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君子要党     
我们都听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与出自《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指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人按照其品行、爱好而形成团体,与本文要立的“君子要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相反,它与出自《论语·卫灵公》的“君子不党”意思截然不同,不觉令人颇生感慨。  相似文献   

2.
如今我们见到“勾当”一词,首先觉得这个人干的不是什么好事。但在古代,“勾当”却没有这样的贬义,它只是表示某个人做了一件平平常常的事情。 “勾”,就是“处理”的意思。《法苑珠林》中写道:“主典云:‘经忏悔者,此案勾了。至如张目骂父,虽蒙忏悔,事未勾了。”’而“当”字,也不过是“主持、处理’之意,《管子·五行》:“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北邀当国者相见。”还有“当政”“当权”等,都是此意思。  相似文献   

3.
《乱世佳人》中的主角斯佳丽·奥哈拉与《永别了,武器》中的弗雷德里克·亨利同样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可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却截然不同,使最后的结局大相径庭。斯佳丽在每次经历挫折时总是能乐观地面对,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坚强地走下去;而亨利却是随波逐流,放任自己,最后以绝望结束。两人不同的生活态度演绎了他们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慎独”作为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最早出现于《礼记·中庸》篇,讲的是在没人监督你的时候.自己的所做所为才能最为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情况。刘少奇同志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对“慎独”做了更通俗的解释,他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情况下,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不去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相似文献   

5.
信息平台     
《人才瞭望》2010,(7):110-110
这世界上最富有、最成功的人,和所有人一样,每天都拥有同样的24小时,每周都拥有同样的7天,他们杰出,是因为他们更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每周工作4小时》的作者蒂莫·费里斯  相似文献   

6.
土耳其著名导演努里·比格·锡兰曾经两度获得戛纳评审团大奖(《远方》、《安纳托利亚往事》),一次获得最佳导演奖(《三只猴子》),拥有“塔可夫斯基接班人”的称号,也是今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无数影迷希望这位“千年老二”能够登项成功。他的电影就好像他曾经的御用男主角穆扎菲·奥德默的脸一样,朴实、敏感、有风霜,而且每一部都在不同方面有个性与创意。  相似文献   

7.
刚而柔     
柔这对范畴在我国出现得很 早。《易·鼎卦》中就有“玉弦在 上,刚柔,节也”的话;《老子》讲以柔克刚;《孙子兵法·九地篇》中有“刚柔皆得,地之理也”的话,孙子的将帅“五德”中也包含着刚柔,如信、勇、严通常为刚;智和仁一般为柔。另外,《易·系辞下》中讲到:“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孔颖达疏,刚柔即是阴阳。总之,刚柔范畴在中国出现得很早。 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是阴性文化。恐怕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刚柔相济,占主导地位的是刚。刚是立身之本,无刚难以自立,更谈不上能成事了。古往今来,凡成大事…  相似文献   

8.
韩琼 《人才瞭望》2010,(7):108-109
年老退休是我国自古至今对国家官员的一项管理制度。古代史书中把官员退休称“致仕”“致事”“致政”等。我国史书很早就有“告老”的记载,《尚书·卷八》载:“伊尹既复政厥辞,将告归,乃陈戒于德”,孔安国作注说:“告归”,即“告老归邑,陈德以戒”,这是史书中所见有关“告老”的最早记述。《周礼·曲礼上》中也有“大夫七十而致事”的记载,“致事”就是“致其所掌之事于君而告老”。这些事实说明了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官员年老退休的思想,而且这种做法是符合礼、义规范的。  相似文献   

9.
花鸟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承。《文心雕龙·神思篇》云:窥意象而远近。花鸟画画家借助于敏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去捕捉花卉虫鱼的生动形象来歌咏自然,抒发自己的情感,使作品达到写神、写性、写心、写意的境界。《易·传》  相似文献   

10.
如果有个参照物,是不是更容易找准自己的位置? 电影《朱莉和茱莉亚》说的就是这么个故事。朱莉·鲍威尔无趣的生活被一本名叫《掌握法式烹饪的艺术》的书改变了:她用一年的时间把书上524个经典菜肴尝试了一遍,并在博客上记录下每一天发生在厨房里的酸甜苦辣。而这本书的作者茱莉亚·查尔德,是一个随同丈夫在法国生活的普通主妇,由于对美食的热爱,她在厨师培训班悉心修炼,最终成为著名厨师。  相似文献   

11.
任峻 《人才瞭望》2013,(4):64-64
“父母官”一词来源于《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在这些先秦文献中“父母”是指百姓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12.
京翔 《人才瞭望》2013,(11):32-32
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2013年6月4日播出《成败论乾隆(上)第七集皇帝的爱情》。在《富察氏的人格魅力》一节中,讲乾隆的孝贤皇后时,字幕上打出了这样的文字:“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清史稿·后妃传》。”主讲老师把“通草绒花”解释为“天然花草”。这就说错了。通草绒花不是通草开的花,而是人工制成的工艺美术品,是假花。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安娜·卡列尼娜》的写作背景、小说内容,对主人公安娜与伏隆斯基相识、相爱后的命运变化做了简要分析,并在最后对主人公命运变化缘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靳文 《人才瞭望》2014,(1):84-84
宋朝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诗"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及《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许晏、许普谢恩辞朝,公卿俱出郭,到十里长亭,相饯而别"中所提到的"十里长亭",都是指送别的地方。那么,为什么古人用"十里长亭"来泛指送别的地方呢?亭存在的历史久远,早期的亭并非供观赏用。周朝时,亭是设在边塞观察敌情的处所,如《墨子》上载:“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为闺门两扇。”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冷战时代的结束,拆除了经济自由化发展的政治壁垒,为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否则,便会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因此,经济的全球化对政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个全球范围的改革政府精简机构的浪潮正在来临。德国鲁珀特·肖尔茨曾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未来属于精简机构的国家》的文章。文章说:精简国家机构是当代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国家必须摆脱繁重任务,应该找到有效进行管理的途径,使整个结构变得更经济、更实效、更精简。东南亚金融危机又促使人们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察举与科举     
张晓政 《人才瞭望》2016,(23):67-68
选人用人是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一个千古难题.古代许多典籍都对选贤用能作过专门论述.如《墨子·尚贤》说:“尚贤者,政之本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说:“国有三不祥……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吕氏春秋·求人》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国以才兴,政以才治.历史上,但凡有所作为的政治家都十分重视选好人、用对人.唐太宗曾感叹:“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王安石曾说:“夫才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纵览历代兴衰,诚如《汉书·京房传》中所说:“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凡·艾克兄弟油画材料的制作过程和对油画技法的革新,并举例绘画作品《圣巴巴拉》加以说明。最后通过分析凡·艾克兄弟绘画作品《根特祭坛画》和弟弟杨·凡·艾克《阿诺芬尼夫妇像》的绘画内容以及特点介绍表明凡艾克兄弟对文艺复兴艺术的深远影响和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安·谢·马卡连柯是20世纪初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儿童教育工作。马卡连柯晚年特别重视家庭道德教育问题,撰写了大量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他的《儿童教育讲座》、《父母必读》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书面老师,传授了许多可贵的家庭德育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作者简介路伊吉·皮兰德罗(1867.6.28~1936.12.10)意大利说家、戏剧家。一生创作了40多部剧本。1934年作品凭借作品《寻找自我》获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  相似文献   

20.
孙明 《人才瞭望》2016,(17):86-87
孔子集其一生的社会经验,认为在所有智慧中,能够识别人才是最大的智慧。《论语·颜渊》载,樊迟曾问孔子何为“智慧”。子曰:“知人。”《孔子家语·王言解》亦载:“孔子曰:‘仁者莫大乎爱人,知者莫大乎知贤’。”这充分体现出,在孔子看来,识人是头等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