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HVAC工程训练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特色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技能的一门专业实践课.IEET工程认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IEET工程认证下,从HVAC工程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及课程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对HVAC工程训练课程进行了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实验课程设计教学体系对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现阶段高校开展社会工作实验课程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尤其以参与式教学模式运用为中心论题,探究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设计应注重的原则,使教师引导学生与校外的实践活动相衔接,同时重点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过...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思维为目标,通过团队构建、项目实施、就业创业方向选择、创业机会寻找、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途径、课外时间安排等引导学生有序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动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课程是生物学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该文在描述性统计中次数分布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运用SPSS统计软件探讨了次数分布表和图制作过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数量性状资料数据整理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品牌管理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市场的综合型人才的责任,但要确保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社会,还需要高校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该文根据品牌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对项目教学法在品牌管理课程中的应用进行设计和实施,以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确保其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为相关学科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之一,能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学会一些基本操作,掌握几种常用软件的使用,掌握一些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谈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及理解能力,因此,该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备受关注.传统单向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对该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首先总结《标志设计》教学现状以及常用教学方式,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化教学下的实训课程创新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师资匮乏、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有待考量.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学情,以学生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将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且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使学生成为拥有理性平和健康心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该文提出通过学情分析、构建教学项目的目标、构建教学项目的内容、实施项目教学、改革评价模式等,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
高校在基础课中实施分层分级教学是贯彻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对夯实学生数理英语基础、开展后续专业阶段学习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该文对基础课分层分级教学的理念、实施方案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致远学院基础课程实施分层分级教学的经验,提出了分级教学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作为教师需要深刻重视这方面的问题,要改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并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并具备应用能力.该文就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共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开展了跨校修读学分项目。针对沈阳化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连续多年选用大连理工大学的跨校修读学分分析化学课程,该文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梳理了采用跨校修读学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实践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教学视频内容过长及原有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丰富网络学习内容、加强学习监管、实施“碎片化”精讲及多样化课程考核方式等策略。实践证明:改革后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福建医科大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案例主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案例意义以及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五个方面设计《病理生理学》"钾代谢紊乱"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对专业教师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仍需加强学生对课程思政必要性的认识,提升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实现教书与育人互促互进.  相似文献   

13.
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引入案例、借助故事、优化教学内容、加强职业规范教学等教学方式,在进行专业教学培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通过不断引导学生的职业观念和思想意识,能帮助他们把握好个人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达成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SPOC既融合了MOOC的优点,又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该文通过教学理念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途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总结与反思对"SPOC+团队"模式下《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提升创业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创业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教学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几乎所有的高职专业都设置了数学这门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高职数学的特点以及高职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开展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为其他专业的学习打下基础.鉴于对高职毕业生去向的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毕业后都会前往相关企业工作,在企业中从事技术工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对工作的热情、在工作上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以及人际交往、价值观,甚至爱国爱家思想等,都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要素.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专业技术教育,同时还不能忽视思政教育.该文探索高职数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主导整个教学活动,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故结合慕课模式,设计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教学课程改革方案.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分散集中的原则下,实行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从预习教学、资源准备、开展实验教学模式设计、准确界定课程属性、合理选择设计维度、有序开展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具体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17.
微课具有开放式个性化教学优势,对传统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妇科护理是医护专业的重点课程,利用微课可以促进课堂教育,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与互动体验。该文将本课程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使用微课和常规手段进行教学。结果表明,微课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两组成绩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相似文献   

18.
电梯安装与调试是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该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对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发展及世界观、人生观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思政元素的渗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更能强化学生的政治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对于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工作环境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该文通过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重点讲解了在电梯安装与调试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及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大学主要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及相关课程逐渐兴起,尤其是在应用型大学中.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上显得尤为重要.从当前的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探寻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必要的.该文针对应用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创新展开研究,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保障措施几个方面提出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不仅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也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视,积极促进其软件和硬件设备革新.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可以辅助教师教学,也能辅助学生学习,对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影响.该文将以助产专业部分课程为例,讲述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意义、建设原则和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调研,并提出系列性建设策略,期望可以有效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并促进助产专业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