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0年代是苏联对外关系从防守到进攻的转折点,形成了苏美缓和的特殊历史现象。考察70年代苏联对外关系,需对该时期苏联内政外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予以综合研究,它是探讨苏联解体原因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个时间段落  相似文献   

2.
作者专门研究了1933—1988年苏美关系的发展。他运用了苏共党代会的资料、苏联外交政策的文件、美国国家档案馆的资料、美国国会图书馆和许多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以及苏联和美国定期的报刊。大量实际资料指出了苏联为争取同美国建立基于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列宁主义原则上的关系的积极斗争。揭示了两个超级大国合作的困难和客观可能性。强调了苏美关系对国际形势的影响,以及苏联和美国对世界命运所肩负的特殊使命。  相似文献   

3.
纵观二战后的苏美关系会发现这样一个特点:即随着各自实力大小的变化而时紧时缓。如所周知,苏美所奉行的都是以实力为基础的外交政策,即以经济和军事的实力为后盾。为此,双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都在不断地追求军事优势,以压倒对方,于是双方进行了长期的争夺,这也成为二战后苏美关系发展的一个主旋律。 二战结束时,苏联正处于战争的创伤之中,战争使苏联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战后人民急需休养生息,重建家园。因此,苏联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尽快  相似文献   

4.
今天苏联和美国经济联系的程度明显地同这两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同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符合。苏美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没有超过10%,对美贸易在苏联外贸总额中仅占1.1%左右,而对苏贸易在美国外贸总额中的比重也不到0.5%。不仅如此,近几年来,双方的贸易额还在下降(从1985年的27亿卢布降  相似文献   

5.
1933年11月16日苏美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两国长达16年之久的不正常的关系。促使苏美建交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当时的国际经济、政治局势的变化危及美国的国家利益,同时罗斯福的个人努力和美国国内民众掀起承认苏联的广泛性运动,成为推动苏美建交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6.
关于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国外评论界写了很多著作。影响最大的是苏美两家观点。以美国教授雅可勃松为代表的观点是吹捧马雅可夫斯基的早期作品,吹捧未来主义,贬低和否定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巨大成就。但在苏联国内广泛流传的观点则粉饰或冲淡未来主义对诗人早期创作的严重影响。马雅可夫斯基全集的  相似文献   

7.
在冷战期间,美国与苏联的关系正如克劳塞维茨所描述过的战争艺术那样:简单而困难。西方对苏外交政策的立场是反对莫斯科在其边境之外所干的一切事情,这一立场已经受了核武器威慑力量的锤炼。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把苏美关系颠倒了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国外评论界写了很多著作。影响最大的是苏美两家观点。以美国教授雅可勃松为代表的观点是吹捧马雅可夫斯基的早期作品,吹捧未来主义,贬低和否定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巨大成就。但在苏联国内广泛流传的观点则粉饰或冲淡未来主义对诗人早期创作的严重影响。马雅可夫斯基全集的编者写道:“马雅可夫斯基和未来派搞在一  相似文献   

9.
美苏关系正常化中的经济因素是不容忽视的。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激烈的竞争,迫使美国与苏联建交,以便为美国商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苏联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也需要吸收美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实现苏美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0.
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战场的开辟迫在眉睫,苏联迫于战争需要,于1941年提出开辟第二战场,英美由于自身利益考虑,一再推迟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直至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巨大贡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转折时,苏美迫于形势需要,同意1944年在法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由此可知,第二战场是战时的苏联与英美之间关系的试金石,从而反映了美英苏之间的冲突和合作。  相似文献   

11.
被西方报刊称为“地球的最后边疆”的南极洲,从发现到现在才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但是随着科学考察的不断发现,这个原是千里冰封、人迹罕至的大陆,由于它“可能提供的巨大的经济潜力”和“有利于建立海空基地”的战略价值,愈来愈成为苏美争霸世界的角逐场所,引起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严重注视。围绕着南极洲法律地位和资源开发的问题,苏美之间、特别是苏联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正在开展一场激烈的斗争。现在,在这块白雪皑皑的冰冻土地上,到处弥漫着苏美争夺的火药味,“沉默的大陆”已经越来越不安宁了。  相似文献   

12.
苏联是世界基金组织的发起国之一,但后来又拒绝加入基金和银行,这是特殊国际环境下的产物,为美国挑起“冷战”提供了借口,但事实说明,“冷战”是苏美双方互相猜疑、互相对峙、互相遏制的产物,双方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总统罗斯福奉行了积极支持开辟第二战场的政策。罗斯福为什么力主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这个问题上,苏美两国史学界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苏联史学家们一致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在德黑兰会议上力主开辟第二战场,完全是为了抢夺苏联的胜利果实,与苏联争夺欧洲,进而推行帝国主义的扩张政策。而美国的大多数学者则认为,罗斯  相似文献   

14.
佚名 《21世纪》2010,(10):73-74
60年前,苏联试爆了本国第一枚原子弹,苏美的核平衡自此确立,兵不血刃的“冷战”悄然来临。不久前,俄罗斯《消息报》披露了一些关于德国专家参与苏联原子弹研制的鲜为人知的内情。  相似文献   

15.
冷战爆发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为了在军事打击能力方面赶超美国,苏联不惜耗费巨资研制先进武器,甚至曾秘密研制地震武器. 苏联科学家的惊奇发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苏联科学家曾向苏联最高统帅部建议:通过向富土山口中投掷威力巨大的航空炸弹,从而在日本本土引发大地震,迅速结束战争.幸运的是,这个计划没有得到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批准,否则说不定会发生一场远比广岛和长崎更为惨烈的人间悲剧.  相似文献   

16.
一南部非洲是苏美两霸激烈争夺的一个地区,而南非在这个地区则占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不管公开承认与否,苏联、美国和北约事实上都在竭力推行自己针对南非的战略计划。基本的战略态势是:苏联力图南下好望角,伺机控制南非,从而破坏乃至夺取西方在南部非洲的这一关键性阵地,而美国和北约则千方百计予以保持。对于南非在世界战略上的地位,人们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直至六十年代中期,美国  相似文献   

17.
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十分密切,改变文学虚构、历史真实的二元对立思维,有利于重新认识文化的大传统,能够更加主动地探索人类文化现象和文明起源,能够更加深入地把握文学与历史互动在客观现实基础上的主观建构性。苏美尔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文明。《苏美尔王表》既有文学的线索,也有史料的价值。通过看似夸张的记录,表明了早期文明起源过程中,王权神授、争夺王权与神化国王的现实,并具有文化传承上的心理真实的意义。文学中可以发现历史,这是观念变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遏制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时代 ,美国政府利用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遏制政策。其演变趋势主要表现在 :打击对象从苏联转向中国、复归于苏联 ;从禁运战略物资为主转向限制高新技术转让 ;从把经济、军事援助与贸易管制直接联系起来转变成为进口制裁与贸易管制相结合 ;从阻碍苏联集团国家战争潜力的增长转变成为改变苏联的外交政策和国内政治 ;“差别”政策乃是其分化苏联集团国家关系的重要手段。美国冷战战略左右了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的走向 ,西方国家的动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美国冷战战略的调整和变迁。  相似文献   

19.
国民军与苏联建立并发展军政关系,都有其实用主义目的。苏联所做的一切不尽是无私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表现;而国民军的所为也不完全是在国共两党帮助下的“进步”标志及结果。  相似文献   

20.
试述抗战期间苏共和中共的关系王芳由于苏共在建立共产国际的过程中起着领导核心作用,莫斯科又是共产国际执委会所在地,因此,苏共在共产国际内具有特殊地位和享有许多特权。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作为共产国际领导党以及苏联执政党的苏联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