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篇第四章开始,从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入手,分析了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以揭示剩余价值的起源和资本的本质. 资本总公式G-W-G'(货币-商品-增大的货币)与简单商品流通公式W-G-W(商品-货币-商品)的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资本总公式中产生了价值增殖“G'=G+_Δ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我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2.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章(即整个第二篇)中着力阐述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理解它,是我们理解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以及剩余价值来源的关键所在。但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学术界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主要有两种表面上看来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把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理解为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要求的矛盾,一种是把它理解为价值增殖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亦即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马克思是在遵循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而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的。所以,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可以看作是从一般商品与货币的研究到资本生产过  相似文献   

4.
一、“货币的时间价值”说不能搬用 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和我国自己编写的经济管理书刊上,都有“货币的时间价值”这一部分,其内容,都讲的是复利利息问题。不讲利息而说它是现在手中的货币价值与若干年后到手的同量货币价值之间的差额。它是奥地利19世纪后叶的经济学家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的不同表达形式。 利息的实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己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它是借贷资本家凭借他对借贷资本(货币)所拥有的所有权而向职能资本家索取的平均利润;无论是利润也好,利息也好,资本主义地租也好,都是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这是大家都熟悉的。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中的范畴(及其判断和推理形式)是按照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形式发展出高级形式的先后顺序安排。《资本论》总结构的中心范畴是资本。《资本论》中按照上述次序先后出现的各个重要范畴如商品、货币、剩余价值、工资、积累、循环、周转、市场(实现)、利润、利息、地租(超额利润)等重要范畴,都是对于资本的由浅入深  相似文献   

6.
监督工资是企业利润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量上也只是企业利润中的一小部分。资本主义企业只要发展到一定规模,资本家不仅脱离体力劳动,也脱离管理劳动。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的说法没有区分物质生产部门的管理劳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管理劳动,没有区分资本家的剥削劳动和雇佣工人的被剥削劳动,没有区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分配。认清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剥削性质,有利于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亦即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马克思是在遵循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而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的。所以,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可以看作是从一般商品与货币的研究到资本生产过程的研究的一个桥梁。那么,什么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呢?对这个问题,当前学术界存在着分歧。有一种意见认为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想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普遍原理的一般性和金融业劳动的特殊性的结合上进行分析后认为,金融业的劳动作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着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功能。金融业劳动创造的价值补偿了金融业从业者的劳动力的支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金融业的经营平均利润。理解金融业劳动创造价值的关键是认识"价值"的确切含义,严格区分金融业劳动与金融业经营的货币资本,明确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标准及充分估价金融业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会计计量属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计量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企业经济活动实施的价值计量,从而就决定了会计计量属性必须是计量客体时,有多种方法计量,而表现的计量属性又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而剩余价值理论又是矗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开头,就分析商品和货币,深究价值内容和形式,建立起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理论前提。因此,准确把握价值这个经济范畴,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学习经典著作论述价值问题所得的一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价值评估与全面价值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价值取决于预期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或投资资本加预计经济利润现值。经济利润法与现金流量法相比 ,更具有与企业价值相关联又便于层层分解实际考核的双重优点。对经济利润的投资资本回报率等指标进一步分解 ,可形成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相关价值链的全员全过程的全面系统管理。通过建立价值管理的保证体系 ,培植价值管理的企业文化 ,制订严密的循环管理程序 ,能有效地创造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的服务经济中 ,服务能力低下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尤其是入世后更是如此 ,而做好服务的关键是对顾客价值的深入把握。本文在菲利普·科特勒的顾客让渡价值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顾客价值和顾客成本作了进一步分析 ,提出了等总顾客价值和等总顾客成本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不能解释的、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却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些经济要素的价值定义为虚拟价值,并认为虚拟价值的形成与实现都基于劳动价值,其类型主要分为非劳动型、无载体型、产权分离型三种;同时提出以股票、证券(以及房地产证券化产品)等虚拟价值形式存在的产品通过较强的未来性和变动性反映其虚拟性,以自然资源(以及古董、地产等)虚拟价值形式存在的产品用较强的稀缺性和垄断性体现其虚拟性,以网络信息产品的虚拟价值形式存在的产品以较强的复制性、规模性和共享性表现其虚拟性,为此,其计量模型也有所不同.虚拟价值理论的提出对于人类有效使用自然资源和保持生态环境以及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以为科学解释现代经济危机和有效防范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经济危机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4.
只有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劳动量不变的假定成立时,单位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才能成立。然而,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商品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都会增加,从而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增加。同时,劳动生产率变化还会使商品供求关系变化,从而使价值总量发生变化。因此,单位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不成反比。一般来说,单位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5.
许多复杂理论体系的实质与其方法论密不可分.马克思、恩格斯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在这里,"价值"与"生产力"同义.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是"生产力价值论".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简称"劳价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使劳价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价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其中包括第二卷指出的一旦要具体考察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就不能只囿于劳价论,还要考虑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并依此建立了再生产理论;第三卷又进而指出,从总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更不能囿于第一卷对价值规律的抽象论述,而要充分理解价值规律的进一步展开,包括了对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决定意义的含纳,此即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显然,从方法论层面看,马、恩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价论,它是由抽象劳价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的总体特征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的总体特征进行准确把握,是社会转型期文化建设和价值重建的必要前提。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重伦理政治、重和谐、重整体、重直觉、重实用、重人格追求等总体性特征,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特别是人文和社会科学发展方向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重要的、不容否认的;但与此同时,对中国社会法制武备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起兴,也产生了严重的抑制作用。解除掉其封建的、中心性的价值指向,克服传统的历史局限,进而超越传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异同点.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1)在哲学基础上,前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后者以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指导;(2)在研究的目的和出发点上,前者是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基础,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后者则是为资产阶级服务;(3)在价值源泉上,前者主张活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后者却认为效用或最后效用程度是价值的源泉;(4)在价值度量标准上,前者认为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者认为是边际效用等等.共性方面体现在(1)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大致相同;(2)立足点都是市场经济;(3)在本源上,都属于价值论上的"一元论"等等.同时指出,应当坚持活劳动创造价值的一元论,结合新的社会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8.
许多复杂理论体系的实质与其方法论密不可分。马克思恩格斯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 ,“价值”与“生产力”同义 ;但是 ,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 ,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每向“具体”前进一步 ,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 ,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显然 ,从方法论层面看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 ,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社会劳动力价值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社会劳动力价值取向目标要体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用人单位劳动力价值取向界定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理论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不同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存在根本差别,按劳分配也必然是多层次的。因此在社会保障领域内应更多地关注公平,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缩小人们之间收入的差距,实现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系中增进平等。  相似文献   

20.
现行森林价值核算通常对林地、林木和环境资源分别根据成本或收益进行价值计量,然后加总为森林价值总量,这会造成重复计算。该文通过区别成本与收益、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等经济学概念指出:从成本角度核算森林价值,应包括土地价值和正算法的立木价值,环境价值不应记入,它属于收益;从收益角度核算森林价值,如果是一次性木材利用,应包括土地价值和倒算法的立木价值,环境功能没有被利用,不创造价值;如果是永续利用,应包括贴现后的木材采伐和环境服务价值,土地价值不应计入,它属于成本,该价值已经体现在了木材和环境产品上,由于永续利用,土地价值不能单独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