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聚焦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学校管理机制层面提出了明确一个管理核心、组建创新导师和创业导师的两支专业化队伍、构建实效性的"三个两"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搭建多样化的四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梯度递进式""双创"教育模式,旨在促进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改革与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2.
"三全育人"视域下,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乡村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就业创业,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不谋而合.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催生了创新创业机会,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实践平台;然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未匹配农村创新创业对大学生能力的需求、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意愿较低、高校为大学生开展农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的平台不足等挑战同时存在.该文提出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将农村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同时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乡村振兴紧密融合.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中,是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趋势.该文简单介绍了"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机遇,针对大学生创业园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探索其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道路,包括打造创业第二课堂、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凸显公益服务价值等.希望能够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创新创业培训,为大学生"双创"教育实践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目前教育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积极解决相关问题,对于社会发展有突出的现实意义.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鼓励大学生创业成为一项重要政策,该文基于大学生创业实践进行相关分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有利的空间,这对于提升创业成功率有积极的作用.就目前的分析来看,高校基于创业的具体情况,积极进行众创空间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总结经验,构建更加全面、有效的众创空间.该文分析研究了基于"三创融合"的高校众创空间建设模式,旨在为实践提供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5.
"专创融合"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专创融合"是将本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体育院校在探索"专创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脱节、盲目追求创新创业硬性指标的情况,违背了"专创融合"的发展方向.体育院校因其专业较单一,专业方向以实践为主的特点,便于实施"专创融合"教育.因此在操作层面,体育院校应通过建立"专创融合"的教师队伍、构建"专创融合"的教学模式以及重点培养学生实操能力等途径开展"专创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兴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潮,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我国相关政策指出:高等院校必须要加速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而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和意见中也指出,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其相关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程体系,提倡高校深化"产教专创"双融合,将商科大学生创业生态引入企业实战当中,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该文对商科大学生创业生态构建与实践展开研究,基于"产教专创"双融合理念,简要阐述了"产教专创"双融合的内涵,分析了"产教专创"双融合理念融入商科大学生创业生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就其具体的构建方式和实践策略展开研究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双创"教育既能强化专业教育效果,也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因此日益受到高校重视.该文首先介绍了"双创"教育实践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双向递进式产教融合促"双创"的教育实践探索思路,最后对实践的未来发展做了进一步分析.研究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三全育人"成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导理念,同时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兴起,成为引领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和突破口.在厘清"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全人教育内涵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二者融合发展,有利于高职院校落实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各行各业在产业化升级、更新和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采用"专创融合"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良好路径.针对当前高校"专创融合"中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缺乏紧密联系、专业课程与实践平台缺乏紧密结合体系、缺乏系统的评价与管理机制等问题,探讨基于"专创融合"视角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构建学生在创新训练、创新实践、创业训练到创业实践的闭环.  相似文献   

1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空间是提升"双创"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载体和平台.该文以合肥学院大学生众创空间及孵化器建设实践为例,依托办学定位,优化制度建设,构建一体化创业微型教室,深化产研结合和专创融合,建设具有高校特色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同时对其运行成效及提升发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霍有明 《唐都学刊》2001,17(4):70-74
《水浒》中的“忠义”历来是研究者最众说纷纭的问题。从“义”词源的演化过程来考察,“义”作为伦理原则词义则出现了“二律背反”的分化一与“忠”含义相同,“忠义”合缀的偏义复词亦如是;一则成为个体及民间团体的种种江湖之“义”。《水浒》的魅力之所在,显非江湖之义,从而为后世人们所喜闻乐读。  相似文献   

12.
13.
日本弃老传说“姨舍山”的故事从口承文艺到文学创作,以其神秘而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日本文学中横亘古今的母题.根据日本民俗学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文献记载,对“姨舍山”的类型、起源、演变、社会传承思想等进行梳理总结,发现日本的“姨舍山”本质上是一个促使人们敬老爱老的传说.这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研究价值,也暗合了当今老龄化社会科学对待老年群体的人性需要,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注"城中村"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代堂平 《社会》2002,(5):44-46
城中村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认清城中村现象 ,有助于我们把握我国城市化的特殊背景及其独特的发展道路 ,有助于认清我国现行城乡二元体制下一些内在的矛盾 ,无论是从理论认识上还是实践操作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城中村的定义及相关研究城中村作为城市里独有的社区形态 ,已存在多年。但城中村现象引发学者、政府、媒体的关注却还是近些年的事。从政府与媒体的关注的角度来看 ,集中在由城中村引发的城市管理问题上。譬如 ,他们就将城中村视为“城市里的不协调音符”(《信息日报》 ,2001.4.9)。中共广州市…  相似文献   

15.
"正统""夷夏"和"中国"诸观念,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思想观念.对北宋时期这些相关观念问题,学术界仍存在严重分歧:一种看法认为它们总体上仍遵循前代传统,并未产生质的变化;另一种看法认为它们格外强调民族区隔,实际上产生了新的类似于近世民族主义的思想因子.用历史和逻辑的方法,通过大量史料可以证明:北宋时期由于当时政治情势的特殊性,虽有一些相应的与时代相关的特殊内容,但是,其在总体思想倾向上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而是一直延续着古代中国的基本思想文化传统,故其不能被论断为"近世中国民族意识的远源".  相似文献   

16.
"理"对"情"的窒息与扼杀--兼谈《金瓶梅》中的贞节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桢 《学术交流》2001,1(6):139-142
贞节观的强化似乎源于程朱理学的提倡,实际上是出自统治者控制社会的需要,而宗教观念的震慑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贞节的过分看重,致使古代中国男人往往为一种相反而带有破坏性的情感所支配.受贞节观钳制的女人一般向着两个截然相反的轨迹发展,一是纵欲,二是守贞.前者表现为对性自由的病态追求,后者表现为性领域里的自我制裁.  相似文献   

17.
王鸿滨 《唐都学刊》2002,18(2):104-106
文章从汉语史的角度 ,分析了复音动词“以为”由“A以为B”到“以A为B”再到“以为AB”发展的轨迹 ,进而得出《春秋左传》中的“以”和“为”合用还未普遍具有动词“认为”义 ,只能看作是“以A为B”的兼语省略式  相似文献   

18.
胡丹凤 《社会》2004,(7):8-11
在马林诺夫斯基开设了社区研究之后,得到了1930年代中国学术界的回应,吴文藻、费孝通为后来的学者奠定了基础。而中国在30年代后不断变化着,社会中的不同组织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曾经被定义为社区的对象同样在改变,变化之  相似文献   

19.
武心波 《日本学刊》2006,(2):106-120
日本企业在近代的形成,是以传统的“藩”为基础加以改头换面的,秉承了“藩共同体”的性格。二战后,日本企业的迅猛发展,曾将日本经济推向了世界经济的顶峰。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猛烈冲击下,传统的“日本模式”已摇摇欲坠。企业为生存而进行的浴血奋战,使“现代因素”不断增强,传统的“共同体”色彩日趋减弱。企业传统性格的悄然“蜕变”,正引发日本继明治维新后又一次巨大的社会振荡。  相似文献   

20.
刘昌安 《唐都学刊》2004,20(1):134-138
《诗经·周南·麟之趾》中的“麟” ,应是《山海经》中的怪兽“犭婴如” ,其生活时代久远 ,活动范围在陕南秦巴山林中 ,类似长颈鹿。从历史地理角度进行考察 ,“二南”诗的地域应在汉水中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