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袁捷 《职业》2009,(27)
一、"赏识教育"的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而且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  相似文献   

2.
韦伯关于中国文化论述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韦伯的《中国的宗教:儒教和道教》一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中的得失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管见,指出由于时代的局限,韦伯像他那个时代的大多数欧洲思想家一样具有欧洲中心论的思想倾向,这导致他在论述包括中国宗教在内的东方宗教时显露出极高的睿智和洞见,同时也含有许多曲解和误读。譬如,他判定道教是纯粹的非理性,进而把包括儒释道三家学说在内的东方宗教界定为神秘主义类型,并与西方的禁欲主义宗教—文化类型对列成犄角之势,构成了韦伯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化—历史比较研究的基本格局。文章认为韦伯对中国文化的这些见解既和他的比较研究的理想类型有关,也与他思想深处源于古希腊的理性哲学和中古希伯来的信仰意识所奠定的欧洲文化统一性具有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关注韦伯与史华慈对中国古代思想解读的关键差异,以及两人在强调中西文明伦理自觉性上的相通性。韦伯的《中国的宗教》在方法论和基本概念的使用上有重要的奠基意义,史华慈关于中国古代思想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与韦伯的思想遗产进行了积极对话。韦伯的“文明比较”与史华慈承自雅思贝尔斯的“轴心时代”,代表着看待中国古代文明的两种立场。本文从“‘天-命’与超越性秩序”“‘礼-仁’与人格秩序”“‘学’与社会和政治秩序”三个方面论述了二者的异同。史氏肯定中国古代思想中的超越性以及实然秩序和应然秩序之间的分歧,同时也追随韦伯,认为文明现代性的基础需要从自身的伦理资源中去发现。这意味着中国儒家思想同样包含着韦伯所认为的独属于西方宗教的伦理自觉性,以及此种伦理与世俗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在其小说《小城畸人》中塑造出一群看似怪异、实则有智慧的畸人形象。尼采视角主义下的畸人并不畸形。一方面"畸人"、大众、乔治·威拉德这三类人代表三种不同的视角及对世界的理解,他们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另一方面,在以道德的视角性这一视角主义理论精华分析畸人时,畸人中有人遵循主人道德,有人屈服于奴隶道德,然而这两种人的觉醒程度依然超越常人。以此得出结论畸人并不是畸形的,他们的反抗精神甚至让其成了"超人"。  相似文献   

5.
现代工业社会催生“新中间阶层”在西方社会理论中,“新中间阶层”是和“旧中间阶层”相对立的概念。“旧中间阶层”通常指产生于前工业革命初期的诸如小农、店主、独立经营者等小资产者和自雇者,他们依赖自己借以谋生的财产所有权独立经营。对于“新中间阶层”的界定,在不同学派的理论中有不同的解释。不过,研究者们对“新中间阶层”的特征在一些方面仍取得了共识:1.职业构成以脑力劳动职业者为主;2.具有较高学历,接受过专业化训练;3.以工资、薪金谋生的被雇佣者;4.程度不同地拥有对劳动过程的直接控制权,对社会公共事务一定的发言权及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贫富间矛盾的加剧和"富二代"概念的流行,"穷二代"概念也在网络上出现并引发热议。穷二代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与富二代的生活状态完全不同,普遍存在"仇富"心理。穷二代的"仇富"心理有种种表现和多方面的原因,这种"仇富"心理对穷二代自身和社会都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消弭和弱化穷二代的"仇富"心理,需要政府主导建构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和分配制度,尽快缩小贫富差距;需要富人维护好自身形象,转变对穷人的态度;需要穷二代转变思维和心态,并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是德国社会学的泰斗,也是最早对法律作广泛的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人物之一。韦伯无意发展一套系统的法律社会学理论,但这绝不意味着社会法律学在他恢弘的社会学架构中无足轻重。事实上,韦伯的社会学著作几乎都涉及到法律问题,在《经济与社会》中,则设专章论述法律社会学。帕森斯曾说,“韦伯的实体社会学的核心既不在于他对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研究,也不在于他的宗教社会学,而在于他的法律社会学”。本文即试图对韦伯的法律社会学作简单的评介。  相似文献   

8.
最近,被《吐槽大会》和《奇葩大会》两档火爆网综迷住的网友不在少数,笑对吐槽、勇敢自嘲,以及打破刻板印象等思维,开启了新一轮头脑风暴,背后更有"怼"文化在年轻人世界的风靡.(怼读作duì.本意是怨恨,现今网上又多借为"打击"义."怼"文化也是对传统权威的消解和颠覆,年轻人在社会压力越来越重的情况下找到了情绪的出口)  相似文献   

9.
随着石油的开发,战后中东产油国的经济、教育迅速发展,并对其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表现为:游牧民人数的下降和变迁;大地主阶级遭到沉重打击,转而成为资本家或农场主;小农走上合作化道路,在海湾六国采用了现代耕作方式,或大批向城市迁移;大资产阶级在伊拉克遭受了沉重打击,在其他国家则迅速发展;传统小工商业者受到猛烈冲击,"新中等阶层"不断壮大;奴隶是唯一彻底消失的阶级,产业工人迅速崛起,同时出现了大批城市贫民;官僚资产阶级是一个新兴阶级,宗教人士的传统特权受到限制;作为新兴集团的外籍人员与本国民众存在深刻对立;对于少数群体,各国采取了压制与改善经济文化并重的政策;两极分化在各国普遍存在.总之,中东产油国的社会结构在变化的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0.
"一百万"促成姻缘 赵振华和蒋采凤是1994年在深圳华丽皮革厂打工时认识的.当时和他们同批进厂的有一百多人,可巧的是只有赵振华和蒋采凤来自湖南."老乡遇老乡,两跟泪汪汪",两个人在同事之谊之外很自然地多了一份特别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振华越来越感到自己喜欢上了这个长相漂亮、性格温顺的女孩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耒阳市暑假期间农村中小学生流动情况的考察。发现暑假期间外出的农村中小学生规模相当宏大,形成了一股与“民工潮”相对的“学生潮”。本文提出“学生潮”的概念,并揭示和剖析出“学生潮”与“民工潮”之间的内在复杂关系以及“学生潮”对社会尤其是对教育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Ambiguities in Weber's theory of social action have been compounded in 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American commentators have generally given a psychological twist to Weber's concepts of "intended sense" and "understanding," in terms of an "imputation of motive." Weber, on the other hand, distinguishes between the intended sense of an action and the actor's motivation. As a sociologist, he is interested, not in the imputation of motive to the individual actor, but in understanding social action in its "context of sense" in relation to "typical" or "cross-sectional" usages based on "consensus," that is, in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4.
台湾作为一个后殖民社会,具有后殖民社会典型的抗争性,社会内部反对"一元"叙事,倡导重构社会多元的价值观。由于每个后殖民社会所独有的被殖民经验,台湾社会的"解殖"模式也有其自身特殊的情感联结,表现在对外选择的"去霸权"意象、抗争上浮现出的"殖民现代性"论述和"反中"意识,尤其体现在当前台湾年轻世代所持的价值理念立场上。对于当前台湾年轻世代的"后殖民遗绪"表现,应该跳脱"国家-民族"的意识形态框架,从历史情境中探寻现象成因,以情感结构层次作为分析立足点。"解严后"台湾年轻世代的对日态度也表现出不同的认知倾向,随着社会内部"主体性"意识社会化地加剧,其对日认知也表现出不同的精神样态。  相似文献   

15.
16.
工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能动性、创造性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表现方式之一.现代工程不但深刻地改变着自然的面貌,也塑造了而且还在继续改变着现代社会的面貌,乃至塑造和改变着人本身.人类正是通过"造物"活动创造自己的历史,建造自己的生活世界,从而也创造人本身.  相似文献   

17.
"Th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assimilation' and ?pluralism' is sought to help prevent further polarization among immigration researchers and is based mainly on two arguments. First, if assimilation and acculturation are distinguished, acculturation has proceeded more quickly than assimilation in both ?old' and ?new' immigrations. This reconciles traditional assimilationist theory with current pluralist--or ethnic retention--theory, which admits that acculturation (and accommodation) are occurring but without assimilation. Second, the reconciliation can also be advanced by the recognition that the researchers of the old and new immigrations have studied different generations of newcomers and have approached their research with ?outsider' and ?insider' values, respectively." The geographical focus is on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18.
赵静 《职业时空》2012,(5):41+43
近年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大刀阔斧地进行。各职业学校在课程结构、课程模式、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具有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出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作为"与"乱作为"现象。文章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阎金明 《城市》2004,(5):7-9
最近一个时期,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是否趋"热"以及这种发展势头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的争论正在不断升温.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当前经济"热"究竟是属于局部现象还是总体上的"过热",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怎样才能保持国民经济相对稳定的增长,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经济是否过"热",而在于经济增长的方式仍是粗放型的,因而才引起了如此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