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同志在研究过剩人口问题时,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力水平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产生的过剩人口叫做“生产力压迫人口”型过剩人口,把我国目前存在的过剩人口称作“人口压迫生产力”型过剩人口。这种划分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在《强迫移民》一文中的论述。马克思在该文中指出:“现在(指资本主义社会——作者注),不是人口压迫生产力,而是生产力压迫人口”①。我认为这种提法是值得商榷的。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2.
扶贫经济开发与中国贫困地区人口与发展的整体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贫经济开发与中国贫困地区人口与发展的整体素质屈锡华人口与发展是当前第三世界各国普遍研究的课题。人口过速增长的压力严重阻碍着发展中国家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这是人口与发展相提并论的现实背景。人口长期压迫生产力的后果,必然是生产力低下,人民贫困。而贫困...  相似文献   

3.
综合,研人类生态系统和生态危机“军事人口学”研究内容初探试论近代以来中国农村中人口对生产力的压迫关于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的思考学习党的计划生育理论和政策,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70周年中国农村人口增长的经济机制(1949一1979)〔中国人自素质与经济发展噪声与人口素质战后人口控制政策的国际经验与教训试论经济结构与人口转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城市化的若千对比及其启示苏联现阶段的人口研究儿童状况:中国与世界的比较农村社会经济政策与控制人口增长努力为我国培养人口学人才 —西南财经大学的人口学教学究汪润元苏苹朱向东…  相似文献   

4.
有计划地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促进民族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同志在《列宁主义问题》一书中指出:“人口的增长对社会的发展有影响,它促进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从全国范围来说,我国人口多,基数大,增长快,增长的绝对数字庞大,在我国目前经济技术落后的条件下,人口压迫生产力的情况十分严重,已经在吃饭、就业、住房和教育等方面加重了国家和人民的负担,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因此,为了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切实控制我国人口增长,大力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一九八五年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5‰左右,争取在二○○○年再降到零,把我国人口总数稳定在十亿左右,或再适当下降一些,这就成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战略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滕头村王嗣均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定为“全球五百佳生态荣誉村”之一的浙江省奉化市的膝头村,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是值得每一个中国农村社区学习和借鉴的。需要发展中国农村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农业人口,人口压迫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计划生育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执行这一基本国策,推进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这是我们各级政府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十五”以来,南京市财政部门作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统一认识,履行职责,加强管理和服务,努力把控制人口增长,促进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积极增加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优先保证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的逐年增长,为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  相似文献   

7.
一、从冲击波看新形势下的人口问题1989年春百万民工闯广东的冲击虽已过去,然而问题却远未解决。从本质上来说,这是我国人口压迫生产力的一种重要表现。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不相适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是人们所关注的。在改革开放条件下,随着商品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的经济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人口问题以不同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人口类型和发展水平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生产力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人口的再生产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总的来看,这种变化是循着由低级向高级,由原始型向现代型方向进展的。当前世界各国处于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浙江人口发展为例 ,对我国稳定低生育水平中的五大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要处理好生育水平“稳”与“降”的关系。二、要处理好生育政策“稳”与“放”、“调”的关系。三、部分区域要处理好人口变动“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的关系 ,避免人口自然增长的控制成果被机械增长的人口浪潮所淹没。四、要处理好人口控制机制“社会控制”与“家庭控制”的关系 ,要变社会外部制约机制的有效控制为家庭内部运行机制的有效控制。五、要处理好老年福利“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八五”时期(1991—199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人口增长的重要时期。“八五”时期人口的增长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我们目前着手编制的“八五”人口计划是我国正式编制的第四个人口五年计划。认真回顾历史的经验,科学地分析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所面临的形势,明确地提出“八五”时期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和目标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林特溟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若干重大关系》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世界人口发展新趋势,在传统人口转变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人口转变过度理论,并认为当前人类人口转变远未完成。随着各国生育率持续下降,人类人口发展表现出“较低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负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并正逐渐由发达国家向其他国家蔓延,我们将这一人口发展模式称为“人口转变过度”。首先,人口转变过度这一人口发展特征的存在意味着传统人口转变中出现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并不是人类人口发展的最终形态,但人类社会又不可能永远处于人口负增长的状态下,人类自身再生产水平终将会回升到更替水平左右,因而人口转变过度又可以分为“人口转变恶化”和“人口转变回归”两个子阶段。其次,虽然人口转变过度是在传统人口转变基础上形成的,但与传统人口转变存在明显差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口发展阶段,最主要特征是人口规模持续负增长。再次,人口转变过度形成的原因在于维持高生育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发生了改变,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人类走出人口转变过度的关键是人口再生产水平回升并长期稳定在世代更替水平左右,这依然要有赖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最后,世...  相似文献   

14.
一、人口转变的环境意义 人口转变在某种意义上是人口再生产适应于环境再生产的结果。与一定阶段的生态环境发展相适应,人口再生产具有一定类型,而人口转变则是人口再生产与环境再生产从旧的平衡向新的平衡的转变。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口转变的最终决定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环境承载能力提高,从而带来较大幅度的人口增长。然而过快过多的人口增长往往导致人口生产力超过环境生产力,出现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改善环境和控制人口创造出人口生产与环境生产的新平衡。  相似文献   

15.
一、人口职业结构的历史发展人口职业结构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在各种职业中分布的状况和比例关系。人口职业结构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人们的经济活动日渐分离,相对独立,构成某种职业,人口的职业结构才逐步产生,并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分工的更加深入而得到不断发展,日臻完善。众所周知,脱离了动物界的人类,最初只有按性别的天然分工,并且只要生存需要,一个人可以从事多种经济活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没有发展到把某种经济活动主要固定在某些人身上的程度。后来,人们在实践中学会了驯养与繁殖牲畜、种植谷物、根块,果  相似文献   

16.
有关我国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关系的既有研究,大都偏重于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而对于城镇化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都较少涉及,尤其缺乏从动态的角度对我国不同区域城镇化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进行比较分析。本文仅是一个初步的尝试,企图把人口城镇化过程、人口增长过程和经济增长过程作为“共体相生”的总体,首先建立一个“城镇人口—经济增长的动态模型”,尔后,在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城镇人口—经济增长的速度进行比较,以期说明我国城镇化同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和规律联系。  相似文献   

17.
肖周燕 《西北人口》2011,32(2):38-42
人口-经济-环境系统的关系通过经济过程得以建立。我们以经济增长阶段为切入点.依据“各态遍历”假说,通过寻找环境和人口系统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探寻出人口-经济-环境系统之间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正>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的东北边疆,地域辽阔、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复杂,各地区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经济结构。这些又共同影响了人口分布、人口构成和人口增长,使其显示了不同的地域特色。针对各地区不同的人口发展变化过程进行人口区划,不仅是研究各地区人口特点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能为确定人口的地域合理容量、协调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诸要素关系提供依据,从而对各地区人口特征有个全方位的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确定的基本国策。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跨世纪发展目标,必须始终注意处理好经济建设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人口...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从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一书的内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内在结构,阐述了“恒常趋势”是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核心内容。肯定这一点并不表明肯定“恒常趋势”是正确的。作者通过对人类历史不同时期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关系的考察,证明人口增长的“恒常趋势”并不恒常,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发达的条件下,人口超过生活资料而绝对地过剩的“恒常趋势”是不存在的,但是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的转变时期,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运动,“人口过剩”是短期的历史必然。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历史过渡时期的人口特点,恰当地借鉴和利用西方经济理论,这是我们从马氏的“恒常趋势”的讨论中所得到的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