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该如何提高质量,如何将新文科优势与产业发展充分结合,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是目前应该思考的问题。该文阐述了新文科建设给应用型高校带来的新机遇,对高校实践教学深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并就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特色培育是提升高校专业内涵与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新文科建设为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升级提供了契机。该文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指出新文科背景下专业特色培育的必要性,以及目前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从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产学协同育人平台、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专业特色培育。  相似文献   

3.
培养数字化营销应用型人才是数字时代企业营销跨界创新发展的新需求,是地方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的突破点。莆田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以数字化营销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凝练“深耕地方、学用融创、德才兼备”的改革总体思路,搭建“一支主线、两套师资、三大平台”的人才培养框架,重构“双交叉、三特色、四融合”的课程体系,创建学校与社会融通的思政育人体系,从教材建设、教学方式、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框架方面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营销新文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文科建设指出跨界大融合是人才培养未来发展方向,厚植新文科建设背景的"五维联动"应用型财务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价值引领与应用能力培育并举,在大融合观的统领下,以全景式专业课程思政、新技术夯实技能短板、多特色平行交融展开、创新能力递进培育为培养路径与差异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同步跟进多维度联动,培养社会、企业、学生等多方满意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新工科建设,对地方行业类高校研究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分析了传统研究生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齐齐哈尔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重点从课程体系、项目牵引、科教融合、产学协同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实现了科研反哺教学、科研教学相长,探索形成了“科教融合、产学协同”的地方行业类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期为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标新文科建设目标要求,研究发现我国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双创"教育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程体系单一、师资力量短缺、培养模式滞后等问题,制约了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双创"教育质量提升.为此,研究提出应当完善"双创"教育组织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新文科建设旨在通过对传统人文学科的继承与创新,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从而由学科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由适应性服务转向支撑引领。综合艺术类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如何应对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是在新文科背景下需要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创业人才短缺既是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原因,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促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是地方高校专业改造升级的新路径.为此,该文对工商管理专业与"双创"教育联动培养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当下工商管理专业与"双创"教育融合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设计联动路径,并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融合体系三个方面展开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与"双创"教育联动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的建设理念,是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由于海洋工科相关专业具有涉及面比较广、需要多主体参与、多学科交融等特点,在新工科背景下对其进行建设显得更为重要迫切.作为地方海洋特色院校,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学科专业办学定位,对新工科形势下的海洋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探索,在培养体系、教学内容、师资建设、实践实验平台、校企合作、创新竞赛等方面,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对培养面向区域海洋工程产业需求的创新实践型人才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搭建面向地方光电产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针对这一问题,以梧州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群为例,面向梧州市、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及毗邻珠三角地区的光电产业,探索构建基于"产、赛、研、创"为基本架构的多维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新工科的内涵和要求推进学科和专业交叉融合,加快产教融合,促进成果转化,探索构建由国家众创空间、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相互协同的面向地方光电产业的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