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云 《唐都学刊》2004,20(5):96-99
十六大报告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中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是一个创新的理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中等收入阶层的社会功能,并提出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理论依据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董良 《社科纵横》2014,(3):53-55
中等消费者是在消费的意义上处于中等水平的社会成员,中等消费者不是中产阶级,但比中等收入者更接近于中产阶级。其特征有:消费领域较为宽广,有较为平衡的物质消费和非物质消费,讲究文化品位,接受超前消费,是自愿主导型消费。中等消费者比起中等收入者具有以下优点:中等消费者比中等收入者更容易辨别,中等消费者适应的是消费型社会,中等消费者比中等收入者更能体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理念。所以我们要提高中等消费者在社会成员总人口中的比重,使他们在消费上能做到有资本消费、有时间消费、能放心消费。  相似文献   

3.
积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中等收入群体在不同的社会和同一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界定的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相对性。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中等收入群体的划分原则和现实标准,同样是推进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扩大进程中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存在较严重的贫富差距和公平残缺,很容易诱发部分社会群体的妒忌心理,激发诸多社会矛盾,甚至引起政治动荡。矫正收入分配领域的不公平现象和重构新时期收入分配的新格局,着力点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加突出社会公平。基于此,从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利公平和结果公平四个维度构建公平体系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设橄榄形社会结构的最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中央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一项重大战略,受到学界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界定中等收入群体具有相当的难度,基于现有中等收入标准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国现阶段居民收入现状,通过与日本、 韩国进行比较分析和测算,提出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并据此对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进行了测度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的群体位序的确立和强大中等收入阶层的培育,有利于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向上流动,而人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上升的通道,就是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宪政法治理念的确立,也就是每个个体的幸福应该尽可能地获得很好的制度保证。我们渴望的宪政将有赖于公平价值的建立、对相关利益群体或者阶层的关顾和宪法制度的创新,因为中等收入阶层是法治民主的最坚定的保卫者,而宪政法治又能保卫保卫者。  相似文献   

7.
范洁 《学术交流》2012,(8):81-84
基于经济理论视角,经济增长的收入陷阱本质上可被看成一种稳定或均衡状态,即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因素的作用往往被阻碍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因素的作用所"稀释",从而致使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徘徊不前。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虽取得较大成就,但其极易遭遇资源、环境约束的瓶颈,限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稳定性,进而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实质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挑战已逐步显现。因此,借鉴一些国家及地区在应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上的成功之道或总结其失败教训,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9,(9):91-95
网络渠道是当前中等收入群体参与舆论输出的主要途径。对安全、民生和发展方面的议题,中等收入群体往往积极参与讨论。然而受情绪驱动的影响,网络舆论并不能总是良性发展。因此,要通过监管体系的建设、疏导体系的构建以及先进技术的使用,实现对中等收入群体网络舆论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中等收入群体作为社会的"稳定器",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的重担。利用2014年CFPS数据分析发现,主观认同感越高的中等收入者对社会问题的态度更加积极,更加认可政府工作。个体结构性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家庭经济状况都会影响中等收入者主观认同感。中等收入者主观认同感呈现向下偏移的态势。究其原因,中等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大多位于中等收入标准下限。相对于其他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面临的工作、人际交往和住房贷款压力较大,所承担的社会保障负担和金融投资风险也较高。因此,提升中等收入者主观认同感的关键在于增收、减负,使其真正享受到中等收入者应有的待遇。  相似文献   

10.
贫富差距过大是当前社会矛盾的突出问题,应充分认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对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作用。政府应在制度安排及政策导向方面全盘考虑,加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为更多的人通过正当途径进入中等收入者群体拓展通道。  相似文献   

11.
李强  王昊 《社会》2017,37(3):163-179
本文认为中产阶层不等于中等收入群体,应该从收入、职业和教育多个维度分析我国中产阶层的规模与结构。本文分析了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2010年、2013年的数据,发现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所占的比例已经较大,但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层的比例仍然较小。中产阶层越来越集中于城市和东部地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社会结构差异越来越大,第一产业中的中产阶层发展也遇到了较大阻碍。本文认为,要壮大中产阶层,应该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产业、职业结构调整,普及教育,推动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中产阶层的发展,扶持农民工依靠技能提升、自主经营进入中产阶层。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收入差距拉大现象 ,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收入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 ,充分体现着人们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 ,与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收入差距拉大现象产生既有历史的原因 ,也有当前分配制度改革和分配方式的影响 ,既包括合理的因素 ,也包括不合理的因素。对于收入差距现象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要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关于逐步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基本建议 ,具体实施措施为要发展、提上去、调下来、抑制住。在不断发展进步中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李游 《学术交流》2003,(7):43-46
我国的诉讼模式在新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在我国现有的司法体制之下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社会成本增加、事实与证据的取舍、缺少法律支持。如何解决与避免这些问题就是抗辩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the middle income group is key to shrinking the income gap and developing an olive-shaped distribution structure in China. Data from the Chinese Social Survey for 2006 to 2013 show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he middle income group oscillates between 27 percent and 28 percent. It is estimated that by 2020, we will have achieved an initial olive-shaped distribution structure (larger in the middle and smaller at each end) if the average income of the lower and lower middle income groups can be quadrupled and that of the middle and high income groups can be doubled. To achieve this aim, we need to ensure that residents’ incomes rise faster than GDP, continue large-scale poverty reduction, endeavor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college graduates and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tabilize the price of goods and housing, and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n the lower middle income group.  相似文献   

15.
五城中学堂是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前身,也是中国最早的国立中学堂。西方国家是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中学"概念,而五城中学堂的鲜明特点是"概念先行",即在其建立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中学"这一概念。1901年~1912年期间,五城学堂建立之初在三级学制的建立、班级授课制、新课程设置方面对北京地区乃至全国中等教育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高云程 《学术交流》2003,(6):130-133
文化是一个永恒的命题。特别是作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文化积淀不甚丰厚的黑龙江省来说 ,全力推进各项文化建设 ,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与工作模式 ,将文化建设置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方位的大背景下 ,实现文化理念和文化工作模式的超越 ,这样才会使全省的各项文化建设有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产阶级的理论与现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李强 《社会》2005,25(1):28-42
近年来,中产阶级成为国内的一个热门话题,这显然与国内正在迅 速成长的这样一个重要阶层有关。欧美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以及所谓"亚洲四小龙"等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繁荣以后,都曾经兴  相似文献   

18.
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必然抉择,是正确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迫切需要,是巩固我党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切实抓住重点环节, 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执政意识,在确立执政理念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明确发展目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强化执政主体,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规范执政行为,在加强廉政建设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改进执政方式,在完善制度体系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9.
We examined stress, coping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of 68 children, aged 8–12, who were internationally adopted to Spain. Using the Kidcope, all children were asked about the most stressful general and adoption‐related problem they experienced and the use and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coping strategies when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 For all reported problems, the nature of the problem (personal, interpersonal, regarding others), the content, the degree of stress it created and its perceived controllability were analysed.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functioning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Behaviour Assessment System for Children. About half of the children mentioned specific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adoption, with inracial adoptees reporting less adoption‐related problems than transracial adoptees. For general and adoption‐related problems, interpersonal problems were mentioned most often. With regard to the content, ‘relationships’ and ‘victimization’ were mentioned most often for general and adoption‐related problems, respectively. Adoption‐related problems were appraised as less controllable. No differences emerged in terms of coping with general or adoption‐related problems except for ‘self‐criticism’. Overall, the children used many coping strategies and were generally well‐adjusted. Identifying the problem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adoptees is important in order to help these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tackle these stressors.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全方位地冲击、挑战着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生态等领域的安全。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必须以综合的手段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如,迅速推进科教、文化创新,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