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族反战乱长歌《嘹歌·唱离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嘹歌”是壮族人民喜闻乐唱的一种民歌形式。由于歌唱时歌句的尾音都用“嘹——嘹”来拖腔,因而人们称之为“嘹歌”。“嘹歌”是从一九六一年开始搜集整理的。先由田东县文化馆搜集整理了八百多行。后由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两次派人下去,深入发掘,共搜集到手抄本和口头记录约一万六千多行。其内容丰富多采,从各方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心理状态、风俗习惯等。而基本内容则是由《日歌》、《夜歌》、《散歌》三部份组成。第一部分:《日歌》,就是白天唱的歌。它又包括《三月歌》、《日歌》、《入寨歌》三方面的内容。《三月歌》唱的是壮家的自然风光、季节时令以及农事活动的情况,从一月唱到十二  相似文献   

2.
嘹歌是流传于广西百色等地区的民歌,<贼歌>是其中著名的一首.一般来说,民歌的创作具有集体性,即具有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传承演变过程.<贼歌>也一直被习惯性地认为是在口头传承中慢慢丰富起来的民间口头文学.然而,田野调查得来的种种信息显示,<贼歌>很可能是一部由民间艺人一次性创作完成的作品,在其后的流传中基本保持了它问世时的面貌.这种非常态的民间口头文学形成与传承,与古壮文的运用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3.
壮族民间长诗《唱离乱》的艺术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唱离乱》又称《离乱歌》,如按原壮语篇名直译,则应译为《贼歌》①。全诗二千多行,是桂西田东县岩仰歌圩上所唱的两万行“嘹歌”中可以独立成篇的第五个篇章,也是当地每届歌圩必唱的传统作品之一。②它在壮族群众中已经流传了四百多年,至今仍为壮族人民所传唱。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以《诗经·驺虞》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资料,从文化角度对《驺虞》进行分析。《驺虞》不仅是一首赞美猎人的诗歌,也是一首天子专用的射猎音乐,因为乐者为同,故而有时也会用于普通阶层的重要场合,但主要是上层统治阶级使用。《驺虞》除了作为射猎的音乐节奏之外,还含有劝诫统治者顺应天道时序、躬行仁心道德的讽谏意义。  相似文献   

5.
《殷历》在我国历学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宋之刘羲叟、清之汪日桢、近之陈垣研究史籍朔闰,以为多合甲寅元段历①,但由于刘歆的“三统历”和“周正建子、殷正建丑、夏正建寅”的“三正论”影响,这些学者的成果没有引起世人的重视,《殷历》也未能闪烁其光辉、两汉史志里,存有《殷历》的丰富材料。张闻玉先生考证1972年临沂银雀山2号墓出土的“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确认“汉初历法是以殷历为基础,只不过多加上162分计算罢了”②。《殷历》是我国迄今为止凿凿有据的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历法,笔者不揣浅陋,谨对《殷历》作一点粗…  相似文献   

6.
<平果嘹歌·长歌集>是右江流域的壮族民间口碑文学的经典之作.嘹歌自古传唱,源远流长,承续了壮族的古代文化,展示了壮族社会历史的整体风貌,体现了古代壮族民众对人文精神的赞美与追求,具有古色古香的原生态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7.
《易经》成书于殷末周初,战国末期被尊为经典,为诸子百家所引用.以《传》附《经》之后,《周易》又被推为群经之首,成为儒、玄、道的经典著作,历来为哲学家争论和研究,从中阐释出中国思想文化之核心.其中,《易经》大量记述中体现的伦理道德思想,在中国伦理思想演变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探讨这些问题,对于理解中国文化,特别是把握中国伦理思想的沿革流变,无疑是十分有益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文学大师巴金历经六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不仅在小说创作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而且散文创作也有巨大贡献,特别是在他的晚年,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病体带来的困难,从一九七八年底开始到一九八六年止的八年时间,孜孜不倦地写出了五卷一百五十篇的《随想录》。这部书内容丰富,思想容量大,包罗万象,吐纳时代风云,既有对林彪、“四人帮”罪行的控诉,也有揭露时弊  相似文献   

9.
从《梦溪笔谈》探北宋唱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唱论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可上朔到唐宋。古代没有记录声音的手段,有些文字记述又没流传下来。所以使得民族唱论,特别是唱法方面记载甚微。只能从古籍的只言片语中推测和分析。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歌唱家,有关他(她)们的唱法及声音描绘不少,唐宋之后这方面的论述就更多了。如:“一遏行云不流,木叶皆坠”,“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相似文献   

10.
在《刽子手之歌》中,诺曼.梅勒对写作技巧的不确定、写作内容的不确定和隐含的创作意向的表征,表明了他与沃尔夫冈.伊瑟尔在其读者批评理论中所提出的"空白"、"否定"和"否定性"这三个不确定性范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否定性的探索,读者可以揭示出梅勒在对待盲从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对立以及犯罪和法律系统的对立方面的不确定性立场。一方面,梅勒清楚地知道死刑的公正性和重要性,并意图歌颂那些为加里宣判并执行死刑的刽子手们;另一方面,梅勒对加里作为一个智力超群的嬉皮士深表同情,对他的个人主义反抗精神深表赞赏,并意图为加里这个刽子手而放声歌唱。  相似文献   

11.
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大清一统志·柳州府》载:“侗,在怀远(今广西三江)县,与狑杂,不喜杀,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为混沌舞”。过去侗族是善舞又善乐,如今,侗家人人爱唱歌,年老的教歌,年轻的唱歌,年幼的学歌,这是侗族的传统习惯,也是侗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文艺形式。侗家有句成语:“饭养人体,歌养人心。”说明侗歌是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是生活的亲密伴侣。  相似文献   

12.
简要概括了《孟子》的辩难色彩,以《梁惠王上》为例,从引人入毂、先抑后扬、明知故问三个方面分析了《孟子》的辩难技巧与独特性,最后说明三种技巧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针对《实用英语》的特点,对使用这部教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杜牧善于咏史。他的七绝《赤壁》、《过华清宫》、《泊秦淮》等固乃史诗佼佼,然均系以事论史,仅止于揭露与讽刺。他的咏史诗文中尤为出类拔萃的当推《阿房宫赋》。杜牧写《阿房宫赋》是借古以诫今。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  相似文献   

15.
16.
曹禺的《原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争论较多的作品之一.建国以来,由于具体的历史原因,曾给予错误的评价,认为它是“一部完全失败的作品……所表现的是人类对于抽象的命运的抗争──一个非科学的传统主题”①,被认为是曹禺“缺乏农村生活经验,因而在一个贫瘠的生活土壤上建起的戏剧大厦,经不起现实的逻辑的推敲和考验”②。这些评论是不符合作品实际的,也是肤浅的和不公正的。这是采用具体的历史原因造成的评论模式的结果,而这种评论模式对于文学评论是极为有害的曹禺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严肃的作家,他的早期剧作无疑是我国现…  相似文献   

17.
《红梦楼》的意象表现形式很多。而它的绿与红的绝妙设色则让读者感知到黛玉与宝玉的鲜明的形象特征和它们之间那牵魂动魄的爱情悲剧。  绿是草叶之色 ,流水是色 ,是发散自然清香的颜色。《红楼梦》里最配享受这个颜色的是林黛玉。一块树林黛色的玉。她又是一株仙草 ,她还是一位女诗人 ,具有晶莹剔透的思想 ,像绿草一样自然与感性 ,从不含糊其词 ,掩盖自己的直率。二十四回里对咬舌子湘云的打趣 ,三十四回对哭红双眼的宝钗的嘲笑 ,直接传达出她不同心境的心声。色彩中的绿色是最不能和其它色系调和的 (除了白和黄 ) ,一旦和别种颜色混合 ,…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婚期的确定,从毛公和郑玄起就一直存在着分歧。从文献记载的社会情况以及古代风俗来分析,诗经中的婚期经历了一个从仲春之月到秋冬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罗布格里邵的《橡皮》将符号系统中的一个个符号巧妙安排在整个故事世界中,从而使文本中分布着一系列错落有致、各有侧重的符号,形成一个潜藏在故事世界后面的独特的符号世界。独特的叙述结构和由此产生的效果也是《橡皮》叙述技巧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特点是整个叙述结构开放性和、可塑性。而《橡皮》的叙述距离构成则主要表现在时间距离和道德判断距离两方面。  相似文献   

20.
《尔雅》释义术语的特点是:术语应用已十分普遍集中;训诂术语释义已近于固定化与程式化。其缺失为:术语分布不均,轻重失衡,比例悬殊;少数术语采用假借字或用字前后不一,影响释义效果;部分释义格式欠严整规范则与术语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