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近年电子商务行业飞速发展,电子商务行业环境更加复杂化.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岗位职业技能的同时,如何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强化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培养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将思政德育元素有效地融入专业课知识技能的授课中,就成了课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为例,对"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构建与实施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双创"背景下,机电类专业实施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中深入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推动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对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以及构建协同育人的大格局,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同时研究成果对工科其他专业类课程与思政的协同教育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针对机电类课程,从统一理念、挖掘思政元素、提升教师思政意识和校企协同育人四个方面提出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进行了实践尝试,包括:疏通引导做到思政润物无声,应和智能制造2025和双创背景的创新设计和多元化教学,培养"工匠精神"的产教融合和多样化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对机电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通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培养出具有正确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在思政视角下,提出"五位一体"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在通信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契合点,培养学生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营造良好的思政情境,为学生呈现丰富且直观的思政化教学模式;结合思政教学理念,打造通信专业示范课程,编写课程教材,规范课程建设;改变以课程考核为核心的评估体系,增加评估主体,优化思政元素在通信课程中的多元化评估机制;组织通信专业教师学习思政理论,提升师资队伍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任务,"课程思政"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方略.为了增强学生对思政元素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探索的积极性和接受思政教育的主动性,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探索完成专业课程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查询和获取思政教育知识点,得到相关信息,从而完成任务,使专业任务和思政任务紧密结合.以《电工学》课程中的两个设计实例为例,进一步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两个实例已在教学中经过了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5.
我国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对中药学专业课程的建设,将中药学专业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与课程本身的专业知识结合,以求构建更加系统的中药学专业课程教育目标,适应当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与思政教育工作是同步进行的,对其进行专业的教学评价和思政教育评价,有助于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使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工作发挥有效的育人功能.该文从中药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了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方法,旨在推动职业教育体系中药学专业课程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该文对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计算机网络》为例,从课程大纲的调整、思政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教学实施过程的改革、课程考核四个方面对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为了切实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已是一种趋势.该文以路桥专业核心课《路面工程施工》为例,基于"课程思政"理念,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把"两路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系列"交通精神"思政要素融入且贯穿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实现"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的转化,得到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中的"双创"教育应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应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双创"教育内容深度融合,在实施"双创"教育的全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在学习与实践的体验中,将创新创业素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双创"价值观;通过"初级准备+中级模拟+高级实践"的分层次实践途径,提升学生"双创"教育成果.在提升学生"双创"价值观与品质的基础上,强化"双创"教育的"文化体验",提高学生"双创"文化素养,增强"双创"体验式教育内容与途径,努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我国各大高校普遍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该文以"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课程为例,深入研究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根据该课程特点全面挖掘思政教育与"双创"知识的契合点,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探索"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新模式与实践举措,为新形势下其他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新理念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环境、化工等相关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为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指示,该文针对目前专业课程中暂时存在的"为思政而思政"的尴尬局面,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思政建设为例,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专业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巧妙融合,旨在完成专业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实现思政教育的双重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郭爱民 《学术交流》2006,8(6):133-136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在其庞硕的学术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学理念。他认为,剩余是交换的基础;垄断是智慧的象征;货币是国与国之间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所有致富方式中高利贷是最违背自然的;在孤立交换条件下,物物交换有其比例问题;如果增加一较小的单位使整体的好处大大增加,就是一个较为合意的东西;行政当局要考虑普遍公平的规则和国家的福利。这些经济思想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宏观调控、货币理论、供求均衡、边际效用、效率与公平分别存在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雒莉 《唐都学刊》2000,16(4):90-92
文章通过对李清照的六首梅花词与历代男性诗人所写的梅花诗词的对照分析,指出李清照以女性词人特有的视角及独特的感受状写梅花,使词中所写之物与所抒之情水乳交融,真正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回顾,依据不同学者对空间理论内涵的不同理解及由此形成的在乡村空间研究取向上的差异,把相关研究归纳为两种类型:一是乡村空间变迁的机制与逻辑的研究;二是多元视角下的乡村空间研究.这两种类型的研究涵盖了当前乡村空间研究的基本范畴和领域,可为认识和研究乡村空间治理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多元化视角.同时需要看到,现有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无法从整体上构建乡村空间变迁逻辑的解释框架、对相关中层理论缺乏提炼等问题,这对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经济制裁作为一项外交政策工具长期以来被美国广泛使用,许多研究经济制裁的美国学者对它是否应该继续使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在探讨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功能,以及对外经济制裁在美国未来对外战略中的地位的基础上,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美国还会继续把经济制裁作为一项外交政策工具在国际事务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5.
洪耀辉 《学术交流》2005,(2):172-176
由于沈从文推崇超政治文学观,人们都愿意把他看成是一位远离政治的追求纯艺术的作家.而事实上,身处特殊政治文化语境的沈从文,同样会不时地显露出与当局对立的政治倾向,他的文学观也并非一味排斥文学的政治功用,其平静冲淡的艺术文本中一样隐藏着作家的政治意识.所以说,沈从文并未真正超脱现实政治.  相似文献   

16.
郝柳 《唐都学刊》2001,17(3):115-116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积极倡导美育教育思想,提出德、智、体、美相融并举的育人方针及其理论依据。他一生中身体力行,倡导美育,实践美育,为近代中国新文化建设和美育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教育”不断深入发展,教育信息化逐渐推进,高校利用移动互联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的方式,被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学习模式改革与创新对人才培养具有现实意义。该文从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当前移动互联网络对高校教育的影响,对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应用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针对性地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学习模式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付丽 《学习与探索》2005,(5):142-145
从媒介文化发展的视角看,网络出现泛娱乐文化倾向,张扬感官满足,悬置人文理性,忽略历史与社会意识,使网络文化缺少应有的理性深度、历史维度及超越精神。网络媒介技术以主体感官为主宰对象的功能偏失,使网络主体对技术效果尤其是感官满足效果产生依赖与迷恋,从而削弱了其文化反思能力、否定能力及超越能力。网络传媒强大的消费娱乐导向,集中体现了新媒介文化的商业化。网络泛娱乐倾向中的文化偏失提醒我们,网络文化亟须加强人文理性建设,走出娱乐至上的文化误区。  相似文献   

19.
人性假设是从价值上对教育的一种限定,使教育建立起对人性的依赖。人性假设的最大意义是使教育有一个人性的边界和稳定的基础。人性假设意味着教育确立了自己特殊价值立场,有了这个立场教育不会轻易受世俗压力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和干预。教育的人性假设必须以人的美善本质为前提。对人性的信任,这是教育人性假设的基本条件。没有对人性的关善假设,没有对人性的真诚和期待,教育就不可能把人性作为依靠的力量,从而也将最终失去自己内在的人性依据。  相似文献   

20.
林定忠 《唐都学刊》2002,18(4):71-73
生活世界问题是胡塞尔后期哲学的中心问题 ,有关于此的研究也是胡塞尔现象学研究在社会政治、历史方面的重要成果。分析胡塞尔生活世界观念的层级性的交互主体性建构特征 ,有必要澄清生活世界概念之内涵及其普遍哲学概念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