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从话语理解的角度对关联理论的语用解释力进行了论述。指出建立在会话蕴涵理论基础上的关联理论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理解话语,解释了话语含意推导的全过程,补充完善了会话蕴涵理论。将关联理论应用于阅读理解,可大大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阐释、分析了格赖斯“会话含意”学说及其理论基础,并从发话人、受话人双方的角度分析在一般会话或外事谈判等言语交流行为中如何使用含意理论的各条准则推导并巧妙控制和运用“会话含意”。  相似文献   

3.
阐释、分析了格赖斯“会话含意”学说及其理论基础,并从发话人、受话人双方的角度分析在一般会话或外事谈判等言语交流行为中如何使用含意理论的各条准则推导并巧妙控制和运用“会话含意”。  相似文献   

4.
关于含意问题理论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意指由语句暗示出来的言词以外的意义。含意问题包含“何为含意”、“何故含意”、“何时含意”和“何知含意”等四个基本问题,对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意理论和含意本体论等有关含意的理论学说进行评述:上述理论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含意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和原则,虽然不能说已经完全解决了“何知含意”即含意衍推的问题,但对含意的推导机制将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再论意向含意——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系列研究之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向含意是由话语的结构形态折射出来的含意,传递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和倾向。具有一定特征的话语结构形态,可能引发一定的心理效应,如果这是说话人有意识地加以利用来影响受话人的受话心理,这就成为说话人寓于话语表达形式的意向含意。意向含意有可能成为可交际单位。寓有意向含意的话语,其典型的模式是一个“双套结构”。意向含意的推导有可能要同语义含意的推导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与会话含意学说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它给语言事实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功能方面的解释 ,是根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意 ;解释话语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运用格赖斯的会话含意学说可进行会话含意的推导 ,并进而深入地探究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此外 ,会话含意与话语分析、生成之间也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我们可以运用会话含意学说对话语进行分析 ,提高言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语用学中格赖斯(Grice)会话含意学说的“合作原则”,利用会话含意理论对英语言语交际中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些会话实例进行了详尽分析,从而推导出话语包含的特殊会话含意:也就是说话人在话语中有意超越字面意义的隐含意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会话含意的理论分析话语,达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是语用学理论的基础。关联理论比会话含意理论更具有解释力。在分析两种理论基本差异的基础上,从交际模式、语境概念、语用推理三个方面探讨了关联理论对会话含意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幽默话语的研究本质上是一个语用问题。关联理论是关于话语推导的新理论,对幽默话语的理解有很强的阐释力。本文运用关联理论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幽默的产生、幽默话语的理解以及幽默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徐盛桓教授的"基于心理模型的常规推理"理论强调"常规关系"在话语含意推导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话语含意推导过程体现为根据有关的常规关系获取隐性表述,对显性表述作出补足或/和阐释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常规关系的语用作用,即常规关系能补足话语显性表述的不完备和语义上的空缺,并能阐释话语显性意义传达的语境信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学说,并通过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实例,探讨了合作原则在会话含义解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科技风险与公众认知的关系,有助于解决科技专家与公众对科技风险态度的矛盾、科技专家与其他专家对公众认知科技风险的态度的矛盾、公众的科技风险认知与信任之间的矛盾等问题。科技风险与公众认知的关系,可分为公众对科技风险的主观认知和科技风险对公众认知的客观影响两个方面,这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过程。对科技风险与公众认知关系的全面研究应在综合上述两个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由此得出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具体的语用失误例子出发,论述了话语的字面意义与会话含意,以及会话含意与话境的关系,介绍了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的四准则以及列文森新格赖斯会话含意推导机制的三原则,并用会话含意说和方式原则对英语的范围歧义现象进行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幽默在广告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不仅能够使消费者玩味生活中的俏皮幽默,还能有效完成广告诉求。幽默广告逐渐成为一种深受广告人喜欢的现代广告形式。本文重点从语言的歧义、Grice的"合作原则"、修辞手段等方面分析书面广告语中幽默产生的语言机制。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意义传递的符号表征,基于认知主体的体验和感知。但语言学的发展是以哲学作为基石和摇篮的,在语言认知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因为不同哲学流派的存在,构建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及其阵营,导致了不同语言学派对于语言认知的分歧,先后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认知观。体验哲学观认为对语言现象的认知与研究,建立在认知主体的体验实践及其哲学基础上。因此,厘清语言认知哲学对于语言认知的影响,把握语言认知体验观的哲学理论基础及其基本特性,理解其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对于促进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社会认知的脑与神经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伴随具身认知科学的兴起,社会脑概念的提出与镜像神经元的发现都使得社会认知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引发了新的争论。在神经科学领域内有关社会认知的主要发现与新近理论假设的基础上,社会认知双重机制假说得以产生。该假说认为,大脑中至少存在两套机制来完成对于他人心理状态与行为的理解。第一套机制是基于大脑镜像匹配系统的研究提出的——具身模仿(embodied simulation);第二套机制即传统心理理论研究中所涉及的“心智化能力”(mentalizing)。该机制存在的证据除了传统心理理论领域中行为研究论据之外,更多的来自于与具身模仿系统相悖的实验研究。社会认知双重机制假说对于社会认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仍面临诸多问题需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语用歧义的问题 ,重点分析了含义歧义 ,其主要内容包括量歧义、说话歧义及质歧义等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在摆脱了行为主义理论束缚,发生了以信息加工为基底、以认知者的心智活动为主体的研究转向之后,继而又发生了以体验哲学为哲学基础、以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为研究方法、以感知体验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二次转向。由此,认知者的生物性、社会性及主观能动性等被纳入其研究视野。而作为认知主体的"人",因其自身的心智体验、文化背景、思想、动机、兴趣以及理解的灵活性等,则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本文对语言认知个性化生成因素的理论探索,旨在揭示语言个性化认知的意义,并初步搭建语言个性化认知的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19.
运用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及会话含义理论,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语言的运用与理解,进一步探讨言语环境在整个会话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尤其是对听话人产生的影响,以期最终明晰误解产生的过程.除此之外,从语用学的视角来解读文学作品,既可以对文本意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可以从中了解语用学应用范围之广和学科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