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扶贫专栏     
剑阁县专班培训助力贫困劳动力就业为有效帮扶疫情期间滞留在家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广元市剑阁县武连镇瞄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就业扶贫目标,通过开设就业培训专班等方式,打通就业路径,实现稳定就业增收脱贫。专班首批招收了50名学员,其中贫困劳动力11名。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绵阳江油市以建立就业脱贫信息系统、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岗位技能对接、鼓励群众创业就业为重点,精准施策,超额完成就业扶贫目标任务. 精准管理促脱贫.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微信交流等形式,依托各乡镇(街道)掌握疫情前劳动者就业岗位、技能状况、薪酬待遇等情况,摸清疫情后劳动者就业去向、培训意愿和就业创业需求等,实时掌握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及务工详细情况,并建立台账,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就业帮扶.每月对乡镇进行就业扶贫专项督导,督促各乡镇做好贫困劳动力就业转移、"一库五名单"更新、公益性岗位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下,为促进更多有劳动意愿和能力的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辽源市就业局精准发力,科学施策,促进了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工作掷地有声. 精准识别,落实责任增强"执行力" 为提高基层工作人员能力素质,举办了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录入实名制动态管理培训班,组织全市各乡镇175名就业辅导员开展数据采集业务培训;按照"精准摸底、全员覆盖、实名管理、动态更新"的思路,组织全市30个乡镇、41个社区、3个街道、514个行政村的基层就业保障平台开展调查摸底,采取"一进二看三算四议"的方法,确保识别对象不错位、不缺位;依托扶贫办信息系统,建立贫困劳动力就业动态台账,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做到"六清",即基本情况清、转移就业情况清、就业创业需求清、培训意愿清、社会保障状况清、帮扶措施清,全面摸清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和需求,为提供精准帮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成都市温江区就业局大力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和安置服务工作,促进失地农民通过就业创业实现收入倍增. 做好调查摸底.区就业局通过开展摸底调查,掌握失地农民的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基础台账,实施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 抓好技能培训.区就业局从市场需求出发,从失地农民的培训意愿着手,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师资力量,结合辖区产业发展需求,科学设置培训工种,按照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开展母婴护理、物业管理、电工、焊工、家政、物业管理等职业培训,使失地农民通过培训达到用工上岗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为全面摸清和掌握城乡劳动力资源存量,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数据动态管理效能,更好地服务企业用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吉林省蛟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如何开展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制定了详细普查方案,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对蛟河市各乡镇街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扎实开展好蛟河市城乡劳动力资源普查工作。此次劳动力资源普查的重点是围绕蛟河市域内外企业用工需求,按照实名制要求摸清劳动力资源的就业意愿,技能培训和创业需求,将相关数据分类整理汇总,完善相关数据库,进一步强化数据动  相似文献   

6.
广元市朝天区共有劳动力11.2万人,区内就近灵活就业3.79万人。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稳岗形势严峻,企业招工留工难,群众就业增收压力大。朝天区抓住东西部劳务协作机遇,通过技能培训、送岗位上门招聘等方式,不断拓展劳务输出渠道和能力,助力群众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就业。同时,针对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意愿不高的情况,朝天区在已建22家就业车间的基础上,与对口帮扶地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携手,探索在羊木镇金顶村等村(社)聚居点共建帮扶车间,将帮扶车间建到群众“家门口”,促进劳动力就地就近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南充阆中市就业局认真落实各项决策部署,主动加强与浙江省台州市对接沟通,以抓好机制建设为切入点,采取强化组织劳务输出、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深化劳务协作内涵等多项惠民措施,高质量推进稳岗就业工作,为巩固阆中市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全市转移劳动力就业23.5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37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巴中市巴州区紧紧围绕“提高劳动者素质,统筹城乡就业,构建和谐巴州”的总体目标,以“就业利民、创业富民、保障惠民、和谐安民”为指导思想,把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采取积极措施扎实推进。1至8月,全区共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72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1%,其中,技能提升培训3180人,转移输出培训1320人,  相似文献   

9.
精准识别,夯实就业脱贫基础 认真做好贫困家庭劳动者实名制动态管理,进村入户开展调查,摸清底数,全面完成7708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实名制录入工作,建立7112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贫困人口就业台账、就业状况、致贫原因、就业帮扶需求等情况. 积极与区脱贫攻坚办协调沟通,加强与"六有"数据对比,切实掌握2017年计划脱贫的村、户、人的基本情况,做到部门间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0.
依托实名数据实施精准扶贫 通江县就业局以"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以提升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为首要任务,以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创业扶持为重要手段,依托贫困家庭劳动力实名信息数据库,建立贫困家庭劳动力基础信息、转移输出、就业培训、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的"五个名单",全力以赴做好就业扶贫工作,助力农民工早日实现脱贫奔康.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河南省南阳市2014年春风行动按照市春风行动工作方案,通过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信息、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帮助返乡农民工尽快返岗就业和促进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建立农民工动态监测制度。在全市各个乡镇建立了农民工动态监测制度,每个乡镇选择2到3个行政村作为监测重点,实行月报制度。依托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立了农民工台账,及时掌握了本地农民工  相似文献   

12.
实行就业实名制管理是摸清劳动力底数,真实反应劳动力就业、失业和培训变化情况,查找就业工作问题,完善就业服务机制,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基础。今年年初,成都市温江区在创建基本充分就业区过程中,经摸底调查,建立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实行劳动力动态管理,初步建立了就业实名制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春节刚过,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便开始打点行装,踏上进城务工的旅程。农民有序进城就业,对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市劳动力需求,统筹城乡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津县金华镇现有人口1.9万余人,劳动力1.1万人.近年来,金华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天府新区西翼中心建设,创新就业“三四五”工作法(“三倾斜”:就业岗位向集中居住区群众倾斜、就业培训向“4050”人员倾斜、就业扶持向困难群众倾斜;“四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队伍保障、制度保障;“五心”服务:爱心、诚心、倾心、细心、耐心),着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促进镇域群众就业,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需求,满足天府新区新津分区人力资源供给.截至目前,全镇拆迁群众7578人,劳动力4815人,实现就业、创业4357人,转移就业率达90.5%.拆迁群众实现工资性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  相似文献   

15.
图说     
为切实帮助“4050”人员、农民工有创业就业意愿的困难群体实现创业就业,今年以来,宜宾市南溪区就业培训中心针对这部分群体开设了“创办你的企业”(SYB)创业培训以及“安装电工”、“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使参训学员学到一门实实在在的技能技术,从而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受到了学员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雅安市就业部门紧紧围绕“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多措并举出实招,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增收脱贫. 整合工作力量,形成合力抓重点.雅安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牵头成立了就业扶贫专班,强化工作对接,设立就业服务、综合宣传、督查考核三个工作组,统筹推进贫困家庭技能培训、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等多项工作,收集工作动态形成就业扶贫工作专报,建立就业扶贫预警分析制度.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西充县劳动就业部门按照县政府制定出台的大力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使“创业促就业”成为各项的重要抓手。一是广泛开展“创业促就业”系列宣传活动。把优惠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二是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整合培训资源,以县就业训练中心、县职业中学等7家培训基地为平台.对有培训要求和创业意愿的求职者实行定向培训或订单培训。  相似文献   

18.
泸州市农村劳动力237.16万人,常年在外农民工约160万人。春节后,泸州市狠抓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主动加强本地与东部沿海企业的就业需求对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扎实开展就业暖冬行动、春风行动,为农民工等务工入员送岗位上门,助力节后企业开工复工和农民工返岗就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射洪县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就业,突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强化“整合资源,网络服务,信息共享”,基本形成了县、乡镇、社区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和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一条龙”服务模式。有效促进了城乡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  相似文献   

20.
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保证.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提升.农村转移就业人口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问题日渐突出。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工程。各地如何结合实际。走出一条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培训之路,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