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高校的不断开展,是教育部面对国家社会发展和创新而做出的重要举措,是地方师范院校心理学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抓手,是提升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该文针对大创训练项目的开展对于心理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意义进行初步研究,分析了心理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阐述了心理学专业学生参与大创训练过程的特征,提出了大创训练计划项目助推心理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工程训练作为工科类高校中参与学生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受益面最大的实践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教育环节.立足高校工程训练教学,以培养跨学科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跨学科工程训练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索跨学科工程训练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团队打造等方法,实现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我们正处于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目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更好发展.该文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以项目为导向的核心培养模式.通过学校引导,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的教育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相应的科研能力以及项目管理能力.探索和实践结果表明:以项目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柔性制造系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典型应用,它涵盖的学科知识广泛,应用的制造技术集成度高,涉及的加工工艺新颖.工程训练课程是大学生学习工程知识、感受工程文化、培养实践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拓宽专业视野,提高劳动素养.在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背景下,柔性制造系统加入工程训练课程中,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工程文化的体验、更先进的制造技术的训练、更坚实的学科竞赛的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不断深化改革的要求.在当前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格外关键.另外,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工科专业的建设也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物流管理创新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是基于物流沙盘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课程以分组任务进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课程模拟物流企业经营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课程从改革教学内容、创设创新创业情境、运用超星学习通、设计教学文档等方面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6.
工程训练中心的先进制造实训教学模块以其特有的学科交叉性质,融合了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将工程训练中心的实训教学体系引向纵深发展,在给学生带来前沿科技体验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科融合意识.不仅如此,该模块还可以为工程训练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种类繁多的基本素材,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训基地之一.可以说,先进制造实训教学模块不仅是教学场所,更是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训练中心进阶的孵化器.  相似文献   

7.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该文对当前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途径、存在的问题及思考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项目驱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以及在互联网环境下,以虚拟现实技术为载体,建设以元宇宙为代表的多种虚拟实践平台。探索了以毕业设计改革为契机,开拓实践训练新平台,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毕业设计过程,实现全员参与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思路。实践案例表明,创新实践训练平台多元化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积极探索,是提高高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结合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多功能电能质量分析仪的研制,论述了该项目实施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收获与思考,以期为开展和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以及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深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重视,辅导员作为高校一线学生工作者,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就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分析了辅导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提高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目前很多高校工程训练中心都开展了创新创业课程,工程实践内容的设置是提高创新意识和培养创业能力的关键环节.工程实训课程应进行综合性改革和建设,针对不同实训内容和功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郭爱民 《学术交流》2006,8(6):133-136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在其庞硕的学术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学理念。他认为,剩余是交换的基础;垄断是智慧的象征;货币是国与国之间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所有致富方式中高利贷是最违背自然的;在孤立交换条件下,物物交换有其比例问题;如果增加一较小的单位使整体的好处大大增加,就是一个较为合意的东西;行政当局要考虑普遍公平的规则和国家的福利。这些经济思想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宏观调控、货币理论、供求均衡、边际效用、效率与公平分别存在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雒莉 《唐都学刊》2000,16(4):90-92
文章通过对李清照的六首梅花词与历代男性诗人所写的梅花诗词的对照分析,指出李清照以女性词人特有的视角及独特的感受状写梅花,使词中所写之物与所抒之情水乳交融,真正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回顾,依据不同学者对空间理论内涵的不同理解及由此形成的在乡村空间研究取向上的差异,把相关研究归纳为两种类型:一是乡村空间变迁的机制与逻辑的研究;二是多元视角下的乡村空间研究.这两种类型的研究涵盖了当前乡村空间研究的基本范畴和领域,可为认识和研究乡村空间治理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多元化视角.同时需要看到,现有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无法从整体上构建乡村空间变迁逻辑的解释框架、对相关中层理论缺乏提炼等问题,这对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经济制裁作为一项外交政策工具长期以来被美国广泛使用,许多研究经济制裁的美国学者对它是否应该继续使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在探讨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功能,以及对外经济制裁在美国未来对外战略中的地位的基础上,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美国还会继续把经济制裁作为一项外交政策工具在国际事务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5.
洪耀辉 《学术交流》2005,(2):172-176
由于沈从文推崇超政治文学观,人们都愿意把他看成是一位远离政治的追求纯艺术的作家.而事实上,身处特殊政治文化语境的沈从文,同样会不时地显露出与当局对立的政治倾向,他的文学观也并非一味排斥文学的政治功用,其平静冲淡的艺术文本中一样隐藏着作家的政治意识.所以说,沈从文并未真正超脱现实政治.  相似文献   

16.
郝柳 《唐都学刊》2001,17(3):115-116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积极倡导美育教育思想,提出德、智、体、美相融并举的育人方针及其理论依据。他一生中身体力行,倡导美育,实践美育,为近代中国新文化建设和美育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教育”不断深入发展,教育信息化逐渐推进,高校利用移动互联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的方式,被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学习模式改革与创新对人才培养具有现实意义。该文从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当前移动互联网络对高校教育的影响,对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应用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针对性地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学习模式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付丽 《学习与探索》2005,(5):142-145
从媒介文化发展的视角看,网络出现泛娱乐文化倾向,张扬感官满足,悬置人文理性,忽略历史与社会意识,使网络文化缺少应有的理性深度、历史维度及超越精神。网络媒介技术以主体感官为主宰对象的功能偏失,使网络主体对技术效果尤其是感官满足效果产生依赖与迷恋,从而削弱了其文化反思能力、否定能力及超越能力。网络传媒强大的消费娱乐导向,集中体现了新媒介文化的商业化。网络泛娱乐倾向中的文化偏失提醒我们,网络文化亟须加强人文理性建设,走出娱乐至上的文化误区。  相似文献   

19.
人性假设是从价值上对教育的一种限定,使教育建立起对人性的依赖。人性假设的最大意义是使教育有一个人性的边界和稳定的基础。人性假设意味着教育确立了自己特殊价值立场,有了这个立场教育不会轻易受世俗压力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和干预。教育的人性假设必须以人的美善本质为前提。对人性的信任,这是教育人性假设的基本条件。没有对人性的关善假设,没有对人性的真诚和期待,教育就不可能把人性作为依靠的力量,从而也将最终失去自己内在的人性依据。  相似文献   

20.
林定忠 《唐都学刊》2002,18(4):71-73
生活世界问题是胡塞尔后期哲学的中心问题 ,有关于此的研究也是胡塞尔现象学研究在社会政治、历史方面的重要成果。分析胡塞尔生活世界观念的层级性的交互主体性建构特征 ,有必要澄清生活世界概念之内涵及其普遍哲学概念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