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站在时代高度把握社会主义的发展──邓小平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及其启迪高健生对社会主义的深入认识与分析,构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在这种认识与分析中,邓小平一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观点,另一方面,提出了科学的社会主义认识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反复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邓小平正是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世界历史”视野,把当代中国的矛盾和问题置于世界历史演变发展的时空中加以考察,将中国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作为现时世界历史时代的有机组成部分来把握,在世界历史演变发展的大坐标系上找准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在当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选择,则尤为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种“世界历史”性的规定。因此,也只有从世界历史的高度,才能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发展的“世界历史”性特点以及它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马万顺 《理论界》2010,(12):13-15
"中国模式"对认识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具有启示性作用。包括: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直接走出一条深刻把握世情与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走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后发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衬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刘礼  张瑜 《理论界》2014,(5):35-37
充分认识文化发展中统领全局的几对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站在世界历史的理论高度,立足于文化改革的时代背景,通过比较论证的分析方法指出了把握本土与世界、传统与现代、虚拟与现实这三大关系在推动我国文化建设进程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不同于前人的科学概括,是站在时代发展的历史高度,面对20世纪70年代世界时代主题的转换对社会主义实践提出历史性要求与挑战所作出的理论应对与理论跃迁,它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表述,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本质的历史规定性。  相似文献   

6.
列宁世界历史理论的建构集中在两个时段: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列宁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提出了一国胜利论等新学说、新观点,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同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世界历史理论。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七年是第二个时段,列宁进一步阐发了世界历史时代人类历史运动的规律和特点,重点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展开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进一步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增添了新内容。列宁世界历史理论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方面,各个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应当具有世界历史眼光,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中努力实现本国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各个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世界历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戴世平“世界历史”是人类作为一个现实整体的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世界历史体系中的一部分,离开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是不可能真正把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道路的。运用乌克思世界历史方法这一‘。总的指导’,原理,来考察...  相似文献   

8.
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小平同志敢于理论创新的精神。其中关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精辟论述,破除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教条式的理解,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大厦奠定了三块重要基石。一、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根据本国实际确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而正确认识本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则是确定建设道路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观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在领导中国被称作第二次革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他站在世界历史观的高度,周密审视全球政治经济的历史格局和时代特色,以思想家的远见卓识,重新论述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理论课题;以政治家的恢宏气度,重新探索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途径,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党的历史观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它以当前中国和世界所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为生成背景,以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和历史方法论三重意蕴为问题域界,科学回应了以什么样的理论对待和审视历史、以什么样的观点去理解和把握历史、以什么样的方法研究和评价历史三重历史之问,实现了实践的历史、主客体统一的历史、运思的历史三个层面的系统集成。中国共产党在尊重崇尚历史、记录探寻历史、运用反思历史中形成的正确历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立论的科学性、内涵的丰富性、思想的深刻性、深厚的民族性,有助于民众在洞察历史进程与规律中增进历史自觉,在研判历史方位与方向中增进历史自信,在把握历史创造与预见中掌握历史主动,在廓清历史虚无主义迷障中保持历史定力,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厚植历史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天地──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周青探索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目前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世界性历史课题和任务。认清和依据本国国情,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各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建设具有中国...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普遍化,出现了资本主义开辟世界历史的进程。在21世纪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的新内涵,实现了世界历史的新发展。在理论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丰富了社会主义发展史,在世界历史中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和意义。在现实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它将世界历史的研究推进到实质性阶段,为通往共产主义提供可参考路径,更是提供了"世界历史该往何处去"的现实化解答。  相似文献   

13.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研究路径。完整的系统的观点,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发展的创新的观点,实践的科学的观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观点,是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是一个西方主导的世界.在西方主导的世界上如何进行中国思考,是中国学术研究、特别是政治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历史高度上,基于对中国方位的历史与逻辑的梳理和把握,对中国意识、中国思考、中国视角进行政治哲学的诠释,提出在西方主导的世界上进行中国的政治哲学思考的理论框架和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站在历史的高度 ,纵观世界的风云 ,以极其锐利的眼光 ,提出了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众所周知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历史观 ,是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之一。按照列宁说法“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 ,它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  相似文献   

16.
安徽人民出版社于 2 0 0 0年出版的由靳辉明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历史、理论与现实》 ,是一本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历史、现状并展望未来的理论专著。该书从总体上对 1 5 0年来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研究和分析了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的发展和创新 ,全面地再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革命到建设的历史进程以及社会主义各国探索符合本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 ,探讨了世界社会主义的现状以及 2 1世纪的发展趋势。阅读本书 ,人们至少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第一 ,…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把握历史发展的重要尺度和方法论原则,也是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在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哲学反思中,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又不能不涉及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学术界在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有的论者也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因此,完整而科学地把握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澄清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特别是第三部分“思想理论工作的任务”中,站在国家民族与全党命运前途的高度,总结了思想理论工作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今后理论创新发展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工作在全党全国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心任务,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方法。以这篇讲话为代表,辅之以其后的补充与完善,形成了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基本理论,是指导社科理论研究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19.
一、理论工作者在学习、研究“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中担负着重要责任 今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精辟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5月,在江浙沪考察时他又作了深入的阐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高屋建领,总揽全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们党近八十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作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  相似文献   

20.
八大路线中断的根本原因学术界众说不一。4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高度,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八大,必有新的思考和领悟。八大试图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要完成这一伟大的使命,首先要求对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有比较清楚的认识。然而,限于历史条件,当时人们对这些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理论上认识的模糊,造成了实践上的不稳定性。这便隐含了正确路线中断的最根本的因素。一、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处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