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有30多万个国有企业,它们拥有资产总额7万多亿元,一直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但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佳已经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国有企业的亏损面已超过50%,国有资产每天都在流失。因此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环节。从1978年到1998年整整20个年头,国有企业走过了多少沟沟坎  相似文献   

2.
现代设备简论蔡大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到今天,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成为关系经济体制改革成败,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巩固的一件大事。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一次明确指出一九九五年经济工作要“以国有企业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机构职能转换、企业体制改革、要素市场发育、企业管理创新、企业结构调整、没备更新改造与技术进步等诸多方而。笔者认为,所有这些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结构调整,必须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推进湖北国有企业改革。长期以来,人们把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即改制和改组当作两个并列的工作。在2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也主要是强调企业体制改革方面,相对忽视了企业结构调整问题。这在主观上是与人们对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的认识,以及力图在数量上和结构上维护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绝对优势地位的愿望相联系的,在客观上则是与中国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道路相适应的。但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和国家政策走向上看,结构调整应该成为湖北国企改革的突破口。首先,结构调整的实质以及国企改革的整体性决定了结构调整的突出重要性。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国企改革当作生产关系的调整问题,而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最关键的问题,并成为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瓶颈。西北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赵守国的新著《企业产权制度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正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背景和国内外产权经济理论研究的现有基础之上,从基本假设和现实假设出发,通过建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理论模型,把国有企业产权制度这一特定对象纳入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权一般理论的透视之中,旨在通过在共性中把握个性展开对研究对象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该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这些观点对…  相似文献   

5.
投资的民主化是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标志,这个过程是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实现的,在计划经济年代国有企业是政府的附庸,国有资本的经营是依靠行政权力进行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没有按照市场的规则进行。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首先是引入法人制度,继而实施政府和其下属国有企业的分权,然后又引入承包和租赁制度,最后采纳公司股份化改造,与此相配套,我国相继出台相关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此时,至少从理论上实现了国有资本和行政权力的分离——实现国有资本经营的民主化,它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紧密相连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使政治体制改革更加紧迫,因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本质和目标——公权力的获得和行使的民主化是经济民主的延续。  相似文献   

6.
“增强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①所以,国有企业改革非同小可,已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彻底扭转国有企业的亏损又是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一、国有企业的亏损国有企业的亏损,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渐表现出明显的势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日益严重。我们知道,只要是企业,不论是什么性质的,只要不存在人为的政策支持,都可能亏损,这是普遍的市场法则。企业是利用各…  相似文献   

7.
试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利益、权利和约束张志明,何永贵企业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从我国企业改革的实践来看,经过扩权让利到承包经营,再到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围绕增强企业活力,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困难及对策潘晓梅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九五”时期,要把国有企业改革真正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改革已走过了20年,在这20年中我们从“抓大放小”“放权让利”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结构调整”,可谓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如今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关阶段,所涉及的都是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建立,有利于理顺国有产权,必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入手,分析成立国资委的意义,谈谈如何更好地监管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0.
论西方现代企业的法人制度和产权制度杨坚争,伍王宾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始终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环节。我国的国有企业,以最初的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盈亏包干责任制,到两步利改税,普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再到贯彻落实《条...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活力的综合考察乔榛,李玉章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一直是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作为对十几年不断进行的改革所作的两次重要的理论概括,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12.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模式探讨隋洪胜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把国有企业改革置于中心地位。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因而,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不仅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前提,而且其本身就是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制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经济体制改革应当从资本产权制度改革向产业结构调整及行业开放等方面调整。在农业方面应当围绕土地产权的流动性进行体制改革,而工业体制改革的重心则应当从强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和集体企业内部产权体系改革等微观产权结构调整转移到宏观产权结构的调整上。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中央决心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必须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才能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启劲,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97,继续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最近出台了1997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按照“九五”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针对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中央确定的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结构调整和增长...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的改革既是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其难点。本文从重新界定国有企业的功能入手试图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提出一些新的思路,以促进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的改革,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始即被置于中心环节。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探索,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那就是:发展国有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应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适当收缩国有经济的运作战线,这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国有经...  相似文献   

18.
十年前,《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经济实体.十年间,中央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推进国有企业一步步前进的措施,成效瞩目.然而,时至今日,总的看,国有企业仍然普遍不活,效益普遍不理想,迟迟自负盈亏不了,不能不引起我们继续深思和探索.怎样认识实现企业自负盈亏这个核心问题呢?笔者认为,应从源头即从认识企业自负盈亏的理论基础作为开启钥匙,兴许能找到促进企业实现自负盈亏的得力措施.而这个理论基础的把握,可从深入理解马克思商品成本学说的本意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已经历了20年的洗礼,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从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探索了一条渐进式的改革之路。从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就是由点到面、由下而上、由外促内、由双轨到并轨,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的稳步推进的改革方式。实践证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成功的。我们不仅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探索到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20.
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然而,自提出这个问题并着手城市企业的体制改革以来,近十年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和有效的增强。特别是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有活力的企业全国平均约占20%,半活半不活的占50%,不活的企业占3%。如果从盈亏情况看,明亏企业占1/3,暗亏的占1/3。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后劲乏力,适应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弱,存在种种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