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客教育作为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和理念,在不同的教育层面呈现出不同的内涵.该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双创"背景要求以及创客教育自身内涵进行解析,确定出"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客教育的侧重点.该研究将公选通识课作为创客教育的一种实践路径,在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基础上,以《创客文化与实践》课程为例,制定出创客教育公选通识课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与整体设计,并对课程实践进行反思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高校的不断开展,是教育部面对国家社会发展和创新而做出的重要举措,是地方师范院校心理学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抓手,是提升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该文针对大创训练项目的开展对于心理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意义进行初步研究,分析了心理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阐述了心理学专业学生参与大创训练过程的特征,提出了大创训练计划项目助推心理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创客教育是基于DIY造物和共享,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力、跨学科融合、团队协作和人文交流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创客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逐渐融入传统教育体系,在各大中院校、社区和校外机构占有一席之地.该文首先探讨了创客教育的特点、创客教育者的培养途径以及创客教育实施的几个阶段,然后阐述了将创客教育融入校本课程的几种方法,最后对创客教育的实践做了反思,为创客教育在现行教育体系内的广泛实施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创客时代和教育改革的环境下,创客教育悄然兴起.创客教育"做中学、学中创"的教育理念,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要.Arduino作为一种开源硬件是我国中小学生学习机器人编程的首选.该文以创客教育理念来对Arduino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通过对实践的分析得出结论——创客教育理念下的Arduino教学对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以黑龙江财经学院广告学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创客空间为依托进行研究,阐述了该校符合学生个性和需求的多层次多选择的"三维立体"的实践教育方式,提出了结合创新创业的纵向改革的四个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还提出了横向改革多项互联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校企合作的应用,广告学专业创客空间的建设以及新媒体平台的运用.最后,由点带面,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开展广告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希望该研究可为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双万计划"实施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建设一流本科课程、打造"金课"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分析一流本科课程特征、厘清一流课程建设思路,结合地方本科院校一流课程建设的实践,推进地方本科院校高校课程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以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为例,分析一流本科课程改革方向、改革重点与改革措施等课程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多层次、多元发展的新阶段.面向未来,河南科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以参加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以OBE理念为导向,建立了本专业人才评价和反馈的长效机制,修订了专业培养目标,重新规划了课程体系,突出基础课、公共课的启蒙和引领作用,深化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提升了硬件配套和教师业务能力,完成了一次创新创业教育的纵深改革.希望这次改革探索能为其他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双创"教育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思维模式改造传统教育生态,以此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该文通过对创客思维的研究,将创客培养的教学模式融入高校设计类课程改革中.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构建以创新能力、问题意识能力、知识整合能力以及思辨探究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为切实改进高校设计类人才培养提出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创客课程是通过数字化设计制造实践,旨在培养学生"面向问题解决"核心素养的一种新兴教学理念.在此背景下,本次《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改革实践,从课程教学与实验教学两方面入手,针对当前课程中存在的教学方法呆板、教学内容陈旧、实验室设置老旧等问题,通过搭建3D打印实验平台、科研与教学结合、开展自主性更强的多元化创作实验等方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融合了前期的单片机技术、电工电子等相关课程的基础,很好地实施了"做中学"的创客课程理念.同时,本教学改革探索对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改革的推广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计融合STEAM的青少年智能编程机器人创客教育的实施方案,通过四个"小车主题"课程案例,展示如何运用循序渐进、层层加深又互相联系的方法培养青少年的逻辑和编程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凡 《学习与探索》2006,(3):165-168
明朝的治理边疆思想既有对以往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取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之后,边疆局势与其他王朝有许多不同之处,治理边疆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明朝统治者不仅从“天命论”的角度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而且提出“华夷一家”的理论,这是对元朝“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民族融合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枯竭包括物理意义和经济意义两种方式.在判定资源枯竭的类型以后,应在政策上区别对待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资源型城市,着力解决接续产业的选择与发展问题.应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进行分类研究,科学地判定并实施不同的转型策略,发展不同的接续产业.  相似文献   

13.
居民消费信贷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住房贷款是居民中长期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内容.贷款利率水平、通胀率水平、房价水平与中长期居民消费性贷款水平进行的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分析表明:信贷利率是影响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因素,而通货膨胀率上升刺激消费信贷的作用仅仅是相对较为明显,房产价格尽管对消费性信贷具有相关性,但是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银行贷款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消费性信贷增长之间的影响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互动关系.实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合理发展消费信贷;完善住房公积金、建立住宅储蓄银行制度等内容有助于提升宏观信贷调整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实践概念内涵的理解通常是来自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定义,哲学史上各派哲学家对实践的解释仅限于道德领域和认识论领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实践概念的内涵作一全新、整体的理解,把实践概念内涵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总体性活动。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的政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土地冲突,一是在城郊和沿海发达地区围绕土地征收而发生的土地冲突,二是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为农地权益归属而发生的冲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冲突,也服从完全不同的两种土地政治学.而就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之间的冲突而言,在取消农业税前后也有很大的差异.只有深入了解农村土地冲突的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划分,了解农民土地权利意识的变迁,才能真正理解围绕农村土地冲突的群体性事件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6.
法的本质是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法的本质的界定,又必须从人性、一般性、渐进性三个方面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认为,法是阶级意志与国家意志的统一,它体现了法本质中最为核心的内容。然而,意志本身必须受到制约,这包括两个方面:理性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内在因素,而物质生活条件则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外在因素,由此来保证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企业年金热的背后,存在着若干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存在明显的将企业年金简单化、短期化和技术化的误区。国外企业年金发展中值得认真吸取的一个教训是,一些国家明显低估了企业年金计划的复杂性和职工的高度敏感性。即便是在规范的市场环境和习惯于遵循规则与法制  相似文献   

18.
组织生活在根本上具有价值性质,对组织生活的管理是一种价值实践过程.价值冲突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它内在于各种价值相互作用的整体运动的过程之中.管理价值冲突的原则是一种正义原则,针对的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实质关系.正义地管理组织生活的各种价值冲突,是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所有的价值冲突都存在着对组织整体发展的一般关系,都涉及所有价值主体的共同本质要求,因而存在着管理所有价值冲突的普遍正义原则.价值冲突的性质类型不尽相同,这决定了管理它们的具体正义原则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胡杰 《求是学刊》2013,40(2):93-99
社会组织本质上是一种个体权利之间的聚合与表达。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社会组织的孕育和发展为社会进步与人类的文明提供了极大的助益。社会组织的起源应当从人类学的视角去寻找,亦即基于人的社会性需要而引申出了人的结社本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法律问题的正当性证明则应当从法律的基本范畴即权利和权力的层面去揭示。对社会组织的分析应当超越传统的社会学进路,将其置于权利保障、国家公权、沟通理性与善治主义的视角下而展开。  相似文献   

20.
The way of life, intentions, and values of the adolescents of Russia have been written about extensively both in the mass publications and in specialized youth journals. For the most part, these writings have to do with a group that is not very large—the young people of the capital city, who have considerably more opportunities for entertainment and education than their peers elsewhere in Russia and are better informed about world trends in music, fashions, and cinema. An article was published last year that described the plans and aspirations of the upper-grade students of schools in Moscow. The present article continues the topic, analyzing generational attitudes and values. The article makes use of the findings of an all-Russian survey which was conducted by the All-Russian Center for Public-Opinion Research in June 1998 among adolescents between the ages of sixteen and nineteen; 419 people were survey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