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桂荣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1):78-81
西方的女权主义话语在上世纪60、70年代之后有了某种逆转,一种更强调政治倾向温和性的后女权主义潮流正在形成,并且它与世界范围内的男权回潮还有了一定联系。对中国女性学界而言,消费性伦理形态在性别领域内也有深刻的投影。呼唤女性主义研究的深度追问与实践性品格。 相似文献
2.
从后现代女权主义的起源入手,分析了传统的女权主义存在的各种不足,指出后现代女权主义是女权主义同后现代主义的结合,它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多元性、给予每个独立个体充分的发展空间;揭示了后现代女权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困境,表现为后现代女权主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自觉地遵循男性规则以及人们对于女性天生低劣于男性思维的预设准则;阐述了后现代女权主义与解构,指出女性与男性之间存在的互补关系;在探析后现代女权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之上,指明其在我国的当代价值,对于解决我国妇女解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妇女的生存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重构女性主体性:一种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广利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4):89-92
重构女性主体性是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一个主要理论观点 ,它批判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本质特征的设定与歪曲 ,主张由女性自己来言说和重新界定被父权制文化贬低和歪曲的女性特征 ,进而重构女性主体性来获得女性的彻底解放。在对该理论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重构主体性的方法以及该理论观点存在的不足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中 ,以期能够对后现代女权主义这一理论观点有一个深入和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郭彦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2-44
《藻海无边》是20世纪英国女作家简·里斯的代表作之一。里斯在这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这一独特的女权主义者代表形象。里斯在《藻海无边》中通过安托瓦内特这一人物形象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父权制下西印度群岛殖民地中女性、自然、男性三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借以表达她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女性与殖民地的自然环境一样,同样处于被压迫的地位,都是父权制下的悲剧受害者。 相似文献
5.
跨越百年的女权主义运动已经远远超越了对男女平等和妇女权利的单一追求,而扩展到更深更广的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广泛的哲学思潮,具有颠覆人类整个生活图景的思想力量。女权主义哲学围绕女性的社会建构、女性歧视的表现及其根源和女性解放的出路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几乎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并通过激烈的派别争论表现出深刻的反思性、自我批评精神及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生态女权主义述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陈喜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55(5):522-526
生态女权主义关注的是对妇女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统治之间的关系。生态女权主义的核心观点是 :西方文化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人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和政治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父权制世界观。生态女权主义从生态主义与女权主义合流的角度 ,提醒人们对日益忽略的女性原则的极大重视 ,逐渐改变传统世界观 ,完成从价值观到行动的彻底转变 ,缓解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 ,最终建立平衡的自然循环 ,保护众多生物生存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简·爱》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女权主义的视角分析,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探索了女性和大自然之间特殊的关系,揭示了19世纪英国女性和自然资源遭受男性压迫和掠夺的悲剧事实。小说拒绝男性至上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对女性和自然的统治和忽视,阐释了作者希望解放女性和自然,发展女性自我意识,构建一个两性完全平等、和谐生存的理想境界。小说中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完全弥补了前人在这一领域的不足,为以后的读者提供了广阔的生态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8.
后女权主义由早期女权主义偏颇、激进的一味去颠覆男性主体而建构女性主体的政治主张和实践,转向了相对温和理性的女性性别自觉的努力。本文从女性象征秩序主体建构的乏力出发,探讨了前期女权主义主体策略的本质主义内核,以及后期女权主义的多元化主体建构的策略,试图揭示女权主义主体诉求的嬗变的社会文化背景,理论渊源及其现实意义,进一步揭示这一转向对我国当代女性话语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周领顺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2,(8):72
本文评介了由吴世雄、陈维振等先生翻译的《后现代转向》一书.该书理论深厚、知识广博、视角新颖,是社会理论方面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的翻译出版在我国具有特别的意义.汉译本译笔优美,用语规范,足见翻译者扎实的双语功底和不凡的理论修养. 相似文献
10.
董国英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5):33-35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成就突出的南方女作家,她擅长用畸形人的命运象征畸形的世界,在美国南方文学中独树一帜。在她的小说中,到处充斥着具有双性同体特征的人,这是父权制社会在他们身上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董文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2):27-29
分析了后现代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对“现代性”、“后现代”与后现代史学进行了具体研究,并对后现代史学的主要特点作了新的研判。 相似文献
12.
孙伯琦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6):103-107
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强调异质性,具体表现为思维的否定性与批判性,拒斥同一性思维,消解二元论,拒绝霸权话语的“不定原则”,以及由此种思维方式导致的对神圣之物、彼岸世界、意义世界、僵死的法律观念的解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解读勃朗特三姐妹的代表作《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妮丝.格雷》,论述了三位女性作家不同的女权观。夏洛蒂宣扬的是男女平权思想,艾米莉向往的是女性霸权,安妮则倾向于女性游离于弱势群体之中。作为二元对立的人,惟有男女平权才有和谐,和谐给人生带来幸福,为家庭创造美满,美满幸福的家庭为和谐社会铺垫基石。 相似文献
14.
缪春旗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6(3):59-62
詹姆斯·乔伊斯在其短篇小说成套故事集《都柏林人》中集中探讨了都柏林社会的精神瘫痪。这种瘫痪表现为“力量的衰退、意志的萎缩及心灵的死亡”。从女性主义角度来看,这种瘫痪在本质上是父权社会的瘫痪,并通过《都柏林人》中女性的“角色作为”得以成功体现。 相似文献
15.
《竹林中》的后现代主义阐释不但是一个假设与尝试,而且也试图证明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态势和艺术手法在后现代之前的极具创造性和叛逆性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竹林中》的后现代主义显征主要表现为:去中心化、表征危机或语言游戏、情节的不确定性、形象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沈谦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2):57-60
<儿媳的快照>的发表是瑞奇诗歌发展的分水岭,是她首次公开表明她对妇女角色的关注,体现了她的女权主义意识.诗歌揭露了父权社会及其男权文化使妇女窒息、妇女的才能被埋没和夭折、她们生存状态受到阻扰和压制;体现了瑞奇寻找女性身份和共同的未来、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和政治景象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托育机构管理事关婴幼儿身心健康、托育机构服务质量与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发展。本研究基于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理论的视角,以托育机构负责人为叙事主体,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探讨了6所托育机构面临的管理困境与破解策略。研究发现,在机构场域下,托育机构面临教师招聘困难、教师流失率高、场地选择繁难与户外场地缺失的管理困境;在家庭场域下,托育机构面临祖辈认知消极与家长诉求矛盾的管理困境;在社区场域下,托育机构面临市场竞争激烈与资源使用分歧的管理困境;在政府场域下,托育机构面临管理标准粗放与资金补助延迟的管理困境。同时,不同场域下的困境交织作用,加重了管理负担。对此,托育机构的管理者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内外兼修,对话反思”为核心理念的管理困境破解策略,反映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理论的思想。此外,托育机构管理模式逐渐朝着去中心化、意义生成与解释情境的方向转型,这对托育机构乃至托育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女性主义科学观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仲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2,39(4)
女性主义认为近代自然科学无论从内容还是方法上都充满着男性的意识形态,科学的客观性与逻辑性体现了男性政治学,暴露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女性主义科学观的认识论来源于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主义与强纲领的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的错误在于夸大了科学研究的社会维度,忽视科学研究的自然维度,从而把科学真理与意识形态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9.
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景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肖巍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它旨在批评贬低和歧视女性的伦理理论,建立男女平等的伦理学说。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思想理论渊源和社会历史背景,在发展中呈现出“破”与“立”两大主流,并以自身的理论特色与其他伦理理论区分开来。它主要探讨的实践主题有政治伦理、生态伦理、生命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性伦理等。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的命运将寄托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20.
李东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1-114
当代著名印第安女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小说《爱药》对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作了二元对立的刻画。男性多无视印第安文化传统,性格暴戾,结果全都成了生活的失败者;而女性人物对待生活的态度更为积极,对印第安传统也更为敬畏。从小说中的四位男性和三位女性人物身上,反映出作者的女性主义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