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以最新获得的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利用非竞争投入产出法估算现有产业结构下消费、投资及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对GDF贡献最大的三个部分依次为第二产业的投资、第三产业的消费及第二产业的出口.然而,合理的政策选择却是促进第三产业的投资,因为该部门单位需求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江汉平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搜集了江汉平原农产品资源结构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资料,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对不同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增值率做了聚类分析,研究了江汉平原农产品加工业现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江汉平原农村经济新增长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三十多年中,我国逐渐形成了储蓄支撑投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产品大量依赖出口的发展模式。2000年后我国的消费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解决国内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不振的问题,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重中之重。文章基于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采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国内消费与产业各部门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为我国扩大居民消费提供一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妍  石敏俊 《统计研究》2009,26(2):43-49
 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要深入理解工农之间的产业关联和城乡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城乡投入产出模型,对于定量分析农业部门与产业之间及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本研究基于200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对农业部门进行了细化,构建了77部门城乡投入产出模型,并测算了种植业和畜牧业部门的影响力、感应度系数和依赖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的结果基本符合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基本特点;依赖系数量化了各农业部门产出对消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关系,揭示了粮食作物是以消费拉动为主、棉麻以出口拉动为主、林业和木材对投资依赖较高的格局, 分析结果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应用中国8个区域各17个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投入产出和熵的分析方法,在测算各区域各产业消费诱发系数和诱发熵、投资诱发系数和诱发熵及出口诱发系数和诱发熵的基础上,以东部沿海区域各产业为例,进一步从熵的角度实证研究了调整产业的最终消费后对整个经济结构的不同影响,并提出了对各类型产业的调控方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编制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消费、投资和出口各自所诱发的国内增加值,以体现"三驾马车"对国内经济的拉动作用。测算结果表明:2002年至2007年,GDP总量对最终消费的依存度最高,但呈下降趋势,对出口的依存度最低,但呈上升趋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最终消费贡献度最小;最终消费和非加工出口对国内增加值的诱发系数在下降,而资本形成和加工出口的诱发系数在上升。  相似文献   

7.
刘巧玲  王奇 《统计研究》2016,(10):12-20
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关联密切、贸易增长快速,国内贸易中隐含污染核算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热点.本文比较分析了两种省际贸易隐含污染核算方法,包括基于双边贸易总量方法(EEBT)和地区间投入产出分析方法(MRIO);运用两种方法对2002年和2007年我国30个省市间贸易隐含SO2流动情况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EEBT方法对省际贸易隐含污染的核算结果比MRIO方法核算结果高约18.87% ~ 32.88%,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省际之间双边贸易产品不完全为调入地的最终消费,其中的部分产品通过进入中间生产环节供国内其他地区消费或国际出口;并进一步对差异的地区分布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结果对协调我国区域之间污染或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碳消费的中间投产在外贸转移中的隐含可能,文章以我国作为对象国,并按照贸易过程中的国内产业转移为最终投产碳消费测度对象构建多区域投产模型,按照效率、技术、结构和投产规模效应以及进出口国的相应产品占比与碳排放条件验证针对我国贸易的产业转移条件下的碳消费隐藏部分的排放条件.结果证实:我国近阶段出口以及贸易推动的经济增长仍以高资源消耗为代价,但我国在对美贸易出口中实现了产品单位碳消费逐步削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07年、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投入产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总产出、增加值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占比则有所下降,净出口实现大幅度增加.装备制造业具有较低的中间需求率和较低的附加值率,对其他产业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同时装备制造业对整个国民经济既有极强的拉动作用又有极强的推动作用,既是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又是制约产业.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成长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发达国家发展历史证明,农产品加工业是规模大、效益高、产业关联效应强、贡献多的产业,也是其工业化初期或中期优先发展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范国忠 《四川省情》2003,(10):10-12
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地区覆盖面极广、关联度极大的产业,是以人工生产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总和。我国在统计上与农产品加工业有关的行业主要有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十几个行业。四川以五粮液、剑南春等为代表的酒类和以地奥心血康、洁尔阴等为代表的医药类都是农产品加工业,还有希望食品等更是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  相似文献   

12.
黄勇 《统计与决策》2016,(21):142-145
文章以碳税征收为研究对象,在2012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构建征收碳税的CGE模型,模拟分析征收碳税对各产业部门碳排放、我国出口结构、各宏观经济变量及各产业盈余的影响,从而得出如下结论:征收碳税对水电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制造业等影响最大,对银行金融业、法律服务业、房屋租赁业、房屋代理业等现代服务业影响其次,对其他产业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由农业投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制造和农产品流通服务等四环节构成的涉农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文章根据涉农产业体系的理念,结合投入产出表数据,经过调整合并,编制成了我国涉农产业投入产出表,为分析我国涉农产业的结构与关联状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OECD行业数据库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投入产出表,结合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3.1),编制了中国2005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依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利用所编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中国的对外贸易隐含碳规模。结果表明,中国2005年对外贸易出口隐含碳21.48亿吨,约占碳排放总量的38.8%;进口隐含碳16.81亿吨,相当于碳排放总量的30.4%;碳排放贸易余额4.67亿吨,为碳排放总量的8.4%。与之相比,利用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的测算结果受到"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该效应占到出口碳排放量的20%,反映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在分析对外贸易隐含碳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多元复合转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起跳器.为此,高技术产业发展绩效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对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2003~2007年数据进行平均化的基础上,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合理的评价结论.对我国进一步发展高技术产业有极大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最终需求的研究视角,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居民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所导致的碳排放.结果表明,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出口所导致的碳排放量分别占各行业碳排放总量的5.29%、17.08%、5.51%、38.39%、1.83%和31.91%.平均而言,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每1元的消费支出分别导致所有行业总计排放0.18和0.196千克的CO2;每1元的固定资本形成导致所有行业总计排放0.3千克的CO2;每1元的出口导致所有行业总计排放0.28千克的CO2.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有效途径。“十一五”期间,越城区区委、区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继续扶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浓郁绍兴地方特色传统产品的生产,形成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群”的目标定位,加快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步伐,明确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章使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从产业链的角度对基于服务业最终需求的能源消费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不考虑服务业内部的行业差异就将服务业定义为环境友好产业的观点是武断的,并且服务业的发展也并不必然会导致节能减排的后果,主要结论如下:(1)在2010年中国生产用能源消费当中,用于满足服务业最终需求的能源总量为64698.2万吨标准煤,比重高达25.91%,远高于普通方法计算的服务生产中直接能源消费量;(2)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能源消费呈现出较大差异,其中公共服务部门和传统服务业部门的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强度都比较大,而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则比较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服务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一直是旅游经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2006~2011年之间的相关数据,对于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宏观经济效应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业有较高的后向产业关联度,对国民经济有较大拉动作用,且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但旅游业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旅游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产品主要用于消费,因而具有较强的就业效应和较高的消费效应.因此,应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消费,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2002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不同时期各项系数并进行分析比较,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中国汽车产业自身价值增加能力不足,产出结构中产品产出同技术产出不匹配;需求结构中投资需求带动作用最明显,对消费需求依赖度逐步扩大;汽车产业与自身的关联性最强,与其他产业存在多种直接间接联系,其结构优化将会间接影响其他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