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宜宾市屏山县与浙江省海盐县深度合作,双方以搭建“扶贫车间”为载体,探索出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新途径,带动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作用成效明显. 推进两地协作,实现贫困群众增收有望.近年来,宜宾市屏山县全面落实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部署,加强与海盐县合作,共建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并从中优选23家企业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扶贫车间”.同时,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扶贫车间”奖补政策支持力度,争取东西部扶贫项目资金730万元帮助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并对东西部扶贫协作“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给予一次性奖补.  相似文献   

2.
扶贫专栏     
宜宾市人社对口帮扶推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3月13日,宜宾市人社局9个工作小组分赴对口帮扶的叙州区合什镇征永村、筠连县筠连镇金石村等4个县(区)9个村开展对口帮扶和对接推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工作。一是帮助对口帮扶村尽量消除疫情影响,了解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就近就地就业情况,协助解决贫困劳动力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遂宁市大英县聚焦务工就业、政策保障、技能培训等重点工作,实施脱贫劳动力就业“2345”措施,推进脱贫群众就业促增量、扩容量、稳存量、防变量,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失业返贫”的底线。建好“两本台账”,就业需求保障更加精准建好就业需求动态台账。强化县、镇、村三级联动,全覆盖、全方位采集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意愿、培训意愿等就业信息,季度动态更新。同时建立边缘易致贫户监测预警机制,开展“一对一”跟踪帮扶,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相似文献   

4.
各地动态     
"海盐-屏山"搭建"扶贫车间"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为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宜宾市屏山县与浙江省海盐县深度合作,双方以搭建"扶贫车间"为载体,探索出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新途径,带动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作用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巴中市恩阳区坚持党委政府牵头抓,部门、镇(街道)协同办,村(居委会)具体实施,念好“留、转、送”的“三字经”,扎实开展脱贫群众就业帮扶,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已帮助3.75万脱贫人口实现多渠道转移就业。围绕“留”字,全力促进就近就业特色产业吸纳留。结合全区“一核两环四带多园”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和“优质粮油、道地药材、有机果蔬、生态畜禽”四大产业带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6.
孙丹  黄俊 《劳动世界》2016,(10):4-6
发放宣传资料223万份,组织专场招聘会711场,组织乡企、校企对接活动65场,“大篷车”送岗下乡活动116次;提供就业求职和咨询等55.2万人次,实现跨地区转移就业27.1万人,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22.5万人;接受创业服务人数9947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5067人,其中参加创业培训1961人;提供劳动维权服务和法律援助人数13842人;推荐用工规范诚信企业1802个;向社会推荐诚信服务机构387个……一个个详实的数据后面,不仅是吉林省老百姓的一张张笑脸,是成功就业创业人员纷纷竖起的大拇指,更饱含了吉林省人社系统全体工作者的辛勤汗水……  相似文献   

7.
扶贫专栏     
剑阁县专班培训助力贫困劳动力就业为有效帮扶疫情期间滞留在家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广元市剑阁县武连镇瞄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就业扶贫目标,通过开设就业培训专班等方式,打通就业路径,实现稳定就业增收脱贫。专班首批招收了50名学员,其中贫困劳动力11名。  相似文献   

8.
正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吉林省长岭县人社部门按照扎实开展万名干部"三走进"活动要求,依据自身实际,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三走进"工作的出发点,开展"三帮扶"活动,即为群众提供就业信息帮助、为群众提供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帮助、为群众提供创业无息贷款帮助,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成立"三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为确保帮扶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长岭县人社局制定了"三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帮扶对象,落实帮扶责任,确保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达州市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强力推进“四大行动”,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就业率和就业稳定性。一是推进就业促进行动。通过劳务洽谈、校企对接等促进农村劳动力供需对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效益农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支持在外有资金、有技术农民工回乡创业,带动当地农民工就业。二是推进劳务市场拓展行动。巩固珠三角、长三角,拓展京津溏、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雅安市天全县人社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开展就业创业精准帮扶、分类援助和跟踪服务,走好“五条路”,多渠道促进全县高质量充分就业。打造平台夯实基础,走好“发展路”强化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将就业创业等人社服务延伸到村(社区),以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制度管理规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为目标要求,为群众提供就业创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各项人社公共服务。同时,依托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和四川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V3.0,安排专人进行数据收集、在线对比、信息筛查。  相似文献   

11.
赵立冬 《劳动世界》2016,(22):17-17
吉林市就业服务局把精准扶贫与职能工作有效结合,找准“扶贫切入点”、着力“扶贫关键点”、抓住“扶贫支撑点”、推进“扶贫引领点”,分类施策,精准发力,以精准服务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增收。截至6月底,已帮扶创业40人,发放创业贷款27万元,安置就业339人。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苍溪县就业局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一是拓宽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县就业局结合元龙片区、天新园区等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相似文献   

13.
就业,一头连着群众的饭碗,一头连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有效促进乐山市井研县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日前,乐山市井研县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和当地纺织企业积极对接后,根据用工需求,对11名群众开展了免费的“订单培训”。此次培训为期10天,采取“培训+就业”模式进行,内容包含服装缝纫基本知识、服装缝纫基本操作等专业知识。课程设置针对性强,培训方式灵活多样,不仅激发参训学员学习兴趣,还能让参训学员更好地学到技能、更快地上手。学习期满后,参训学员将统一参加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合格后,可获得培训合格证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津县围绕农民集中居住及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后的就业问题.探索建立“村企结对.车间进社区,加工进农户”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截至去年底.全县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10.08万人.占全县14.03万农村劳动力的71.85%.所辖12个镇乡全部实现比较充分就业.20个社区全部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5.
2021年,攀枝花市就业创业工作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推进就业民生工程落地落实,确保了就业创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064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51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达3.74%。全市筹集就业创业补助资金9588.51万元,支付各项补贴共计8751.80万元,惠及2.82万人次;兑现各类失业保险政策资金9982.44万元,惠及群众13.84万人次。落实"四项举措",聚力"中圈"稳人增人。落实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的16条政策措施,发挥就业奖补、就业吸纳、创业带动政策措施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津县金华镇现有人口1.9万余人,劳动力1.1万人.近年来,金华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天府新区西翼中心建设,创新就业“三四五”工作法(“三倾斜”:就业岗位向集中居住区群众倾斜、就业培训向“4050”人员倾斜、就业扶持向困难群众倾斜;“四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队伍保障、制度保障;“五心”服务:爱心、诚心、倾心、细心、耐心),着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促进镇域群众就业,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需求,满足天府新区新津分区人力资源供给.截至目前,全镇拆迁群众7578人,劳动力4815人,实现就业、创业4357人,转移就业率达90.5%.拆迁群众实现工资性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  相似文献   

17.
广元市地处四川省北部,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市。全市总人口306.21万人,劳动力总数171.35万人。近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地震的双重影响,大量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乡,而本地受灾群众失地、失业现象突出。地震之后,全市从业人员从152.3万人降到130.7万人,通过灾后专项就业援助行动,就业形势本来已经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劳动力供大于求仍然是吉林省就业工作的基本态势,预计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将达到70万人左右,比上年末减少8万人,其中:2008年结转3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28万人,新成长劳动力8万人);2009年城镇新增劳动力34万人左右,其中:新  相似文献   

19.
2021年,成都市就业系统大力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坚持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和援助帮扶相结合,全力以赴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做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依托"成都统筹城乡劳动保障四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数据库,实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态、接受服务、享受政策实名制动态管理。针对性开展招聘信息、职业培训、创业服务等就业服务工作,有效确保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2021年,全市共登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49万人,就业及准备就业率达99.59%,接受就业创业服务1.93万人次。  相似文献   

20.
2019年以来,德阳市着力固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五大平台"促进"五大提升",推动返乡创业工作提档升级,成效明显。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市返乡下乡创业人员达1.88万人,创办实体1.48万个,实现总投资190.47亿元,带动就地就近就业54.66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27万人)。建立政策支撑平台,提升返乡创业者信心。市政府相继出台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十七条措施和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四条措施,在延续原有政策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