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一般归属感对家政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创新效能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创新能力问卷、创新自我效能感量表、一般归属感量表对249名家政专业学生进行了实测.结果 创新自我效能感、归属感与创新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1;r=0.21,P<0.01);归属感与创新自我效能呈显著正相关(r=0.17,P<0.01);一般归属感显著正向预测创新能力(β=0.21,P<0.01);创新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创新能力(β=0.72,P<0.001).创新自我效能感在一般归属感和创新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一般归属感不仅直接作用于家政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通过创新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其创新能力.提升家政专业学生的归属感和创新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该文通过构建以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教育、创业政策、创业资金作为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创业教育、创业政策、创业资金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发现三项变量均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能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3.
自我效能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学术交流》2006,(12):88-91
自我效能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刚刚开始,在人才的选拔与录用、职业生涯规划和人员培训干预、绩效评定、组织行为环境创新等领域,研究者做了大量的探索,尤其是在下岗员工再培训中的职业自我效能感辅导,提高自我效能感降低职业紧张,提高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与探索,为促进与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晓红 《社科纵横》2010,25(10):171-172
本文以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自我效能感对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行为、动机、学习成就和情感调动的作用和影响。进而提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促进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5.
麻宝斌  于丽春 《学术交流》2020,(7):41-53+191
作为政治合法性的基石,政治信任对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具有重要意义。政治效能感主要指个体对自身政治能力的感觉,主要反映在个体与政府、政策以及所有政治系统的关系方面,是构成民众政治参与的前提条件之一,并与社会公平感、政治信任密切相关。构建政治效能感通过社会公平感这一中介变量影响政治信任的理论框架,并基于2017年"当代中国社会公平感状况"全国问卷调查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采用自动重复抽样技术对中介效应进行了检验,可得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政治效能感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感,二者正相关;第二,社会公平感直接影响政治信任,二者也呈正相关关系;第三,政治效能感不仅能直接影响政治信任,而且能通过社会公平感间接影响政治信任,即社会公平感在政治效能感和政治信任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政治效能感和社会公平感均对政治信任产生重要影响,提升公众政治效能感是提升社会公平感和政治信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长期困扰着农村中学的老师,英语老师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与恒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帮助学困生。要通过多种方法,培养英语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恢复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郭爱萍 《生存》2020,(1):0030-0030
在语言输出方面,写作是一个方式。但是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候,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一些情感,而写作效能感就是在写作中的一种情感。如何培养学生好的写作效能感,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此外,在高中生的学习中,多元智能化现象是正常的。而且在家偶遇领域方面也是很受大家关注。多元化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且这一理论对英语写作的效能感有所提高。也就是说高中智能与英语写作能力效能感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基于此,本文高中生多元智能与英语写作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8.
该文选取176名在校学生,分为实验班(采用PBL教学模式)和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模式)两组,在本科课堂上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模式改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PBL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讲授模式。该研究结果为创新本科教学模式提供新思路,对丰富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场景以及拓宽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路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周继青  张宾 《江右论坛》2007,8(3):26-28
自主学习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 而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增强的就是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困难面前不退缩,并且长时间地坚持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10.
张立新 《社科纵横》2013,(6):170-172
自我同一性、幸福感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两大主题,本研究采用自我同一性地位问卷和Carol Ryff的心理幸福感量表对1331名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测量分析,发现:自我同一性各尺度得分与心理幸福感总分、各因子显著相关;自我同一性各地位分别与心理幸福感及不同因子曾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自我同一性各尺度的高、中、低分组与心理幸福感总分存在着显著差异,且高分者幸福感高,低分者幸福感低;不同的同一性地位的学生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幸福感;自我同一性各尺度与地位对心理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立足COVID-19情境,以1169名公务员为研究样本,运用层次回归方法,实证考察了基层政府公职人员问责不当性感知与其避责行为意向的关系及个体公共服务动机和风险感知在其中所发挥的中介和调节效应.结果显示:问责不当性感知能够显著影响公职人员的避责行为意向;公共服务动机在问责不当性感知和避责行为意向互动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风险感知在问责不当性感知与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厘清中国情境中基层避责行为生成过程及其作用机理,助推政府问责制度改革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探讨了高职生学业拖延与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采用一般拖延量表(PASS)和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SCS),以随机整群选取C市和H市两所地方综合类高职院校三年制高职生,发放496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72份.结果显示:高职生的学业拖延现象比本科生严重;男生的学业拖延行为比女生严重;低自我控制的高职生学业拖延更严重;高职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学业拖延呈负相关,且自我控制中的冲动控制、节制娱乐,抵制诱惑三个维度对学业拖延有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爱春 《社科纵横》2005,20(5):102-103
明确高校与学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借鉴国外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理论实践,结合中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状况、高校实际和司法实践,分析我国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4.
汪琼 《社会工作》2012,(10):85-87
本研究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和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对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研究发现:在希望成功动机上,心理健康的各因子(除了抑郁)与其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在避免失败和总成就动机上,二者则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避免失败的动机越大,其心理问题越严重,总成就动机越大,其心理问题越小。在此基础上,提出调适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研究高职大学生创业动机为出发点,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按照李克特5点量表法对其创业动机进行测量。基于393份有效问卷数据,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创业动机水平较高;高职大学生的创业动机类型主要包含追名逐利型和自我实现型两大类;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创业动机结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本研究建议:为更好地培养高职创业型人才,应该构建"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团队心理资本是团队的积极心理资源,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心理、行为和绩效具有积极作用,是可以进行测量和开发的.该文分析团队心理资本的内涵、结构、在创新创业中的积极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教育实践经验,从学校、教师和团队领导者三个层面分析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心理资本开发的建议,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This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examined the role of children's coping strategies in the link between interparental conflict an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Using a sample of 100 parents and children aged 11–14 year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children's venting of negative emotion, social support see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strategies as mediators and moderator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ital conflict and child adjustment. Venting negative emotion mediated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marital conflict on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This coping response also mode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ital conflict and children's anxiety‐depression. The role of non‐constructive coping strategies as a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marital conflict affects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s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the need for research to identify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aimed at improving children's coping efficacy in the context of interparental conflict.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motivation for voluntary social service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ltruism. This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truism and well-being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t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To better understand altruism, two groups were selected, one that used self-reporting and another related to the perception of peers. Self-reported altruism and self-reported decisions to help in real-life situations were measured in the first sample (N1 = 525); peer-rated altruism was measured in the second sample (N2 = 189). The results showed (when socially desirable responding was controlled) (1) self-reported altruism and self-reported decisions to help exerted significant direct effects on well-being, while peer-rated altruism did not; (2) self-esteem mediated the effects of self-reported altruism, self-reported decisions to help, and peer-rated altruism on well-being; (3)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moderated the effects of self-reported altruism on well-being via self-esteem; college students with low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were more likely to reap benefits from altruism. 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e emotion-elevating effects of altruism in collectivistic societies like China, which may encourage more people to engage in voluntary social service. Future research should adopt longitudinal or experimental designs with a more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to better confirm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19.
吴彬宇  李晓东 《创新》2008,2(6):69-71
英语学习策略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策略,是目前英语教学上广泛探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问卷调查,分析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认为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策略,学生应选择多种策略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