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有文献对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鲜有研究,工科大学生创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助于提高工科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创业能力可以通过社会网络学习获得,并且受到创业意愿的影响.该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验证了社会网络异质性、网络关系强度、创业意愿与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基于社会网络的学习,工科大学生可以获得创业相关信息、知识、资源,提升其创业能力.创业意愿会促使工科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进而提升其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创业者不同的情感能力进行分析,考虑创业导向的影响,探讨了个人情感能力、社会情感能力对创业意向的作用.基于19个地级市的中国创行项目成员为样本获取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会创业者的个人情感能力(自我觉知和自我管理)越强,他们的创业导向和创业意向也会越强;社会情感能力(社会觉知和社会关系管理)对大学生社会创业者的创业导向和创业意向存在显著正向的作用.可见,创业导向同时在个人情感能力与创业意向和社会情感能力与创业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情感能力通过影响创业导向,进而影响大学生社会创业者的创业意向.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研,辨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维度及特点,构建6维度的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模型.引入素质冰山理论,分别讨论专业、年级、创业大赛参赛经历以及创业政策法规了解程度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依据创业能力的维度构成和影响程度,完善高校创业教育方式,挖掘大学生深层创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  相似文献   

4.
高校实行扩招以来,毕业生逐年增加.同时在乡村振兴、"双创"等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日渐完善.该文通过对揭阳市惠来县大学生创业者的调查研究,了解到资金不足、个人能力不足、支持环境不佳等主客观因素导致大学生回乡创业人数少,同时深入了解到大学生回乡创业对农村经济、文化、社会方面都有实质性的影响.因而,要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应从个人层面、教育层面、政策层面、环境层面四个维度合力改善促进,才能够真正促进大学生回乡创业.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如何更好地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是高校一直在探索和努力的方向.该文针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问题,运用调研、访谈和分析方法,深入研究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尤其深入听取校友对创业教育的建议和意见,提出引入各类校友资源、深度融入创业教育、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一定要学会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一定要具有强大的创新创业精神.在新时代中,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重要使命.据国家工信部门统计,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较低,甚至远远低于其他人群.那么如何为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土壤呢?这就需要了解如何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并将其应用于创业实践中.该文简要叙述了当今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问题,最终为当代大学生如何进行创新创业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而为推动大学生“以创业促就业”创造有利条件。打造高效团队,对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至关重要。因而,在创业教育中应当高度重视对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但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该文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分析创业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在创业教育中科学、系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愈发重要.因此,对于我国各类高等学校来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众多学校衡量大学教育质量的一项指标.如何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如何促使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成为我国教育界一直不断思考的问题.故此,该文就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展开了探讨,以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因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行而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因此各高校已逐渐将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目标,并在坚持不懈的探索中找寻到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所蕴含的特殊性及其未来的具体发展方向与路径.基于此,若想切实提升大学生未来就业能力,绝不可忽视对于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养水平会对国家未来发展产生很大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趋于多元化,加上就业形势严峻,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变得更加苛刻.据此,高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重视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的构建,帮助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完成创业梦想,同时还能缓解就业压力,当代大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构建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截至目前,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成功率不足5%,远低于欧美高校的20%,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陡增,就业形势严峻.为解决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低的问题,也为了缓解疫情期间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该文针对高校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缺乏相应人脉资源等问题,探讨了构建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创业基地和提高创业项目质量等方面的可能性,希望给普通高等院校尤其是工科高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中,是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趋势.该文简单介绍了"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机遇,针对大学生创业园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探索其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道路,包括打造创业第二课堂、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凸显公益服务价值等.希望能够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创新创业培训,为大学生"双创"教育实践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推进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已经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持续开展了数年.以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为例,创新教育不止要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所体现,更应该由专家教授担任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融入到团队的创新研究工作中;创业教育则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有志于创业的同学,协助并指导他们创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还设置有"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工作室",今后还要建立起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育规范,使学生的能力提升能够届届相传.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发展到新阶段,"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该文从《创新创业管理》课程融合专业教育的必要性出发,从教学内容和考核体系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该课程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探索,为当前高校的专创融合提供更多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所导致的市场不景气和研究生入学人数大幅度增加所带来的可预见的就业压力之下,建立健全研究生创业培养体系,为研究生就业提供一个新的可能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基于国内外研究生创业教育体系的现状及先进经验,总结建立健全研究生"三步走"自主创业体系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为透视肩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任务、引领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目标的一流大学,在彰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影响为广泛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的表现特征,通过应用EXCEL、SQL Server数据库和图悦热词分析等工具,对大赛历届获奖数据进行梳理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一流大学在以平均获奖数等为表征的获奖能力和以高质量奖项获奖数等为表征的获奖质量方面,均较其他高校具有绝对优势.同时,针对一流大学在大赛中的这种一流表现,主要从学生资源集聚和教育资源分配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金课"具有技能培养、激活学生的鲜明特点.职教"金课"应具有强化技能、提升思维、提升主动学习能力的特征.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尚存在学生厌学、技能弱化和缺乏"思维流量"的不足之处,亟待建设高品质课堂、完成转型升级.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和完善了"一二三四"教学模式,取得了提升课堂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考核,是对学生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是衡量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大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和国家"双创"计划的实施,为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探讨,针对学生的职业意向,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双创"教育、以赛代教等不同形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最终使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创业能力、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双创"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为适应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我国应建立起由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社会、家庭构成的四大保障主体和由"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双创"教育课程体系、转移转化平台、科研项目构成的四大基本要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共同推动"双创"教育完整体系,以推动高校"双创"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自2014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发展成为共青团系统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列入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体系,属于A类学科竞赛.该文就最近三届的金奖作品进行汇总分析,总结相关经验与启示,协助指导教师增强指导学生参赛作品的针对性,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