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国三十五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研究工作在党的领导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不断繁荣和健康发展。以下仅对文艺理论研究中几个重大问题的讨沦情况,作一个大略的回顾。 一、关子文艺等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朱光潜先生在《华中师院学报》发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质疑》和为新版《西方美学史》撰写的《序论》,对以往关于上层建筑与文艺等意识形态关系的提法提出不同意见。由于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随即引起理论界的广泛注意和讨论,大致形成了三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文艺等意识形态不属于上层建筑,是与上层建筑平行的;上层建筑只是政治、法律等设施。理由是: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论述中没有把意识形态列入上层建筑,而把两者看  相似文献   

2.
艺术的本质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七十年代之前人们对之不持异议。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的“序论”中提出“社会意识形态不等于上层建筑,两者系并列关系”的观点。这一观点引发了人们对艺术的本质的不断探索与思考。鲁枢元将人类社会存在的模式比做蓬莱仙阁;经济基础是仙阁的台地;国家、政治、军队、法庭、学校等上层建筑是主体建筑;道德等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中更高的层次;哲学、宗教、艺术则是云霓。将艺术比做云霓,则显得虚无飘渺。栾昌大在《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说辨析》中指出“文艺就总体而言,有意识形态性,又有超意识形态性”,“只能把它看作是与意识形态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或精神现象之一”的观点。为了对艺术本质作探讨,本文拟从艺术属于上层建筑现象之一;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式现象之一;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现象之一,这样三个层次阐述拙见。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三十二年前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全面刻深地总结了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经验,完整系统地制定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是我们进行上层建筑领域革命的锐利武器。今天我们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讲话》,对于当前参加上层建筑包括各个文化领域的阶级斗争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在三十二前就指出:“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  相似文献   

4.
最近两年,栾昌大同志先后发表了《关于文艺本质探讨的几个问题》、《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说辨析》两篇论文,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本性(本质)论,提出了否定性的意见。他在《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说辨析》中说,马克思把文艺看作意识形态形式,“把文艺与意识形态归于一流”,“有明显的片面性”;他认为,从文艺的整体来看,“说它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比说它是意识形态形式之一更合乎实际”。我们认为这种看法虽有一定的启发性,但其基本观点是否正确,却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理论著作中所阐明的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础,是我们认识、观察、理解、评价各种文艺现象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在研究和解决文艺的性质、发展及其社会作用时所必须坚持的基本观点。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对于我们来说,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些基本观点,要对文艺现象作出正确的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是根本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的新视野──读《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掌握》王汶成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整个文艺思想体系中,艺术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等观点,长期以来一向被人们反复强调,而马克思在《导言》中提到的“艺术是掌握世界的...  相似文献   

7.
卢卡契的文艺意识形态观是其《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表述的总体论思想的产物,这种总体论思想一直延伸到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著作中。卢卡契的“现实主义的胜利”观也是其文艺意识形态观的一种潜在性表述,但与其源出于马克思主义时期的总体论思想的文艺意识形态观之间存在着一丝裂隙,这缘于黑格尔式的整体观对他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化视角文艺观与意识形态视角文艺观的三大差别谭好哲文艺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是产生于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反作用于一定经济基础的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文艺本性的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因而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审视文艺现象,便构成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文艺中介”说,这是文艺理论研究中颇具影响的观点。迄今,不少文艺论著在论及文艺的功能时,仍然承袭着这一观点。认为一定的文学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必定要通过政治等‘中介’因素来实现”,并断定“这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一、“直接反映说”(意识形态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必然导致理论的混乱。当前国内外在意识形态及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问题上各种不正确观点,都是以“直接反映说”为主要依据。二、文艺通过社会心理间接反映经济基础与其他现实,意识形态学说上的直接反映与间接反映的含义。三、文艺直接反映现实(以个人心理为中介)的弊端。社会生活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因素。“社会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本身就包含文艺的直接源泉与文艺的间接(最终)源泉。  相似文献   

11.
“社会心理中介”说的提出,意在强调文艺的阶级倾向及意识形态性质,具有现实的针对性。然而,主张文艺“反映”社会心理,以社会心理为“直接源泉”,却很可能导致马克思所反对的把文艺作品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同时,“反映”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标示的是认识领域内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联系,以使用“表现”、“传达”等术语为宜。讨论应当深入研究文艺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2.
文艺本质视角的意识形态应该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完整准确的意义上来解读认识,用狭义意识形态或各种非意识形态来界定文艺的本质在学理和逻辑上都不具备科学性和深刻的说服力。“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从哲学高度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抽象概括的时候都是对各种形式的意识的总概括,三者的内涵和外延是等同的,只是使用的角度不同,称呼上有了变化。文艺本质视角的意识形态是广义的意识形态论。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末“意识形态终结论”、“马克思主义终结论”叫嚣的西方学术界,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意识形态”概念中注入了阶级关系、权力结构以及话语理论等内涵,强调意识形态的政治属性,发展了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特征的文学的意识形态生产理论,用生产的观念连接了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复杂关系,有力证明了基础/上层建筑理论的正确性。他批判了后现代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怀疑,有力阐明了意识形态理论是人类解放工程的一部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社会的现实有效性,从而终结了“意识形态终结论”,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文化报》于1993年8月18日发表我校中文系教授郭正元的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艺的意识形态特性》。作者认为文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应该把整个社会文艺生产商品化,任由商品生产的原则去主导文艺生产”。他认为文艺生产的劳动“本来就有二重性”,既“具有商品交换的价值”,又“具有非一时一处才表现的审美价值”。而“市场经济本身有二重性。它可以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成为解放和发  相似文献   

15.
“文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浩然创作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革文学”按照主流意识形态的设计 ,形成了自己的话语系统。在主流文学由为极左政治服务发展成为“阴谋文艺”的过程中 ,浩然的《金光大道》是一个重要的过渡 ;由《艳阳天》到《金光大道》,再到《百花川》、《西沙儿女》,浩然完成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中一个独特角色的塑造 ,典型地反映了文学创作由“文革前”到“文革”演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为标志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公然申明文艺的功利性,意识形态性,这种观点已被大多数文艺工作者所接受,本来是没有疑义的。可近年来,否认文艺的意识形态性的观点时有出现,有人虽不否认文艺是意识形态,但认为至少要打一些折扣。为此,在纪念《讲话》发表五十周年的时候,重新学习和认识毛泽东关于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要抓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中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的专政”的教导,给学校的教育革命指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教育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产阶级颠复无产阶级专政,从来没有放弃过教育这块阵地,因此,以批林整风为纲,深入开展教育革命,实行开门办学,建立教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任何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①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关系要变化,上层建筑要调整,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意识形态也要变革。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正确回答了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丰富了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末“意识形态终结论”、“马克思主义终结论”叫嚣的西方学术界,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特里·伊格尔顿通过对“意识形态”概念进行清理和反思,在其中注入了阶级关系、权力结构以及话语理论等内涵,强调意识形态的政治属性,并且发展了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特征的文学的意识形态生产理论,用生产的观念连接了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复杂关系,有力证明了基础/上层建筑理论的正确性。他批判了后现代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怀疑,有力阐明了意识形态理论是人类解放工程的一部分,在后现代社会具有现实有效性,从而终结了“意识形态终结论”,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部光辉著作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还指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毛主席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深刻根源。学习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于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坚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加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