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补足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短板,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关键在于改革教学方法。行动学习是以实践行动激发学生思考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是在质疑和反思中不断提升知识理解能力和应运能力的学习方法。该文通过课堂实践,将行动学习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提升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模式.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需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利用新型的科学技术展现出不一样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生态.教师应当贴合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以及发展要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根据学校特色化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要求,着重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多样性的特征,推动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国各类高校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有利于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笔者结合旅游类院校的特点,分析了旅游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利用现代师徒制育人模式解决旅游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教育部门的统筹安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发展,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也得到学生和社会的普遍认可.但是,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仍然存在教学体系不健全、基础投入不够、师资力量不足、创新创业氛围不浓等问题.为了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在电子商务综合实践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实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该文通过引入OBE理念,以学生学习成果产出为知识、技能、态度目标,结合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特点,对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提出针对基础课程的“三阶段”式教学设计,通过课程改革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深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重视,辅导员作为高校一线学生工作者,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就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分析了辅导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提高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引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高校的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结合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以及不同学生群体的现实需要,开展多种形式及内容丰富的创业教育.基于温州商学院创业教育改革的现状,尝试构建"普及化、大众化、精英化"的"金字塔模型"育人模式,以期为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有序、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志坚  吴锡标 《社科纵横》2009,24(8):155-156
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学校要通过提高思想认识,把创业创新教育纳入教学环节之中,建立创业创新教育保障机制,加强创业创新实践教育。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创业创新教育。在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创业创新教育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国家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也是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难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根本就是课程教学改革,该文从树立"专创融合"教学理念、教学内容重构、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考核、课后延伸五个方面对模拟电路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模拟电路课程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关键要素,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是这其中的重要举措,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主要存在三大问题,即大学生自我定位和职业规划能力较差、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创新创业教育相对落后.为此,阐释其价值意蕴,不仅有助于增强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还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精神.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需要坚持理论结合实际,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思想为导向,完善教学体系,从而助力学生实现清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凡 《学习与探索》2006,(3):165-168
明朝的治理边疆思想既有对以往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取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之后,边疆局势与其他王朝有许多不同之处,治理边疆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明朝统治者不仅从“天命论”的角度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而且提出“华夷一家”的理论,这是对元朝“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民族融合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枯竭包括物理意义和经济意义两种方式.在判定资源枯竭的类型以后,应在政策上区别对待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资源型城市,着力解决接续产业的选择与发展问题.应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进行分类研究,科学地判定并实施不同的转型策略,发展不同的接续产业.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实践概念内涵的理解通常是来自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定义,哲学史上各派哲学家对实践的解释仅限于道德领域和认识论领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实践概念的内涵作一全新、整体的理解,把实践概念内涵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总体性活动。  相似文献   

14.
居民消费信贷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住房贷款是居民中长期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内容.贷款利率水平、通胀率水平、房价水平与中长期居民消费性贷款水平进行的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分析表明:信贷利率是影响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因素,而通货膨胀率上升刺激消费信贷的作用仅仅是相对较为明显,房产价格尽管对消费性信贷具有相关性,但是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银行贷款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消费性信贷增长之间的影响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互动关系.实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合理发展消费信贷;完善住房公积金、建立住宅储蓄银行制度等内容有助于提升宏观信贷调整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的政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土地冲突,一是在城郊和沿海发达地区围绕土地征收而发生的土地冲突,二是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为农地权益归属而发生的冲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冲突,也服从完全不同的两种土地政治学.而就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之间的冲突而言,在取消农业税前后也有很大的差异.只有深入了解农村土地冲突的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划分,了解农民土地权利意识的变迁,才能真正理解围绕农村土地冲突的群体性事件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6.
法的本质是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法的本质的界定,又必须从人性、一般性、渐进性三个方面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认为,法是阶级意志与国家意志的统一,它体现了法本质中最为核心的内容。然而,意志本身必须受到制约,这包括两个方面:理性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内在因素,而物质生活条件则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外在因素,由此来保证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企业年金热的背后,存在着若干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存在明显的将企业年金简单化、短期化和技术化的误区。国外企业年金发展中值得认真吸取的一个教训是,一些国家明显低估了企业年金计划的复杂性和职工的高度敏感性。即便是在规范的市场环境和习惯于遵循规则与法制  相似文献   

18.
从应用统计和比较方法的角度来看,明清两代实录对东北历史记载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修纂主体和观察视角的不同,《明实录》和《清实录》对东北历史的记录和反映出现了从远视到近观,从模糊到清晰,从笼统到具体的差异和转换。贯穿起来看,东北历史及其地位在明清两代的《实录》里,呈现出从边缘到中心的演变过程,原先朝贡的边夷成了中原的统治者,本来缺乏记载的明朝边缘转而成为清朝发祥的中心终获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19.
组织生活在根本上具有价值性质,对组织生活的管理是一种价值实践过程.价值冲突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它内在于各种价值相互作用的整体运动的过程之中.管理价值冲突的原则是一种正义原则,针对的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实质关系.正义地管理组织生活的各种价值冲突,是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所有的价值冲突都存在着对组织整体发展的一般关系,都涉及所有价值主体的共同本质要求,因而存在着管理所有价值冲突的普遍正义原则.价值冲突的性质类型不尽相同,这决定了管理它们的具体正义原则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胡杰 《求是学刊》2013,40(2):93-99
社会组织本质上是一种个体权利之间的聚合与表达。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社会组织的孕育和发展为社会进步与人类的文明提供了极大的助益。社会组织的起源应当从人类学的视角去寻找,亦即基于人的社会性需要而引申出了人的结社本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法律问题的正当性证明则应当从法律的基本范畴即权利和权力的层面去揭示。对社会组织的分析应当超越传统的社会学进路,将其置于权利保障、国家公权、沟通理性与善治主义的视角下而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