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该文以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受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实践平台等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课程质量、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优化实践平台,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江西省南昌市的高校为例,结合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将校园教育、个体资本、政府因素、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五个维度纳入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校园教育、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个体资本、政府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此,分别从校园教育、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三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综合性、发展性的概念,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其中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是重要影响因素,而创新创业教育在此过程中尤为关键.该文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课程设置、师资打造、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类赛事为重点,协同联动,全面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对今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能提升路径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开展的创业课程效果比较明显,推进快,普及广,学校要把握好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以外部评价标准和内部评价标准结合的方式,借助第三方评价,管理、监督、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该文在介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当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能够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措施,旨在为提...  相似文献   

5.
"三全育人"视域下,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乡村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就业创业,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不谋而合.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催生了创新创业机会,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实践平台;然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未匹配农村创新创业对大学生能力的需求、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意愿较低、高校为大学生开展农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的平台不足等挑战同时存在.该文提出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将农村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同时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乡村振兴紧密融合.  相似文献   

6.
在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迅速,但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创新创业内涵缺失.如果不能够改善这种情况,将会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带来影响.为了改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该文通过归纳分析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提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引入TRIZ理论,运用TRIZ理论分析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的问题,为传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地方高校成果转化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团队心理资本是团队的积极心理资源,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心理、行为和绩效具有积极作用,是可以进行测量和开发的.该文分析团队心理资本的内涵、结构、在创新创业中的积极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教育实践经验,从学校、教师和团队领导者三个层面分析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心理资本开发的建议,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两者教育目标相一致,两者有效衔接可以有效增强教育效果.但是,目前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机制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衔接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高校可以应用ADDIE模型的理论及方法构建教学思路,根据确定教学目标→挖掘育人价值→编写课程指南→开展课程试点→教学效果评价来建立衔接路径,促进高校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入融合并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我国高校需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保障自身人才培养质量.该文在各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提出创建"六位一体,三创融合,开放共享"创新创业体系.主要以其构建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为基础,对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均在各高校广泛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也相继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开设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该研究通过分析高校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学习效果现状,发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助力国家创新创业战略发展,为高校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实效提...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加强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建设,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全人教育理念,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提升双创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该文以《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双创课程教学中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发展到新阶段,"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该文从《创新创业管理》课程融合专业教育的必要性出发,从教学内容和考核体系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该课程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探索,为当前高校的专创融合提供更多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3.
众创空间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而发展起来的新事物,通过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新创业服务推动了创新创业的飞速发展.随着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高校众创空间随之发展并且已经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对众创空间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作用的分析,深入剖析了当前高校众创空间特点和存在问题,从个性化定制服务、完善教育要素和创新教育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安徽省芜湖市5所高校905名青年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当前青年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府创业政策、学生个性特征、人力资本积累和客观创业环境等因素对青年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在对青年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激发和培养过程中,政府应从财政投入、税费优惠、政策解读和简化流程等方面着手.高校应从创业文化建设、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创业实践培训方面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国家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也是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难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根本就是课程教学改革,该文从树立"专创融合"教学理念、教学内容重构、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考核、课后延伸五个方面对模拟电路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模拟电路课程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利于实现教育强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部分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教育理念不清、课程内容同质化、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该文提出从观念维度、实践维度、资源维度几个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探索“三融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校正全力缩小与海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差距,教育改革虽复杂但有经验可循.该研究基于对海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动态的整理,与通过调研访谈、问卷、网络资讯及文献资料获取的国内高校现状进行对比,涉及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生态系统、课程设置、实践平台、师资队伍、考核体系六个方面,提出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业意识、加速商业转化将是我国高校的三大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然而,对于国内高校而言,教育界与教育系统针对创新创业这一名词的研究、实践的系统性开展起步较晚,导致各高校热情足、劲头大,却受到理论与实践不同步、实践能动性较弱等因素的影响,产生较多问题.因此,加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理论体系完善,创建切合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目前的首要任务.该文通过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指出高校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背景下,以应用地球化学课程为例,在对课程三个模块内容进行创新尝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业元素的挖掘及应用,提出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模式.通过研究与实践,挖掘了逻辑思维、组合创新法等创新元素,归纳了课上+实践+项目"三位一体"的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模式.该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性,能够为地质类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融合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内容,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需求.然而,目前我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资源聚集机制,没有形成艺术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该文基于对舞蹈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设计的思考,通过调研与分析舞蹈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