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新工科建设工作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工科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高效推进新工科建设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针对"仿生科学与工程"新工科学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为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践行吉林大学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药化学是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以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创新培养为目标。该文提出在中药化学课程中融入中医药思维培养、科研思维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以促进中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以期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科学研究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医药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STEM教育是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模式.该模式突破了学科领域的界限,将四大科学领域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是一种跨学科式的教育方式.该文以"氢氧化铝的制备"为例,依据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时结合了STEM理念进行教学.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既能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又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科学文化的传播、全面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在当今时代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开展中医药创新创业是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使其进一步完善提高的重要途径.当下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尚处于摸索前进阶段.该文指出中医药院校可以采取"一定位、二教育、三培养、四帮扶、五保障"的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结合时代背景,如"双创"政策、"互联网+""一带一路"、《中医药法》等.中医药院校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大有可为,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地方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莆田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探索出以竞赛为核心,"教学赛创"四位一体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竞赛改造教学和实践体系,提炼更新教学内容,改变学生学习模式,较好地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新工科建设快速融合,解决了新时期地方院校工科人才培养质量难提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传统文化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和发展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医药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探索把中医药文化融入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显著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药学院结合专业特点,依托课堂主渠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在实践中探索中医药文化融入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广大药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重视中医药文化的挖掘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是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步骤,同样也是一项复杂且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随着当代大学生逐渐成为志愿活动的中坚力量,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参与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具有极大优势,应从专业性、团队性、实践性等方面加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参与中医药文化科普志愿活动的途径构建.  相似文献   

8.
邓文静 《社科纵横》2023,(6):147-153
甘肃华夏文明的译介与国际传播策略是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以华夏文明为主题,通过翻译传播,可以让更多国际受众了解甘肃的丰富文化遗产,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研究。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黄金段,博大深厚的文化沉淀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宝库。要精准传达甘肃特有的文化符号,就需要挖掘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形成文化生产力。甘肃要建设文化大省,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就必须培养国际一流翻译传播人才,提高文化传播质量与数量,依托省内大学,打造甘肃华夏文明国际传播翻译研究与实践的平台。扩大甘肃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需要重视甘肃文化的对外译介宣传,以实现甘肃文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建设对物流管理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长安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紧密围绕专业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结合物流管理与工程专业的特点,从创新环境、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反馈制度以及教学计划出发,为综合性大学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物流人才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新要求。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效培育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新目标。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快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医药作为我国的瑰宝,想要更好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就必须与“双创”、新医科紧密结合。该文以中医药高校为例,探讨“双创”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1.
吕乃基 《创新》2016,(1):40-46
自然辩证法的"焦虑"指自然辩证法在学科归属上的模糊,以及从业者本身在社会归属上缺乏根基。在学科上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和中介,以由自然向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为研究对象。在由自然向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中,中国走了一条特殊的发展道路,以研究和参与这一发展道路为己任,这就是自然辩证法的社会定位。独一无二的学科归属和深深介入的社会归属,是自然辩证法"自信"的无穷源泉。  相似文献   

12.
刘昌安 《唐都学刊》2004,20(1):134-138
《诗经·周南·麟之趾》中的“麟” ,应是《山海经》中的怪兽“犭婴如” ,其生活时代久远 ,活动范围在陕南秦巴山林中 ,类似长颈鹿。从历史地理角度进行考察 ,“二南”诗的地域应在汉水中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13.
政治的"纯化"与"泛化":也谈"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给了我们一个政治的"利维坦",外在的、反自然的国家权力,于是在洛克那里就有了作为"利维坦"的对立面的社会;到康德,再讨论社会的"伦理秩序"与"政治秩序",认为生活在一个"伦理共同体"中是人类的特殊义务,或者说只有人类才可能生活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之中,但这种关系又应该以健全的政治秩序为前提.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国家(政治)与社会(伦理)的关系,认为就世界范围里的现代性而言,"组织"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综合了国家与社会的特征,并进而取代了政治与伦理,使得人们更愿意以放弃公民的政治身份与伦理义务为代价而扮演一个更令人满意的"组织成员"的角色;而这一点,至少有助于我们对什么才是当今的"中国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张运良 《唐都学刊》2002,18(1):52-53
“三个代表”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学习“讲话”精神 ,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关键在于实践。当前 ,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 ,认真实践“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 ,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坚持群众观点 ,走好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近代民族国家的打造是凭借“民族主义”的教义来实现的,但其切入的途径则借助了本国“氏族政治”这一传统资源,即以“国体论”下的天皇制和神道教等名义,将岛内散在的氏族部落力量整合成一体化的民族力量,形成岛国型的民族主义,再用被想象和创造出的所谓“大和民族主义”的精神与原则去建构“近代国家”,创建了至少在形式上与西方近代国家十分相似或相近的近代民族国家,从而成功地实现了与近代国际政治的接轨,巧妙地完成了一次政治与社会的近代转型。但若揭去头盖,抹去粉饰,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依然是氏族政治的古老面容。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的一生 ,可以说始于“无言” ,终于“无言” ,但在始终之间却有“言语”。这“言语” ,实已隐含了阐明其思想的关键。本文探讨了作为王阳明思想的核心的“良知”(心之本体 )说以及“致良知”、“心即理”等“言语”的意义及其思想内涵。作者认为 ,在王阳明那里 ,良知本身是不能用话语来捕捉的东西。而“良知”一语 ,是把本来无法用言语来阐明的本然自我 ,用言语作了表述。提倡“致良知” ,就是要回归自己本然的样子。这若有似无、若简易而又精微的“良知”话语 ,成为对最深邃精奥之本我的指涉。这个表述自我回归之无尽期的语词 ,在自我本然中即化为“无言”的存在。这应该就是王阳明“致良知”说的终极目  相似文献   

17.
刘小英 《求是学刊》2006,33(4):38-43
笛卡尔通过对“天赋观念”和“外来观念”的来源及其作用的分析,确立了唯理论的基本原则,即一切真理性的知识都来自于“天赋观念”和以此为前提的理性演绎。唯理论的这个基本原则是与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体系相协调的,但是却与笛卡尔晚年提出的身心交感说处于直接的矛盾之中。本文将对笛卡尔关于这两类观念的基本观点进行探讨,并试图说明笛卡尔哲学的内在矛盾及其对后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The author analyzes "Putinism" as a special type of post-totalitarian authoritarianism in which the political police wields power on behalf of the private interests of bureaucratic clans or corporations.  相似文献   

19.
"禹步"考论     
李剑国  张玉莲 《求是学刊》2006,33(5):93-100
禹步系春秋战国巫觋依据大禹传说而创造,是模拟禹偏枯“步不相过”的一种巫步,包含着禹铸鼎象物禁御百物的巫术意义。后来纳入道教法术系统,成为道教重要法术。其步法由“禹步三”到“三步九迹”、“步罡踏斗”,经历了许多变化,呈现出规范化和复杂化的倾向。禹步功能主要有消灾去病、驱除鬼魅、禁御毒蛇猛兽、致雨等。实际上,禹步不具备独立效力,只是巫术和法术操作程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贺信民 《唐都学刊》2003,19(1):40-44
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历来受到《史记》研究者的重视,却鲜有从伦理学角度观照者。今天来看,《货殖列传》有五个方面的伦理学价值:倡"善因",反争利──王者之德;导君以强,谋国以富──辅臣之德;商而通之,货畅其流──商之业德;择人而任时──白圭之术与道德;礼生于有而废于无──"富"与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