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为高校外语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站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视角,外语课程改革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的必然发展,为"一带一路"倡议输出语言能力优秀、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综合型语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该文旨在探讨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外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外语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是世界性的经济革命,是国家级顶层设计,也是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等专业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升战略思维的重要课程.该文根据重师商院建设"一带一路"课程中所做的思考、探索,分析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高校开设"一带一路"课程与研究的必要性;二是从课堂到实践,积极探索"一带一路"课程的实施,包含课堂教学、课程考试、课程推广、游学实训等四个方面;三是"一带一路"课程建设的初步成效和培育涉外人才取得的效果.通过分析可知:"一带一路"进课堂,拓展了学生国际视野、促进了特色学院发展、提升了涉外人才质量,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同时也实现了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使命要求.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双创"人才的重要举措,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关键手段.校企合作开展"双创"人才培养正处于不断探索与深化过程中,在实践渠道、教育模式、培养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应从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建全"双创"教育机制,创建灵活教学模式、拓宽"双创"培养渠道、强化校企合作共识、打造创新创业平台等方面不断丰富与发展"双创"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新常态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毕业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显得尤为突出,这种情况倒逼了高校重视创业促进就业的作用,凸显了创新创业师资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一支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基础.探索与北京志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研究模式,借助该公司平台对师资能力提升路径做深度研究.该文详细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创业师资能力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5.
"三全育人"视域下,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乡村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就业创业,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不谋而合.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催生了创新创业机会,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实践平台;然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未匹配农村创新创业对大学生能力的需求、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意愿较低、高校为大学生开展农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的平台不足等挑战同时存在.该文提出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将农村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同时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乡村振兴紧密融合.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各行各业在产业化升级、更新和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采用"专创融合"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良好路径.针对当前高校"专创融合"中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缺乏紧密联系、专业课程与实践平台缺乏紧密结合体系、缺乏系统的评价与管理机制等问题,探讨基于"专创融合"视角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构建学生在创新训练、创新实践、创业训练到创业实践的闭环.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农科背景和卓越农学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分析了地方综合性高等院校卓越农学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教材内容、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平台、"双创"师资等教育资源缺乏制约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结合河南科技大学卓越农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提出提升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下国内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各大高校被社会、国家赋予了更加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同时,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也是高校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积极响应.目前,各大高校的教学模式都在向着信息化、创新化的方式不断转变,并且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进而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该文基于我国的人才现状,对人才培养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了论述,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方案与构想,这对教育模式的创新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们正处于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目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更好发展.该文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以项目为导向的核心培养模式.通过学校引导,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的教育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相应的科研能力以及项目管理能力.探索和实践结果表明:以项目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教学与科研脱节、创新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五维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三元协同"教育机制与平台,提升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武心波 《日本学刊》2006,(2):106-120
日本企业在近代的形成,是以传统的“藩”为基础加以改头换面的,秉承了“藩共同体”的性格。二战后,日本企业的迅猛发展,曾将日本经济推向了世界经济的顶峰。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猛烈冲击下,传统的“日本模式”已摇摇欲坠。企业为生存而进行的浴血奋战,使“现代因素”不断增强,传统的“共同体”色彩日趋减弱。企业传统性格的悄然“蜕变”,正引发日本继明治维新后又一次巨大的社会振荡。  相似文献   

12.
解析"三潮"冲击下的"信仰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信仰危机"是"三潮"(资本主义"西潮"、社会主义"低潮"和市场经济"商湖")冲击的结果.解决"信仰危机"的新思路是,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上将重心置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理论认同的基点上达到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  相似文献   

13.
李怡 《唐都学刊》2003,19(1):53-55
“全球化”是新世纪中国学术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西部文学”虽然已经阐述了多年 ,但在今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之中 ,无疑也产生了特殊的意义。但将这两个“重大”置放在一起 ,其意义的连接却变得曲曲折折了。从表面上看 ,“全球化”与“中国西部” ,这是一个普遍性的时间和一个特殊空间的问题。我们常常在说“全球化时代”如何如何 ,这也就是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正在怎么“化”的过程 ,这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西部文学” ,似乎应当考虑的是一个局部空间的文学现象如何适应更有普遍意义的时代发展的要求。当然…  相似文献   

14.
白桦派作家带有不可改变的阶级性,他们以如此觉悟为核心,确立了白桦派文学形象.这一点由武者小路和有岛武郎展示出来,在大正文学中意义巨大.武者小路看到托尔斯泰主张的"无我奉献"的局限性,开始"转向",奔向力主"有我奉献"的梅特林克.当武者小路发觉自己不能赞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后,便进一步"转向",走第三条老路,创办"新村",为他的创作更新拓出了新天地.诚实的有岛留美归国,告别了实业理念和宗教信仰, "转向"走上了文学道路,作品张扬人性,反抗传统,自己在现实社会中迭遭挫折.白鸟评价有岛作品是有"人生价值"的文学.这个观点至今在思考大正文学史的结构时,仍不失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对"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双肩挑"管理模式虽然在当下仍具有重要的管理效能,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其不足之处开始凸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理顺教研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关系,推动人才评价体系的转变,最终促进"双肩挑"向"一肩挑"的转变,是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论新闻核     
优秀的散文都有散文眼.散文眼是由散文的炼意需要而产生的.散文有了"眼",散文所创造的情景交融、意象聚合的新与深的意境就有了凝聚点,散文就能达到深刻的思想性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性的统一.新闻写作应借鉴散文这种炼意的笔法,在提炼新闻主题上追求新与深,需要有散文眼式的"新闻核".画龙点睛,设置新闻核,则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思想性、教育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7.
副词"又"的语气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词"又"的用法很复杂,这种复杂性导致了学者们在描写其用法时常有不同的看法。实际上,"加强反问"、"加强否定"、"表示转折"这三种语气用法可以作统一的描写,即突出对立关系,又使结果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8.
张继军 《求是学刊》2006,33(6):38-42
善恶是道德评价体系的基本尺度,中国传统的关于“善”、“恶”的观念在殷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当中还缺乏一个现实的理性基础,其形成应始于殷末周初。在西周初年,虽然善、恶作为一对范畴,甚至是作为描述价值取向的单个概念还没有被明确提出,但是“善”和“恶”的观念已经开始应用于政治生活、祭祀活动、农业生产和人格评价等方面了,构成了当时社会价值评判的内在标准。  相似文献   

19.
董淑华 《学术交流》2006,(9):149-151
“寡人”一词在古代注疏中一般都认为是君王用以自称的谦词,含有“少德之人”的含义。“寡人”在先秦典籍《左传》中,并不是一个自谦的词,而是一个能够标明诸侯的等级和特定身份即他的“嫡正”身份的一个词。也不含有“少德”之意,“少德”之意的注疏,是汉以后儒学占统治地位后,一些儒学大师以“温良恭俭让”为思维准则,主观臆断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体裁对语体风格的形成关系甚大.组诗的系统性、包容性文体特征决定了其语言形式的独特性,使其能融抒情、叙述与对话语体为一体,形成了多元语体格局,满足不同语境下诗歌创作的要求,反映诗人的独特心理体验.语句的"重复"和意象的"勾连"是组诗语体风格的重要特征,它对增强节律、充分抒情,有序铺陈、推衍叙事,逻辑性地表达情感诉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其产生特殊魅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