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歌声震九天,余音袅袅扣心弦。恩深倍感南湖水,风疾尤思北海船。香港回归光党史,中华崛起法真诠。只缘马老途犹识,伏枥何忘路八千。”这首诗,是我在1997年被中共龙山县委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称号时写的。我非常珍惜这个光荣的称号,因为荣誉里包含了太多的坎坷。1984年12月20日,是我入党的日子。那天,我站在鲜红的党旗下,热泪盈眶,为什么自己20岁参加革命,到64岁才入党?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1939年,日本鬼子血洗家乡,全村百多栋房屋化为灰烬,百多条生命被屠杀,我的妻子王柳英也死于倭寇之手。身为小学教师的我虽然…  相似文献   

2.
李自成咏梅诗解陈沛话说闯王李自成到石门夹山寺隐居之后,慢慢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心情也变好了。一个冬天里,他竟作了100多首“咏梅诗”,总题为《梅花百韵》。相传顺治十五年冬,石门山乡的雪空前绝后,一连下了整整3个8。把夹山寺院厚厚地埋在漫天的雪絮之...  相似文献   

3.
刘德醇 《老年人》2005,(3):15-15
冯玉祥不忘母亲养育之恩,一辈子都把自己的生日当作“母难日”纪念。这天,他不见客,不吃饭,更不参加外面的应酬活动。后来上了年纪,不吃饭受不了,他才改为晚上吃一餐。他写过一首《十月怀胎诗》,请人刻在石碑上,立于母亲墓前。这首《十月怀胎诗》是这样写的:“娘怀儿一个月不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家茶座》2008,(3):157-158
万维新闻网最近刊载马悲鸣的同题文章说,周作人1949年有一首诗作:“儒冠一着误生平,多谢杨生示做情。若使逃儒还入墨,此中歧路本分明。”(《老虎桥杂诗·忠舍杂诗》)此诗写得很直白,不难看懂,一般人也不大注意。但如果知道些先秦诸子之辩者,能从中获得些有用的信息。此诗中第一句“儒冠一着误生平”应该是自指,我周作人人了儒家而误平生。“多谢杨生示做情”,此杨生就是周作人此诗所赠之人。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代名人多受盛名之累,苦于应酬客人的拜访,影响学习与写作。为此,他们想出种种避客之法,颇为有趣。1942年春,作家端木效良居住桂林时,写作任务很重,可是每天都有许多文学青年慕名来访,为了潜心创作,他在居室门前贴一首诗:“女儿心上想情郎,日写花笺十万行;月上枝头方得息,梦魂又欲到西厢。”初读时,好象是一首感情缠绵的情诗,细品之下,方知是一首“杜门谢客”的妙诗。诗中的“女儿”指诈者自己,“情郎”则指读书与写作.作者连诈梦也想到写作,当然无暇同别人应酬。上海著名老作家舒群,在他生命最后十年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不但诗写得好,论诗也非常精辟。陈毅1964年出访阿尔及利亚等国,次年作诗《西行》一首,请毛泽东修改。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致函陈毅,并附改后之《西行》:“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海酿千钟酒,山裁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毛泽东在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谈到自己时,毛泽东说:“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  相似文献   

7.
林乾 《老年世界》2010,(1):24-24
打油诗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诗体,它源于人名。相传唐代有个叫张打油的人,某日大雪过后,他诗兴大发,随口吟道:“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雪诗》,无一“雪”字,但刻画雪景贴切逼真,形象生动。此后,张打油还写了许多通俗易懂的诗,他的这种“打油诗”也逐渐被人们接受而流传下来。  相似文献   

8.
南宋时期,文人许及之就曾写过一首著名的海参烹饪诗,当时的海参名叫“沙巽”。我们从此诗所咏海参“访寻不惜百金直”之句,知道了海参身价之贵;又从“外脆中膏美无度”的形容中,了解到海参的美味程度;更是从“调之滑甘至芳辛”的讴歌中,探讨当时烹饪的某些意念。  相似文献   

9.
红泥小火炉     
打我上小学起,爷爷就教我唱白居易的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打我记事起,爷爷的房间里就有个红泥小火炉。它的样子滚圆,看起来像个瓮儿。它肚儿较大,脖儿较细,个儿不高,脖儿上还长着四只“铁手臂”,周身泥红,温润光滑,很像是一个古味十足的陶俑蹲在那里。  相似文献   

10.
老亦狂     
赵大年 《老人天地》2014,(10):44-44
2014年仲春,千年古刹法源寺百株丁香繁花盛开,花细如丁,多如紫雾,清香袭人,欢聚树下,以诗会友——北京第十三届丁香诗会如期到来。清朝诗人喜欢在此宝地吟哦唱和。印度诗人泰戈尔也与徐志摩坐卧树下,谈诗论艺,通宵达旦。13年前,前宣武区文委召开首届丁香诗会,敝人七十岁还兼任宣武作家协会主席,骑自行车赶来帮忙,今年却是拄着手杖前来。年轻时我也写诗,老舍先生说写得太实,“你小子没诗才,甭写啦!”我很听话,改写小说。但爱诗之心难改,就年年前来聆听诗歌朗诵,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图书馆长李金龙也是年年必来的主持人,惺惺柑膳,要我会前致词。  相似文献   

11.
麻涌立村之始,乃名“古梅乡”。其源盖由于麻涌先祖多由中原、江西梅岭南雄珠玑巷一带迁徙而来,为使后人怀念祖先,纪念他们从北方翻越梅岭,经由梅关古道辗转到岭南各地的艰辛历史,择“梅”为记,采梅花凌霜傲雪,古劲芬芳之义,于村间溪畔广植梅花。  相似文献   

12.
明代养生家郑宣,写过一本很有名的《昨非庵日纂》,内中有一篇《座忘铭》云:“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闪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公堂。”  相似文献   

13.
我儿他儿     
我儿他儿从前,有个泥瓦匠,妻子早年亡故,他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自己也老了。哪知儿媳进了门,却一日三餐连残菜剩饭也不让他吃饱。有了孙子,儿媳更把他当仆人使。他不计较,伊然百般呵护孙一子。邻居问:“儿子都靠不住,还想靠孙子呀?”他笑着写了几句诗:“辛辛苦...  相似文献   

14.
游泰山记     
《城市》1998,(2)
少读望岳诗与登泰山记,常被“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的英雄气概所向往,往往又被“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壮丽景象所吸引。登揽之志,三十年而不衰。然时世苍桑,终未如愿,枕边勘舆,山嶽图志,聊充卧游矣。 甲戌春,经耀涛兄筹划,得偿夙愿。四月一日乘火车,12时出发晚8时到泰安,宿于泰安宾馆。次日由泰安市原副市长李正明安排,乘汽车由西路上山,至中天门改乘缆车达月观峰。9点出发10时到月观峰,仅用一小时。  相似文献   

15.
何立波 《老年人》2015,(5):39-41
写于甘肃岷县旋窝村的《七律·长征》毛泽东1935年10月创作的《七律·长征》,是他最重要的长征诗词之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及地点,长期以来说法不一。大多数毛泽东诗词版本上都说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  相似文献   

16.
于沙 《老年人》2004,(9):47-47
写诗不是诗人的专利。许多人不以诗名世,却能写得一手好诗。作家鲁迅、老舍、朱自清、沈从文是这样,画家齐白石、黄永玉是这样,音乐家贺绿汀、吕远、王立平是这样,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也是这样。我曾问:不知袁隆平会不会写诗?诗是一门最富感情、最富想象、最富浪漫色彩的艺术。作为科学实验者,如果不是最富感情、最富想象、最富浪漫色彩,恐怕也不能达到科学研究的顶点。袁隆平誉称“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科学实验达到如此惊人的高度,我料定他是一位具有诗人灵性的人。但我没有听说过他爱写诗,更没有见过他写的诗。今年“五一”长假,我在家里…  相似文献   

17.
让历史告诉未来──写在香港回归祖国之时文/朱子国历史在这里聚焦:公元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由此回溯99年,有1898年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由此回溯137年,有1860年的《中英北京条约》由此回溯155年,有1842年的...  相似文献   

18.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年满花甲了。回首平生,我写过这样一首诗:“春秋花甲意痴痴,回首平生是此时。人际后先无宿敌,吟坛老少有相知。燕山土沃花开早,太岳霜轻叶落迟。六十还介。十六过,一根白发一行诗。我是从50年代开始写诗的,总感到自己的肩头上有沉重的社会责任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因而总想为社会为人生留下一点什么。可时下有一股风,说诗不屑于表现自我以外的客观世界,更不能歌功颂德,谁在作品里写了“党”、“人民”、“革命”这样的词,谁就是搞“假大空”。我是不管这些的,过去不迎合、不媚俗,如今年纪大了依旧以我…  相似文献   

19.
好的风景诗,一方面要求“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另一方面又须“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就是说,诗人要透过景物的逼真描绘,抒写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不光给读者以艺术的熏陶,还能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胡爱的《洞庭落日》就是这样一首好诗。“长鲸吞落日,浩气染群舸。火浣华容树,金嵌澧浦波。归帆腾梦出,宿鸟对天歌。迟暮生寒意,方思去日多。”“长鲸吞落日,浩气染群舸”,开头就不同凡响。以“长鲸”比喻洞庭,“浩气”借代霞光,避实就虚,运用形象思维,体现了诗的美学特质。这样的开头,既有气势,又富诗意,一开篇就为全诗定好了明丽壮阔的基调。…  相似文献   

20.
李银河,1952年主,北京人,社会学家。1969年下放内蒙,1974年进入大学读历史。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曾出版《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性社会学》、《现代社会学入门》、《现代社会研究方法》、《女性权力的崛起》等著作。去年年初她又推出了《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虐恋亚文化》、《同性恋亚文化》三部著作,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性社会学系列著作,引起媒体高度评价。她所做的中国男性同性恋研究填补了我国社科界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而李银河的名字,之所以超越学术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还在于她的另一重要身份:她是深受读者热爱的已故作家、学者王小波的爱妻。从某种意义上讲,王小波这位“文坛外高手”之诞生,还缘于李银河的“慧眼识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