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丁文敏 《南都学坛》2001,21(3):117-118
逆向思维是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可利用逆向思维求函数值域 ,逆用公式、运用反证法和分析的方法和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数学问题求解中的逆用定义、逆用公式、补集思想、正难则反和反客为主等解题方法,以及数学命题求证中的分析法、同一法、反证法和举反例等证明方法,详细论述了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或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发现人家没有注意到的新鲜事物,或者找到人家所不曾采用过的表达形式。 譬如,这几年我国很强调植树造林,每到植树节前后,各地报纸总要发表一些有关的消息和文章,当别人满足于一般化地宣传植树造林如何重要,满足于泛泛地介绍某些先进单位植树经验之时,有位记者写一篇《学习绿化经验要注意三点不足之处》的消息。他突出了报道先进典型必须介绍先进经验这个“常规”,直接抓住了先进典型在绿化建设中的问题。这位记者所采用的方法正是“逆向思维”。当别人津津乐道于先进经验的时…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数学分析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几个典型问题 ,以及如何结合实际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就作文中逆向思维的培养及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所存在的误区两个方面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谈谈学生作文中逆向思维的培养。 作文运用逆向思维就是要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打破思维定势,让思维沿着常规思维的反方向进行。其实,一些问题有时正面思维很难解决,更无法出新出奇,但是从反面或反面的某个角度却能易于解决,易于求得新意,使情形变得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6.
加强逆向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转化差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在概念教学和各种练习中,逐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法律英语作为一门专业英语,有着严谨性、准确性等语言特点。法律英语的翻译需要尊重这些特点并掌握一定的技巧,而逆向思维是法律英语翻译中常见的一种技巧。本文列举了四种常见的逆向思维方式并对其在法律英语理解与翻译中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语言翻译过程中要实现对逆向思维的良好运用,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语言含义的深层次追求,实现教学的实效性,培养更为合格的英语翻译人才。在此分析了逆向思维在英语翻译中的作用,提出了逆向思维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逆向思维是人们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和它的魅力。21世纪的设计创作是褒扬个性和超前思维的结合,没有独特的设计思维活动,也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创意设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重要性,及如何克服定势思维.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视角的观照下,探讨了宇文所安翻译思想有关中国诗歌的“中国性”和“世界性”协调问题、诗歌的可译性、译者的文学经纪人和文化代言人地位和文学翻译的接受效果等。宇文所安的译文既重视再现中国文学语域和风格的多样性,又倾向于透明性和本土性,有利于中国文学和文化在当代美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国内翻译界对德里达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他的早期翻译思想。上个世纪末,德里达提出了“确当的翻译”的概念,这标志着他对自己前期翻译思想的修正。德里达翻译思想的转变对于国内翻译研究者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年英汉语接触中翻译对汉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近二十年来英汉翻译通过语言接触对汉语产生的影响。认为英汉语言接触作为外在因素大大的促进了汉语语言内部机制的发展。由于英汉语言接触主要通过书面翻译的形式,经过分析,其对汉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汉语词汇,形态和句法三个方面的欧化现象上。文章以语言接触理论为基础辩证地分析了欧化现象的优劣,并认为汉语有其自身的内部机制和语言规范,有能力吸收有活力的外来语言并最终排除不被大众接受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成一脉,在此语境中形成的翻译思想也就独具特色。从文化视角考察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其主要特点有三:儒学色彩浓厚;强调实践技能;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紧密相关。关注中国传统翻译思想自身的发展和特点,将有助于建立适合本土文化的翻译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5.
形象思雏,作为一切艺术表达的共同特征和共同方法,对于再现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小说和诗歌的角度,分析了形象思维是如何在翻译中展现原作的神韵和美感,避免呆板和僵硬的译作的.通过观察和分析,成功的译作,都是在利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特色,使译作充满生机,从而为中国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胡适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著作等身,其创作涉及多个文学领域,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其翻译活动往往能辅助文学创作,因此要研究他的思想,分析他的翻译作品就十分必要。在众多翻译体裁中,诗歌翻译是他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胡适不同时期的诗歌翻译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他翻译诗歌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而对这种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从更广阔的角度了解其译学思想及其译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朱光潜的翻译观中有其语言学思想的存在和体现,二者有着平行一致的密切联系。遵循“语言言意观”,即语言与情感思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而推崇“信”的翻译标准和“字从文顺的直译”翻译方法。持有“语言发展观”,即语言具有渐变性、持续性,因而在讨论诗不可译、译文适度欧化、要避免一词多义的误译等时,他提出要注意语言的演变和其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8.
在传承方面,张柏然最早呼吁立足本土语言文化建设“中国译学”,运用理论形态、特殊性与普遍性、后殖民主义等理论支持这一立场,结合其阐释学思考和对中国知识论断裂现状的观察,提出了传统译论“范畴的视域融合”和“体系的整合建构”的继承方法论。在创新方面,张柏然指明了传统译论的现代化转换、借鉴西方译学学派和顺应时代翻译新潮的中国译学创新路径。张柏然的译学思想引领了中国译学话语体系建设,准确研判了外译研究、翻译数字化和实业化研究等趋势,其“中和”和“诗性”智慧所带来的学科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郭沫若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人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双子星座”。在翻译方面,鲁迅与郭沫若均有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主要表现在翻译选材、翻译策略及译文所表现的译者地位等方面。在翻译选材方面,鲁迅主张“为人生而艺术”,郭沫若则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在翻译策略方面,鲁迅坚持“宁信而不顺”,郭沫若则倡导“风韵译”。在译著及译文所体现的译者地位方面,鲁迅让译者“显形”,郭沫若则让译者“隐形”。但大道之行,殊途同归,他们都以自己丰厚的译著及译学理论共同促进了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和繁荣。  相似文献   

20.
对中西思维差异的探究,严复和林语堂等是国人的先驱。时至今日,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中西思维的差异随处可翻阅到。但有条理地总结、分析主要的思维差异,用实例证明差异对翻译的巨大影响并提供可行的转化思路的书论却不多见。从宏观上讲,中西思维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思维结构、思维方法和思维表达。从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入手,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运用典型实例,指明差异带来的影响,并提供在翻译实践中灵活处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