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打造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不但符合国家创新发展的总体战略、帮助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更高度契合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该文从"实践育人"的角度切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分析了创新创业实践仍然存在的不足,以中北大学"新动力梦工厂"创新实践平台为例,提出从创新创业价值引领、丰富创新创业活动载体、优化创新创业师资配置和推动政校企资源开放共享四个方面来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范畴,构筑实践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等为教育目标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在经济转型、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环境中,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还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双创"人才的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地方高校不仅要深入总结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问题,从课程设置、平台建设、制度保障等方面探索教育实践模式,还应高度重视质量体系建设,从制度建设、教学氛围、组织管理、评价反馈等方面建构综合性的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国家部署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战略背景下,以系统思维为指导,对"双创"教育内容、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协同机制等进行再思考和系统设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闭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由零散走向系统化,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升级发展,对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措施。该文在价值共创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现状,从构建“双创”市场链、建立“双创”经理人制度、打造“双创”朋友圈三个方面提出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对策,实现能力共创、主体共创、资源共创、知识共创、项目共创,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创业是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才能掌握最新的技术.这也是我国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国家的发展,还能推动经济的提升,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该文通过对比英、美等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情况,指出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弊端,并制定相应策略,以有效促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们正处于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目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更好发展.该文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以项目为导向的核心培养模式.通过学校引导,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的教育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相应的科研能力以及项目管理能力.探索和实践结果表明:以项目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创新创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学生不断创新推动其发展.笔者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深入剖析林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困惑,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平台构建、师资队伍打造等改进措施,供同类院校借鉴.  相似文献   

8.
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工作室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的有效方式.工作室秉承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基础安排教学内容,以教学工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并构建进阶式项目体系,力求培养出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进一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嘉昆太区域由于区域行政隶属关系、地区产业结构、区域教育特点的差异,各高校搭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协调,资源共享方面存在体制约束顾虑等问题.该文以长三角嘉昆太区域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座谈交流与专家访谈,分析区域高校在搭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协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协作机制,联合打造优质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共享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平台.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中,是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趋势.该文简单介绍了"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机遇,针对大学生创业园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探索其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道路,包括打造创业第二课堂、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凸显公益服务价值等.希望能够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创新创业培训,为大学生"双创"教育实践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郭爱民 《学术交流》2006,8(6):133-136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在其庞硕的学术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学理念。他认为,剩余是交换的基础;垄断是智慧的象征;货币是国与国之间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所有致富方式中高利贷是最违背自然的;在孤立交换条件下,物物交换有其比例问题;如果增加一较小的单位使整体的好处大大增加,就是一个较为合意的东西;行政当局要考虑普遍公平的规则和国家的福利。这些经济思想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宏观调控、货币理论、供求均衡、边际效用、效率与公平分别存在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雒莉 《唐都学刊》2000,16(4):90-92
文章通过对李清照的六首梅花词与历代男性诗人所写的梅花诗词的对照分析,指出李清照以女性词人特有的视角及独特的感受状写梅花,使词中所写之物与所抒之情水乳交融,真正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回顾,依据不同学者对空间理论内涵的不同理解及由此形成的在乡村空间研究取向上的差异,把相关研究归纳为两种类型:一是乡村空间变迁的机制与逻辑的研究;二是多元视角下的乡村空间研究.这两种类型的研究涵盖了当前乡村空间研究的基本范畴和领域,可为认识和研究乡村空间治理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多元化视角.同时需要看到,现有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无法从整体上构建乡村空间变迁逻辑的解释框架、对相关中层理论缺乏提炼等问题,这对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经济制裁作为一项外交政策工具长期以来被美国广泛使用,许多研究经济制裁的美国学者对它是否应该继续使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在探讨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功能,以及对外经济制裁在美国未来对外战略中的地位的基础上,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美国还会继续把经济制裁作为一项外交政策工具在国际事务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5.
洪耀辉 《学术交流》2005,(2):172-176
由于沈从文推崇超政治文学观,人们都愿意把他看成是一位远离政治的追求纯艺术的作家.而事实上,身处特殊政治文化语境的沈从文,同样会不时地显露出与当局对立的政治倾向,他的文学观也并非一味排斥文学的政治功用,其平静冲淡的艺术文本中一样隐藏着作家的政治意识.所以说,沈从文并未真正超脱现实政治.  相似文献   

16.
郝柳 《唐都学刊》2001,17(3):115-116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积极倡导美育教育思想,提出德、智、体、美相融并举的育人方针及其理论依据。他一生中身体力行,倡导美育,实践美育,为近代中国新文化建设和美育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18.
付丽 《学习与探索》2005,(5):142-145
从媒介文化发展的视角看,网络出现泛娱乐文化倾向,张扬感官满足,悬置人文理性,忽略历史与社会意识,使网络文化缺少应有的理性深度、历史维度及超越精神。网络媒介技术以主体感官为主宰对象的功能偏失,使网络主体对技术效果尤其是感官满足效果产生依赖与迷恋,从而削弱了其文化反思能力、否定能力及超越能力。网络传媒强大的消费娱乐导向,集中体现了新媒介文化的商业化。网络泛娱乐倾向中的文化偏失提醒我们,网络文化亟须加强人文理性建设,走出娱乐至上的文化误区。  相似文献   

19.
人性假设是从价值上对教育的一种限定,使教育建立起对人性的依赖。人性假设的最大意义是使教育有一个人性的边界和稳定的基础。人性假设意味着教育确立了自己特殊价值立场,有了这个立场教育不会轻易受世俗压力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和干预。教育的人性假设必须以人的美善本质为前提。对人性的信任,这是教育人性假设的基本条件。没有对人性的关善假设,没有对人性的真诚和期待,教育就不可能把人性作为依靠的力量,从而也将最终失去自己内在的人性依据。  相似文献   

20.
林定忠 《唐都学刊》2002,18(4):71-73
生活世界问题是胡塞尔后期哲学的中心问题 ,有关于此的研究也是胡塞尔现象学研究在社会政治、历史方面的重要成果。分析胡塞尔生活世界观念的层级性的交互主体性建构特征 ,有必要澄清生活世界概念之内涵及其普遍哲学概念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