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目标内部是蕴含着德育目的、总目标、分目标因素的结构系统,外部是一个横向贯通渗透、纵向分层递进、组合有序融合的结构体系。目标德育就是通过德育目标体系建构来有效发挥其功能而开展的德育活动。目标德育通过目标理念理性化、目标功能正强化、目标管理规范化、目标方法科学化等途径来实施。  相似文献   

2.
《新学术》2007,(4)
高校德育目标是高校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德育方面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水平。高校德育目标具有政治性、历史性、层次性、重复性的特征。本文通过对高校德育目标内涵的分析指出高校德育目标的思路:充分发挥"两课"、人文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德育目标的科学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益权 《兰州学刊》2003,(2):118-119
高校德育目标是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教育目标在德育方面的具体要求。高校德育目标的提出 ,是从客观实际出发 ,从新时期国家社会对大学生的需要和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作为“三个代表”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江泽民高等教育思想 ,也为我们确立新时期高校德育目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清末课程标准中的语文德育目标的总取向是封建伦理道德 ,其积极因素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来设置语文德育目标 ,设置“读经讲经”课以落实语文德育目标 ,把抽象的德育目标落实到各个科目 ,把道德判断隐含于教学要求中 ;民国时期课程标准中的语文德育目标总的价值取向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它试图在伦理、人性、时空和制度等方面完成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大学德育是一个需要智慧也呼唤智慧的教育领域。德育优化是指对构成德育的主要因素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使各种有利的影响形成合力,以实现德育的预期目标。大学德育优化主要包括德育主体性优化、德育目标的优化、德育内容的优化、德育环境的优化、德育过程的优化、德育途径的优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人性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校德育过去一直对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教育关注较多,而对于个体的关注很少,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德育内容与生活相脱节,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德育方法过于简单化较突出,“人性化”德育缺失,高校德育现状有待进一步提高。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实现德育的“人性化”,即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确立人性化的高校德育目标,优化人性化的德育方法,改革高校德育课程的设置和营造人性化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是德育学界共同关心的命题,在学校德育系统中,不仅要求德育过程诸要素的合理匹配,而且要求德育要素本身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德育目标作为学校德育的前提性要素,对提高德育实效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现实德育目标中存在着创新与守旧、本体与社会目的性、认知与能力要求等矛盾冲突,分析和协调这些矛盾是从实然德育向应然德育转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大学生德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益君 《理论界》2007,(9):134-134,155
德育途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德育目标,采用一定的德育方法,进行一定德育内容所必须使用的渠道。德育途径是联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纽带,是围绕德育内容展开的,为德育内容服务的。必要、恰当的途径。是实现德育目标、取得德育最佳效果的关键。本文从思想道德形成规律角度,阐述了新时期大学生德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理论探讨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坚持德育中的主体性,是高校德育的根本要求,从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到德育的手段上都要弘扬主体性。但单纯的主体性不能保证价值观和品格教育,必须同时注重德育的内容、目标等方面的规范性要求。规范性是主体性的基础和前提,而主体性则是规范性的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10.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决定着德育工作的方向,是衡量和考核德育工作成效的尺度,也是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关键。高校德育目标是高校德育工作目的的具体化。在新时期研究高校德育目标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新时期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趋势;社会化趋势;人性化趋势;层次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的学科德育能力便十分重要。教师的德育能力究竟应该包括哪些知识和技能?本研究将教师的德育能力结构分为通用德育能力,主题德育能力和学科德育能力三个层次,以此建构学校教师德育能力的培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大学德育要取得实效,必须实践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采用参与型德育模式,通过主题演讲、启发式讨论、研究性学习等手段丰富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德育过程进行情感体验。同时,大学德育必须走出课堂、回归生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道德教育起着一个定向导航的作用,并且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从道德教育贯穿于数学教学中的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思路,这些结论对数学教学起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德育要结合时代特征,增添德育教育内容,拓宽德育教育方法,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而从改善社会风气的角度视之,则当下的社会道德教育尤其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在这方面留下丰富的经验。中国古代不仅注重学校教育,尤其注重社会道德教育,如礼乐化民的道德教育传统,以圣贤人格率先垂范的权威道德伦理或曰模范道德伦理,至今仍极具启发性,值得人们借鉴取法。  相似文献   

16.
模拟法庭教学模式自被引入中国以来,一直被各高校法学专业当成必修的法律实践课程,它的德育作用却一直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阐释了在模拟法庭中进行大学生德育的优势,现行模拟法庭课程设计在此方面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现行模拟法庭课程设计,加强其德育作用的三个建议。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方法是道德教育的内在因素,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道德教育的效果.通过对道德教育方法本体的探讨,弄清道德教育方法的涵义、分类和功能,会更加明确道德教育方法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道德教育客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的客体指道德文化信息,是德育目标的反映与体现,需要随着社会变迁不断地调整自身。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形成反差;片面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政治化倾向严重;缺乏层次性。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要开发高质量的、供主体接受的、与主体利益相关的、活跃的道德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9.
制度德育是继活动德育、对话德育、情感德育、欣赏型德育、主体德育、生活德育等德育理论之后的又一德育理论创新。它倡导站在道德之外,即从制度的角度来实现社会风气的扭转及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主张通过道德的制度培养道德的个人。文章通过对制度德育的相关文献和专著进行梳理,在对制度德育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找出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课教师应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遵循青年学生的思想规律及特点 ,正确处理好课外与课内、理论与现实、讲授与讨论的关系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