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社会生产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基本上可分为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这三方面。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也包括血缘生产关系、物质生产关系和精神生产关系这三方面。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社会生产与物质生产相提并论,这就把人的生产和精神生产排除到社会生产体系之外了。这种理解对于经济学这样的具体科学来说未尝不可,但作为最高层次的哲学概括,则应该把它广义地理解为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相似文献   

2.
这里所指的“基础组织”包含了但不局限于人们的物质生产关系即通常所说的“经济关系”,而遍及了人们在全部社会生产中所形成的全部生产关系。它包含着同时并存的人的生产关系,物质生产关系和精神生产关系这三重生产关系。本文探讨的问题是:基础组织是如何制约个体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是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一场重大变革。从生产力理论上去认识这场变革,对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进一步总结、完善和提高,有重要意义。一、生产力发展的量的差异决定既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总是要求一定形式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这是一切社会形态的共同规律。生产力作为生产关系的物质内容,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变革;一定的生产关系是物质生产的外在形式,它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之初就形成了人口生产、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同时并存的思想 ,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又发展了这一思想。依据马恩有关的论述 ,在未来共产主义时代的生产关系体系中的主导生产关系 ,将不再是经济关系即物质生产关系 ,而是精神生产关系 ,包括科学技术、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在内的精神资源也将成为未来共产主义时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导资源 ;那个时代的主导价值取向将随之由现在对物质资源的追求转为对精神资源的追求 ,资源公有以及“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将成为人们普遍遵循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它的自我扬弃,是一个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定类型,是一种不由人们自由选择,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它同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物质关系一样,总是在不断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有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在这段话里,马克思讲“生产关系”时,特别强调了是“同物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生态正义不是人与自然物之间的关系,亦不是以一切环境因素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正义,而是狭义的环境正义,即以生态环境因素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正义。生态正义有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权力维度三重呈现维度。时间维度的生态正义包括代内生态正义和代际生态正义,是从纵向的角度考察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构成生产力发展形式的生产关系和理论上存在且具有现实可能性的高级别的生产关系;空间维度的生态正义包括国度生态正义和国际生态正义,是从横向的角度考察一国或一地区内的生产关系和一国或一地区同他国或他地区之间的生产关系;权力维度的生态正义指女权生态正义,是从权责的角度考察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内涵、属性的剖析要阐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阐明它的重要意义,首先就要对构成这一规律的基本要素、这一规律的内涵、属性等进行一些剖析。(一) 对构成这一规律的两个基本要素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认识。所谓生产力,就是社会的人们控制与征服自然的能力。它是由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几个要素所构成的。生产力表示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第一个基本要素。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而劳动者则是生产力的首要的和决定的因素。所谓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一个总体,它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交换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等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是这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9.
空间的社会逻辑——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空间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潇 《中国社会科学》2013,(1):113-131,207
在人类实践中,空间发生着由自然向社会、由物理向人文的让渡与转换,这要求我们在实践基础上揭示空间社会化和社会空间化的相互生成机制。马克思是依据生产方式的历史变迁,从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给空间之双重再生产的分析出发,去进行空间社会化重构现象之解析的。马克思极其关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物质实践的不同状态对生存空间带来不同的生产、构建和形塑,以致可以从生存空间的形态去判定历史发展的分期。就整个世界历史进程而言,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实质上就是资本逻辑通过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刚性力量,将生产实践和活动空间都纳入资本运行的轨道,遂使率先发达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世界霸权。  相似文献   

10.
物质生产是人类创造历史的最基本的活动。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为了使物质生产得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必须结成特定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我们对于生产关系的研究,长期以来,只停留在与所有制相联系的关系的探讨上,当代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从新角度来探索这一问题,否则我们就无法说明当代社会变革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改变自身功能构式的有机系统的变化过程,在这一系统运动中,社会生活中总是存在着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总体性,这就是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在一个历史时期中,决定了整个社会定在和社会运动的物质生产中,总有一种方式发生的“怎样生产”的物质生产构序占据决定性地位,它的社会先验地位和影响超越其他生产活动且规定了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性质。由此,马克思就不再将资产阶级社会当作一个孤立的生产方式,也不将资本看作一个纯粹的生产关系,而是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探索这一新的生产关系是如何成为复杂社会定在和关系结构中统治性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民族心理和阶级心理既是有区别的,又是有联系的,那么,它们在这种既区别又联系中形成的具体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按照唯物辩证法原理,人们的物质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民族关系、阶级关系,都是被物质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所决定的。但是,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又不是平列的关系,对确定人的本质不具有同等的意义。在阶级社会,人们的物质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直接地集中地表现为阶级关系,阶级关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关系。所以,在宏观社会环境这个层次上,在民族和阶级的联系中,阶级关系决定和制约着民族关系。在对抗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和  相似文献   

13.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这个理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并对生产力的发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其发展的标志是什么?生产力的本质应如何理解?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理解与阐释,有着不少的存疑与误读。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可以得出劳动资料或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即为马克思历史观视野中的生产力的结论。生产关系相对于活动着的人们来说,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它“不过是他们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罢了”。将生产力理解成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的结果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将生产关系理解成人的“自主活动形式”,那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即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与人的“自主活动形式”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本质上表现为物质生产活动与“自主活动形式”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分工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由于受斯大林关于生产关系的界定——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影响,许多学者不能将分工划入生产关系范畴。实际上,分工既不是生产力,也不能界定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中介"。无论是回到原始文献,回到基本概念,还是回到现实,分工都是人们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发展农业生产的两个文件逐步贯彻落实,我省农村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管理形式同时并存的局面正在形成,经济开始活起来了。一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管理形式的同时并存,不是任何人的主观臆断,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是对立的统一。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任何一种生产关系的出现,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但  相似文献   

17.
经济利益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核心的问题是经济利益的问题。那末,经济规律同经济利益是个什么关系呢?作为一种探索,我想对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 经济规律是生产关系运动、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运动的最终原因是什么?马克思说:“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63页)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唯物主义者。他们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世界和人类,看出自然界中一切现象都有物质原因作基础,同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由物质力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史分期的标准是生产关系的根本质变或部分质变,而不是“新经济成分的出现”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指出:“各个个人藉以从事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其独特的特征的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每一个都是一定的生产关系总和,而每一个生产关系总和同时又代表着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因此,我认为,经济史分期的标准应当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变化。所谓生产关系的重要变化是说: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之间,应该是基本的生产关  相似文献   

19.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社会的经济基础就是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它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而独立存在.不同的经济基础区别不同的社会性质.同一类型的经济基础(即同一类型的生产关系)在不同的国家里可能产生不同的特点和形式,这是由于这些国家的历史情况、阶级关系、民族关系等条件不可能完全相同的缘故.在存在着若干种生产关系的社会里,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虽然只能由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但其他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也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卡尔·马克思》和《什么是“人民之反”以及它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中,谈到了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问题.列宁指出,马克思把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划分为两大类,一个是物质的社会关系,一个是思想的社会关系;然后又从物质的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最后又把生产关系归结为生产力的高度,而生产力则是客观的物质的因素.这样,马克思就必然地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基本构架的统一整体,且是一个有其客观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无疑地,列宁的有关论述,为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逻辑思路,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但这决不意味着,列宁为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