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逆向思维是一种超常思维,是广告创意的基础思维之一。文章从逆向思维的内涵实质、常用技巧等角度探讨了逆向思维和广告创意的关系。认为:逆向思维就其实质是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在思维上的反映,所以找准事物对立面并以此为基点展开构思,是逆向思维创意的基本思路。文章用丰富的案例阐述分析了反弹琵琶、有意示短、反向变体、逆向假设、倒置形象等从广告诉求主题相反方向开辟表现蹊径的反常技巧.指出: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横向思维在广告创意中是融合交叉、相辅相成的,应同样为广告人重视。  相似文献   

2.
逆向思维是产生新思想,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其主要途径有二,一是充分挖掘数学基础知识中的逆向思维素材,通过逆用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达到培养逆向思维的目的;二是选择数学基础知识中典型的逆向思维范例,通过反函数、原函数与不定积分、函数的幂级数展开等达到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编辑逆向思维的案例精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逆向思维对编辑澳大利亚《麦夸里英汉双解词典》的案例精析,指出寻求突破,这是逆向思维的始发面;拷问已知,这是逆向思维的递进层面;独辟新径,这是逆向思维的深入层面;返正归真;这是逆向思维的成熟层面.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有时需要编辑打破正常的逻辑思维方式,运用逆向思维,从已知事物的对立面、相反方向去思考,去操作创造行为,以求得新的答解.  相似文献   

4.
实施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师要在知识教学中渗透逆向思维的思想,在习题教学中强化逆向思维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就作文中逆向思维的培养及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所存在的误区两个方面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谈谈学生作文中逆向思维的培养。 作文运用逆向思维就是要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打破思维定势,让思维沿着常规思维的反方向进行。其实,一些问题有时正面思维很难解决,更无法出新出奇,但是从反面或反面的某个角度却能易于解决,易于求得新意,使情形变得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6.
在语言翻译过程中要实现对逆向思维的良好运用,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语言含义的深层次追求,实现教学的实效性,培养更为合格的英语翻译人才。在此分析了逆向思维在英语翻译中的作用,提出了逆向思维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运用“逆向思维”,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逆向思维”,巧设问题,指引思路“逆向思维”一般在完成课文教学任务之后进行。另辟蹊径,提出一些“逆向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思想的骏马在崭新的思维空间驰骋,识正误,辨是非,求真理,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挥文学作品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培养学生正确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加强逆向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转化差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在概念教学和各种练习中,逐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逆向思维是一种反习惯、反传统、反常规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思维创新,它触发了管理创新,在管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高校办公室管理过程中,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采用逆向的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进行思维判断,有助于实现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赵彦平 《南都学坛》1999,19(6):98-99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当从正面考虑时会遇到很多障碍,或者就根本解决不了,但我们从反面着手,往往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或者证明问题的不可能性。这就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善于逆向思维,是思维灵活的一种表现。正确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会使学生对问题的本质掌握得更清楚,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分析正反两方面情况,由易到难,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当正面情况困难较多,而反面情况困难较小时,应该采用逆向思维。例1在1—1000之间有多少个数不是100的倍数。解在1—1000中100的倍数有10…  相似文献   

11.
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是国内外语法书刊上经常出现的关于动词语法教学的论题,然而这一论题是不正确的.就英语动词的语法范畴而言,所谓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的观点,理论上站不住脚,实质上经不起分析,实践中容易造成种种混乱.  相似文献   

12.
泗洪方言处于北方官话方言和吴方言交汇地带,具有较高的语言学价值.以普通话为参照点.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对泗洪方言动词的体貌进行考察发现,泗洪方言动词的体貌是一个表现形式复杂多样、语法语义功能丰富的语法范畴.  相似文献   

13.
马庆株认为“给”由意义条件决定其表被动还是表主动。“叫、让”也是如此。论题认为主动意义由[+意愿]和[+可控]构成,被动意义由可控性关系反向和意愿反向构成。意愿和可控是决定“叫、让”是表被动还是表主动的意义条件。  相似文献   

14.
无标记被动是相对于标记被动而言的。英语中的无标记被动可以通过动词的主动形式或其他方式来表现;在汉语中,无标记被动可以通过词序的变换和词汇方式来表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归纳总结了种种常见的可表达被动意义的主动形式以及相应形式下的常用动词.  相似文献   

16.
借词的语音变异学界谈得较多 ,而较少关注词义和语法意义变异。壮语有丰富的汉借词 ,其中一部分出现了词义和语法意义及语法作用变异。词义变异包括词义转移、词义范围缩小、词义范围扩大几方面。语法变异包括词性转变、动词的主动被动转变、形容词虚化成后附成分。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一般用动词的被动态表示被动意义,但是二者并非绝对的对应关系。本文着重阐述英语中某些不及物动词、连系动词和及物动词的主动形式在非限定分句中表示被动意义的条件和特征,同时比较了某些主、被动结构的意义差别。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重点分析、归纳了英语中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特殊语法现象,即形式上是主动语态,而主语却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形式上的主动而意义上的被动形式称作类被动式或假主动式。  相似文献   

19.
不少人以为英语“主谓宾”结构都可以转变成被动句,而且语态转换不会改变句子的基本意义。但实际情况却不然。不仅有许多“主谓宾”结构没有被动语态,而且许多语句经过语态转换就会引起较大的语义变化。据此本文对英语语态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提出英语主、被动语态之间存在着语义不对称现象,并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英语意义被动句和汉语受事主语句都是形式上主动意义上被动,但二者又有各自的特点英语中意义被动句的使用较少且受较多限制,汉语受事主语句运用灵活广泛。究其原因,一是英汉民族思维模式对语言的影响,二是由英汉语言在类型学上的差异。英语是以主谓关系为基本句子结构的形态型语言,汉语是一种以语义为基础组字成句的语义型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