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当代社会发展导论》是鲍宗豪教授与张华金研究员等上海的一批理论工作者的集体研究成果,凝聚着近年来他们对社会发展问题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理论界在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方面的水平。《当代社会发展导论》(以下简称《导论》)作为上海市“九五”重点规划教材,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立意高、视野宽社会发展既是生活语言,又是理论语言和学术概念。从学术上研究社会发展问题,有不同的立足点和不同的视野。鲍宗豪教授主编的《当代社会发展导论》把全球化作为研究当代社会发展的方法论思想,给人以立意高、视野宽的感觉。全球…  相似文献   

2.
我系统地学习过张明龙教授撰写的三本学术专蓍:《经济运行与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论》和《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下面着重从推进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方面,谈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聂珍钊等人所著《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以伦理学为视角系统研究英国文学的学术专著,为理解英国作家及其文学作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学的本质作用在道德教化,以此来促进良好社会伦理观的构建,重塑社会精神面貌。聂珍钊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更突出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使文学作品回归道德教化的作用。该书内容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第一部分为导论,详细论述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文学伦理学批评有着深远的思想内涵和文学基础,作  相似文献   

4.
张立文教授笔耕不辍,自80年代以来,相继推出了《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人道篇)》、《传统学引论》、《新人学导论》等有分量的哲学史和文化学著作,在海内外学术界赢得了广泛赞誉,奠定了令人尊敬的学术地位.近年来,张立文教授又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走向构筑中国哲学新形态的艰苦探索.如果说,我们在《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  相似文献   

5.
罗香林是客家研究的创始人,《客家研究导论》是其客家学说的奠基之作。当今客家研究风靡一时,正是以罗香林的《客家研究导论》为发端的。从探讨"新史学"背景下的学术取向及罗香林的资料寻找和田野调查入手,可以具体剖析当时学术环境对罗香林所产生的影响,从源头上加深对罗氏客家学说建构的认识。可以看出,经由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所开创的客家研究局面,并非罗香林个人的孤立学术作为,而是在近代以来中国学术建构的环境中发育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新青年》是最初构建中国现代诗学的重要阵地。《新青年》刊载的翻译诗歌对新诗音节的建构影响深远。《新青年》诗人群体的译诗将英语诗歌轻重律中国化,大量运用虚词营造轻重音变化,借鉴英语中的语法和句法变化,丰富了新诗音调。在用韵上,译诗较多采取英语诗歌头韵、内韵与多种尾韵的形式,并结合汉语音韵特征,对早期新诗音韵形式作了更加自由多元的中国化转化。《新青年》译诗打破传统近体诗固化的韵律节奏,向英语诗歌借鉴,探索口语和情绪的自然节奏以及诗歌的语义节奏,对中国新诗节奏建构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发展导论》是鲍宗豪教授与张华金研究员等的集体研究成果,凝聚着近年来他们对社会发展问题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理论界在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方面的水平。《当代社会发展导论》(以下简称《导论》)作为上海市九五重点规划教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  相似文献   

8.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骥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十 五”规划立项课题最终成果、由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5月 出版的《国际政治文化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是一部 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从文化视角研究国际 政治并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理论体系的力作。  相似文献   

9.
陆剑杰教授的新著《19—21世纪中国的命运》(以下简称《命运》,是多年来难得一见的高水平学术创新之作。对于《命运》及其理论创新进行分析研究,不仅有利于人们认识和了解一本新著,而且还可以启发人们对中国现代化规律的深入思考和研究。一陆著《命运》一书由导论...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正呈现出并行的两条学术路径,一方面在不断地拓展着学术视野,使哲学研究努力融入世界学术共同体;另一方面在面向世界哲学主流的同时坚持独立思考,力图真正体现出自己的学术个性。但是客观地说,这两个方面我们目前做得还都很不够。无疑,这是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实现的境界。令人欣慰的是,国内已经有一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正在积极地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陈波教授是国内现代逻辑、逻辑哲学和分析哲学领域颇有建树学者之一,也是一位具有开阔的国际学术视野和独立的研究个性,并且怀有积极推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责任和情怀的学者。他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杂志上的《论蕴涵》、《专名通名理论批判》、《"是"的逻辑—哲学分析》、《分析哲学的价值》、《蒯因哲学的理性精神及其启示》、《蒯因的自然化认识论纲领》等重要论文以及《逻辑哲学导论》、《蒯因哲学研究》等代表性著作体现了坚持独立思考的学术品质;他主编的《当代世界学术名著.哲学系列》等丛书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于打开国际学术视野,推动国内哲学研究走向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凤君先生撰写的《美术考古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分《理论与方法》和《分类与研究》上、下两卷,全书40多万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2月出版。 《导论》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极大重视,世界著名考古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院士来信说:“这本书很有创见,是我看到的同类书的第一本,很佩服。”1995年12月10日的《中国文物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杜金鹏教授的书评,认为《导论》“给中国美术考古学搭构了一个基本框架,初步明确划定了中国美术考古学之范畴。……不仅是第一部由考古学家撰写的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符号学研究在我国已成为许多人涉猎的对象。但总的说来,我们的研究视野仍嫌偏窄,论域也较少开拓创新,成果零散而不系统,往往不能反映国际上学术同行在现时代条件下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李幼蒸先生的《理论符号学导论》一书的问世,不仅改变了以往我国符号学研究的落后状态,而且显示了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真正实力和学术水平。 《理论符号学导论》一书,运思气度恢宏是其第一个特征。所谓运思,主要是指作者在建构自己学术思想体系时所采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于如何展开自己的思想体系,李先生采取了全方位、多角度、大场景远观与逐人、逐国、逐派别逼近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与原则。  相似文献   

13.
王化学教授所著《西方文学经典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2 0 0 4年 1月版 ) ,是近年来我国外国文学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本书在许多方面富有独创性 ,从内容到形式、从观点到体例、从分析概括到文字表述 ,无不透露出精心设计 ,细致雕琢 ,努力追求完美 ,以达上乘质量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等效理论是当代重要的翻译理论之一。在等效理论的关照下,从诗歌形式、音韵、语言和修辞等方面对邓恩诗歌《歌》的三个汉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有力地论证了等效理论于诗歌翻译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英诗头韵包括有古英诗歌头韵和现代英语诗歌头韵两大类,现代英诗头韵可以分为元音头韵和辅音头韵两个类别,而辅音头韵又可以根据6种标准划划分为12个小类。从盎格鲁萨克逊时期的古英语诗歌头韵到现代英语诗歌头韵,英诗头韵在形式上经历了很多的变化,规则上愈来愈宽松,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的自觉———读张立文教授新著《和合学概论》李光福张立文教授笔耕不辍,自80年代以来,相继推出了《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人道篇)》、《传统学引论》、《新人学导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全球各种社会思潮、理论观点和学术流派不断涌现,社会科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色彩斑斓的景象。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JBERNSTEIN)所著的《社会和政治理论的重构》一书,对其中主要的社会思潮、理论观点和学术流派进行了评介。为了便于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了解当代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状况,科学地批判吸收其研究方法,我们把该书的导论部分翻译出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前曾读过刘永佶教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史》、《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史》、《<资本论>的逻辑》、《历史的经济大思路》等著作,作为一个关心中国现实问题的经济学家,我想他是决不会停留在方法论和思想史研究上的。果然,他的《中国经济矛盾导论》(以下简称《导论》)于1993年11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刘教授把多年研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和经济理论的成果运用于分析解决中国经济矛盾的一部专著。纵观全书,有  相似文献   

19.
小说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产生于诗歌和戏剧之后,但它似乎天生具备一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强劲气势。它在吸取诗歌与戏剧有机成分的基础上茁壮成长,青出蓝而胜于蓝,渐渐“成为各时代文学气候的主宰者”。长久以来,国内学术界对英国小说的研究,或以个案、人物,或以断代、专题,或以综合的形式,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探讨,成果颇丰。断代史研究方面,如侯维瑞的《英国现代小说史》,翟世镜的《当代英国小说史》,刘文荣的《19世纪英国小说史》等;专题性研究方面,如阮炜的《二十世纪英国小说评论》,朱虹的《英国小说的黄金时代》,李维屏的…  相似文献   

20.
罗振亚的近作《中国新诗的历史与文化透视》和《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无论是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方面,还是在学术主张、理论观点方面,都较同类作品有所突破和创新,是两部具有重要学术理论价值的力作。《中国新诗的历史与文化透视》是罗振亚的一部诗歌批评自选文集,可以说是作者从事诗歌批评十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的一次集中展示。全书分为三部分,即诗学篇、诗派篇、诗人篇。分别从诗歌现象、诗歌流派和创作主体的角度对中国新诗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审视。作者对中国新诗的历史与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得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和启迪性的见解,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