒙古地区的统治,一方面运用“联姻”政策,对蒙古各部上层贵族进行拉拢,使之为其披坚执锐。“属(?)前驱”。另一方面,又在其聚居区推行“盟  相似文献   

7.
《大法典》——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是蒙古封建法的卓越文献与喀尔喀(北蒙古)和准噶尔(西蒙古)史的珍贵史料。符拉基米尔佐夫院士在分析各种阐明蒙古封建社会的史料时写道:“作为史料的蒙古法令汇编即蒙古‘法典’,对于研究蒙古社会制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以往,蒙古法规文献的许多研究者,诸如雅金夫·比丘林、戈尔斯通斯基、列昂托维奇、里亚扎诺夫斯基等,都认为《大法典》也同十八世纪的  相似文献   

8.
天聪时,察罕喇嘛从喀喇沁部来投诚后金。其后,奉太宗之命出使阿禄、外喀尔喀等蒙古诸部。五世达赖喇嘛所遣西藏首批赴盛京使团返回时,他作为清朝使者团的首领之一前去西藏(乌斯藏)。五世达赖喇嘛进京时,他又以清朝代表的身份迎接路途中的五世达赖喇嘛。通过屡次交往,察罕喇嘛和西藏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人物建立了信任关系。此外,他还作为商业贸易者在明清之间沟通货物。正因有以上种种劳绩,入关后清廷授予察罕喇嘛"达尔汉绰尔济"之名号。入关前,察罕喇嘛就创建过果忙库伦,开始管理在内八旗喇嘛诸事务,这种管理方式一直持续到康熙初年。察罕达尔汉绰尔济在北京的驻锡地是后黑寺和前黑寺(慈度寺),其寺庙和僧徒得到朝廷香火地和钱粮的供养。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满蒙藏文档案文献和传记史料,对满藏最早建立互使关系起过重要作用的唐古特籍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1646)的名号、法号及其历史事迹等作一考察.他与蒙古鄂尔多斯部首领关系密切,在拉萨获"国师"及"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号,以熟悉蒙古喀尔喀、准噶尔和藏区等地政治形势、文化、生活习惯等有利条件,毕生致力于增进这些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为加强藏满政治和文化交流起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元代“女直”和“女真”之称为同一所指,“女直”之称当是对辽代叫法的沿袭。元代文献中出现的“女直水达达”、“水达达女直”皆是指女真中的水达达部。水达达之称源于金代的兀的改,但元代水达达所指并不能等同于金代的兀的改。水达达不能包括兀者、乞列迷、吉列迷等部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合编的《清内阁蒙古堂档》中选译了从康熙十年到三十一年间与西藏历史相关的文书档案目录。文书档案包括西藏达赖喇嘛、班禅呼图克图等与清朝往来文书,以及准噶尔部、青海和硕特部、喀尔喀部汗、台吉和喇嘛等与清朝往来的文书。原档案目录(蒙古文)只有发文和收文者,没有摘录事由,文章将其中与西藏历史相关的回鹘式蒙古、托忒文蒙古和满文档案文书摘编事由拟题,共编为196条目录,后附收发日期,以便于读者了解和利用《清内阁蒙古堂档》中有关西藏历史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清朝统治边疆少数民族区域的法律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熙三十五年五月,康熙帝亲赴塞北多伦诺尔(今承德北),会阅喀尔喀蒙古诸部来归附的汗王台吉,内蒙古科尔沁等部王贝勒陪阅,饮宴封赏,列队校阅,显示了北疆的安定与巩固。回京后,康熙踌躇满志地说,秦筑长城以来,历代修葺不已,难道“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大清八旗铁骑不就是越边墙“长驱直入”吗?现在“我朝施恩于喀尔喀”,边境自然“较长城更为巩固”。康熙还不止一次地讲到,“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耳”。乾隆也评论前代修长城以隔绝防御的弊病,远不及清朝的“柔远”政策,“恩亦深  相似文献   

13.
车王府是清代外蒙古喀尔喀赛因诺颜部亲王车登巴咱尔的府第,其所收藏的影词写本是研究语言、文字及民俗的重要材料.通过对影词写本的统计,发现其中大量使用方框号、钩识号等标点符号,文字书写有合文现象,并大量使用类似“能行”、“走龙”、“流平”等代名词,“能行”、“走龙”指代马;“流平”指代地.  相似文献   

14.
兀良哈是明代蒙古的一个重要部落。本文对 2 0世纪以来的相关研究做了述评 ,认为对兀良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同时 ,进一步对漠北兀良哈的分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指出以往有的研究将漠北兀良哈只当成由守卫不儿罕山成吉思汗葬地的兀良哈千户发展而来观点 ,是不全面的 ,其居地和组成应当更为宽广 ;又根据史料和前人研究 ,对漠北和漠西北黄毛兀良哈及红帽兀良哈的分布、其体质人类学和文化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5.
《额尔德尼志》简介[俄]策丁·安娜作苏依拉译《额尔德尼召》或简称(那木塔》)是喀尔喀蒙古历史文献中的一部富有特色并具重要意义的著作。虽然它论述的范围仅限于喀尔喀早期召庙的形成及其发展的问题,但它却包含了漠北蒙古历史及黄教的渗透、确立、传播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和硕持汗     
和硕特蒙古是漠西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原活动在天山以北乌鲁木齐和塔尔巴喀台一带,其首领图鲁拜琥,是成吉思汗十九代孙。万历二十四年(1606)他25岁,因调解喀尔喀与卫拉特之间的战端,深受各部上下和东科尔法王的敬佩,赠号“国师汗”美名。此后,又讹转为“顾实汗”或“固始汗”。 明末西藏政局不稳,教派斗争迭起。万历四十六年噶玛噶举派率霞巴家族在后藏建立第悉藏巴政权,与一度统治青海的喀尔喀部却图汗和康区白利土司结成联盟,共同迫害日渐兴盛的格鲁派,即黄教。黄教首领人物罗桑却吉坚赞和五世达赖的强左索南绕登等人决定,派使者赴卫拉特请兵援助。卫拉特召开“丘尔干”会议,议定组成联军前去,固始汗率和硕特  相似文献   

17.
苏联蒙古学是苏联东方学中最古老最有成就的一门学科,远在彼得一世时,就开始了蒙古学的研究,所以,“俄国第一部研究东方学的学术性著作”是同彼得一世的名子联系在一起的。地域的接近,俄国国家同汗国和喀尔喀,准噶尔王公们自古以来的睦邻关系、17世纪操蒙语的民族(布里亚特人和卡尔梅克人)自愿加入俄国国家、彼得一世的政策和教化活动,按照弗·恩格斯的定义,东方俄国在客观上起了共同进步的作用等。所有这一切,不仅使国家、官方对十八世纪的蒙古越来越感兴趣,而且还唤起了学术界纷起研究当时蒙古的强烈愿望。与此同时,1716年在北京开办俄国传道团和组织首批考察队对蒙古邻近地区西伯利亚和卡尔梅克的考察,使这一进步体现为具体的事业。结果,西伯利亚历史学家、科学院土米勒(Mepa)、E·费舍尔(epa)、B·M·巴库宁(aky)C·帕拉斯(aaca)等的著作,为科学地研究蒙古,首先是研究蒙古许多世纪以来的历史和民族学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8.
考察简讯     
1987年8月10日至9月25日,根据苏联科学院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之间的科研合作计划,由A·M·列舍托夫(队长)、г·с·阿瓦基扬茨(来自列宁恪勒)和A·E·帕胡托夫(来自莫斯科)组成的民族学考察队,在苏蒙历史文化综合考察的范围内,在蒙古继续进行了工作。考察队成员与蒙古同行г·策伦汉德和·梅内索姆一起,以“蒙古人民共和国现代民族文化过程”为题,向库苏古尔省的和托辉特人、乌布苏省的和屯人和杜尔伯特人、巴彦乌列盖省的哈萨克人、图瓦人和阿尔泰乌梁海人、科布多省的昌图人和哈萨克人收集了田野民族学材料。此外,还询问了各地的喀尔喀人。  相似文献   

19.
一、蒙古军队进入青海人命之王成吉思汗的时代,统治了世界许多地区,蒙古得以全面振兴发展。当时,大汗和萨钦·贡噶宁波在宗教上建立联系,使蒙藏关系揭开序幕。后来,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和信主法王八思巴先后被忽必烈奉为上师,并让人思巴创制了蒙文,佛教在蒙古地区开始传播。此后,忽必烈将西藏的十三万户赐给萨达派,使蒙藏关系进一步加深。尤其是蒙古首领俺答汗尊奉遍知法工襄南嘉措(三世达赖)为上师以后,这种佛教的法缘更为深固,到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合撒尔的后裔固始汗的时期,蒙古地区由却图汗发动了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之间的…  相似文献   

20.
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秋,明将徐达、常遇春等北取中原,期于大都会师。元惠宗妥欢贴睦尔(卒后谥号顺帝)携后妃、太子及宗室北走。以妥欢贴睦尔为首的蒙古封建主被迫退出中原后,仍沿用元朝帝号、印玺、宣敕金牌及官制等,企图重新入主中原,与明朝形成长期对峙局面。在明朝辖境内,也还居住着几十万蒙古族,例如甘肃河西走廊西端与新疆东部的沙州、罕东、赤斤蒙古、哈密等卫所所辖地区,就有不少蒙古族,明朝政府任命其已归顺的头目为卫所的都督、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及镇抚等官职。新疆天山南北则有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下的蒙古族,明代也称其为“别失八里”、“亦力把里”或“吐鲁番”。东部蒙古(明代称鞑靼部)势力衰败后,哈密和吐鲁番北面的瓦剌势力崛起,打败察合台后王,迫使歪思汗西迁至伊犁河流域。此后,察合台后王、瓦剌封建主及明王朝三方,围绕丝绸之路上的要道哈密,既展开激烈的争夺战争,又保持一定的政治、经济联系。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