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知识的深入运用与学习,将设计学的知识与人工智能技术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艺术+科技1+1>2的作用.该文从人工智能课程及设计专业学生特点出发,结合多年课程教学实践,探讨人工智能课程的现状与改进措施,为设计类专业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工智能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艺术...  相似文献   

2.
该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根据农业院校专业设置特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研究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交互对接的模式。线上课程补充优质学习资源、虚拟实验体验抽象原理、人工智能提供学习情况可视化分析与诊断,以上述三种手段实现与具体课堂教学内容的融合与互补。教学实践表明,多种现代教育手段与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后,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该对接模式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以涉农高校工科在校学生以及近年来毕业学生为调研对象,以既往培养成果为比对基础,力求突破对涉农高校工科学生“双创”人才培养的传统认识,以及契合人工智能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紧密联系人工智能理念与技术,大胆提出构建人工智能视域下涉农高校工科学生“双创”人才培养的“三赋能、双汇智、一循环”生态链新模式,切实加强与改进涉农高校工科学生“双创”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分析生态链模式的新问题、新特点、新规律,以期推动涉农高校工科学生“双创”人才培养在人工智能视域下的生态链新模式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也提出很多新的挑战。该文以此为背景,研究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旨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在人工智能时代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必要的,因为教师角色需要重塑,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教师的“教”逐渐转变为学生的“学”,是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推动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此,该文简要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具体策略,分别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打造良好的智能环境、开展学习培训活动、转变教师传统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5.
该文针对目前职教本科院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和实际教学需求,分析了机器学习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学科竞赛任务为驱动进行理念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内容。此外,该文结合Gitee虚拟化教学平台,进行实践课程内容的组织与教学,创新实践课程的设计方法,提高机器学习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丰富实践教学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技术是教育变革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人工智能+教育让课堂教学更丰富高效,但也带来了技术、公平和素养等方面的挑战。人工智能+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模式改革、教师角色转变、学习方式创新等,旨在建立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协调和平衡机制,弘扬人文精神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该文旨在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工具的优势,将商务英语课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通过文献回顾,该文分析了商务英语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特点与目标,并提出了课程“专创融合”的理论框架和实施策略,探讨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和实践机会的方法。研究表明:借助人工智能工具实施的商务英语课程“专创融合”探索,有助于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为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趋势.为实现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很多高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建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然而,现有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轨、校企供需不平衡等问题.为此,探讨了产教融合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机制,通过校企课程的融合、师资的融合、资源的融合,实现科教融合...  相似文献   

9.
建筑学美术实践教学是学生走出课堂,将理论知识与临摹技巧转化成实物写生、创作能力开发的关键环节.但工科院校建筑学专业美术实践教学一直以美术技法表现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注重艺术表现却忽视建筑学的专业特色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该文以美术实践成果的转换与利用为切入点,探索该专业美术实践教学改革;结合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为建筑学美术实践教学更贴近专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作能力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两份文件的指引下,该文以大学生科技社团为载体,从目标定位、学理依据、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实施与管理、个人周报制度等多个方面对“人工智能+X”工程师培养路径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从社团学生取得的成绩和匿名学生调查的数据来看,基于大学生科技社团的“人工智能+X”工程师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