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祜族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职官制度。最初是以游猎游耕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古老的"卡些卡列"职官制度。其在组织与家庭结构关系上与拉祜族双系大家庭制度相适应,虽然已显现出某些社会政治功能,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职官体制,管理机构也不完备,属于原始民主管理制度。当以皇权为中心的国家政治行政制度在拉祜族地区确立后,"卡些卡列"制度被纳入土司统治下的职官制度体系之中。而随着拉祜族地区的"改土归流"与保甲制度的建立,拉祜族的传统职官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拉祜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屋吉屋卡“(简称“屋吉”)制度。这一制度历经时代沧桑,直到解放前夕还在部分拉祜族社会中保留着。其基本特点是按性别组成“屋吉屋卡”组织,即一个男祖先偕同自己的男性后代及兄弟的男性后代组成男性“屋吉”;一个女祖先偕同自己的女性后代及其姐妹的女性后代组成女性“屋吉”。各“屋吉”都有自己的头领,称为“屋唯高”。由本“屋吉”中年  相似文献   

3.
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统治的一种政治行政制度,是封建统治的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拉祜族地区土司制度的基本特点表现为从属性、分散性,交融性。“改土归流”是封建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变革,拉祜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对其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变化:一是促进了其经济形态的变革;二是引发了其政治制度的变革;三是引起了其社会基础制度的变革。从发展的眼光看,“改土归流”是一种历史进步;但同时也伴随着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和民族歧视  相似文献   

4.
拉祜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思茅、临沧和西双版纳等地区,分为“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和“拉祜普”(白拉祜)等几个支系。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支系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已初步进入封建地主经济;有的则处在相对落后的奴隶社会时期;还有一部分,如属于拉祜族一支的苦聪人基本上还处在原始社会状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拉祜族通过生产劳动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其中,女性崇拜观念尤具民族特色。这一特点不仅在拉祜族以往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且在现今社会中影响也颇深。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这一现象,对拉祜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对拉祜族妇女的解放和进一步发挥其社会参与的作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泰国的拉祜族李增贵(编译)泰国拉祜族和我国的拉祜族关系密切,本是同源。拉祜是本民族的自称,泰国人称他们是来自缅甸的维亚掸人,意思是“猎人”。泰国拉祜族的语言届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泰国拉祜语原有五种方言,现已分为两支:拉祜纳语和拉祜西语。拉祜纳语被...  相似文献   

6.
殉情作为一种特殊而古老的自杀现象,在云南丽江的纳西族、澜沧拉祜族同胞中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纳西族、拉祜族的殉情自杀有着深沉的历史文化原因,这既与社会制度的剧变、文化的变迁相关,也与宗教信仰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7.
拉祜族频繁、长久地迁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恶劣的生态环境是引起拉祜族迁徙游动不止的原因。但是,造成拉祜族大规模、大范围、远距离的民族迁徙更直接、更重要的原因是剥削阶级的民族压迫政策和战乱的影响,以及拉祜旋转有的“重自由,轻迁徙”的民族性格。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拉祜族才真正结束了迁徒流动生活,实现了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8.
论拉祜族“芦笙舞”及其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祜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多姿多彩的“芦笙舞”集宗教、礼仪、生活、娱乐、艺术为一体,生动地展现了拉祜族的精神风貌和“猎虎民族”的特点,成为拉枯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继承其传统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Amey 《人生与伴侣》2007,(12):12-13
左肩膀开始痛的时候,我做“卡族”正做得最潇洒最“嚣张”,恨不能市场上买两根黄瓜都刷卡。就差大街上买双鞋垫,也取出卡来对着空气刷一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拉祜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拉祜族的研究,近十余年来出版和发表了不少学术著作和研究论文,本文拟就其主要成果分专题综述于下,以展示这一问题研究的新进展。一、社会形态研究关于拉祜族社会形态的研究,是近年拉祜族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主要反映在学者们对拉祜族原始社会及其残余形式的研...  相似文献   

11.
“倒楣”当然不是好事,但更令人尴尬的是。很多人误把“倒楣”作“倒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误用,其原因就在于不知道“倒楣”一词的真正来历。“倒楣”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太长。据考证,该词大约出现在明朝后期。明朝因袭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成为当时读书人出人头地的唯一门路,科场之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虽然明朝有相对完善的监考制度,但照样无法阻止甚嚣尘上的作弊之风。一般的读书人要想在科考中有所斩获就显得甚为不易。为了求个吉利,在临考之前,有考生的家庭一般都会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以此为考生打气壮行。时人称这根旗杆为“楣”。  相似文献   

12.
赖星 《社区》2013,(25):21-21
连日来,山东省宁阳县伏山镇群众在纳凉之时谈论最多的是镇里下发的“便民服务卡”,别小看这一张小小的“便民服务卡”,群众有什么烦心事、闹心事、窝心事,只要拨打上面的社区便民服务热线电话,都会得到及时受理和解答,群众亲切地称“便民服务卡”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的“一卡通”。  相似文献   

13.
拉祜族     
拉祜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省西南部边境一带山区。“拉祜”是用火烤虎肉吃的意思,反映了拉祜族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狩猎民族。清朝时期始有汉文记载,写作“倮黑”。 目前拉祜族共有二十七万多人。其中聚居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有十四万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有两万人;双江县有二万三干余人;西双版纳山区有二万八千余  相似文献   

14.
拉祜族芦笙舞是拉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李石开一家四代的典型家庭传承、传承馆传承和拉祜族特有节庆活动传 承等多种传承方式,以李石开一家带领老达保村民外出展演、雅厄艺术团展演、快乐拉祜演艺公司的原生态实景演出和芦笙舞 进校园的传播途径,共同演绎了拉祜族芦笙舞的传承与传播的实践进程。拉祜族芦笙舞不仅在延续拉祜族传统文化本体有重 要作用,而且这一载体还不断促进老达保拉祜族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深刻揭示了黑格尔形而上学的哲学体系和辩证法的矛盾,指出其根源之一是“拖着一根庸人的辫子”。这根“庸人的辫子”即是一种软弱、见风使舵的人格,是自私自利、谨小慎微地向保守的政治和鄙俗的环境屈从、妥协的习气。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拉祜西(拉祜族的一个支系)的亲属称谓词,并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拉祜西亲属称谓的语言结构和词源作初步探讨,认为“两性”(男性和女性)亲属称谓与拉祜西的“公母或雄雌”称谓同源;亲属称谓反映了拉祜西的婚姻形式和婚姻观念;从亲属称谓的变化发展中可以看到拉祜族与汉、佤、哈尼、布朗等民族交往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章芝 《小康生活》2005,(5):10-10
安徽省金寨县今年在全国率先试行农民补助“一卡通”,并给每户农民发了一张“财政涉农补助资金发放明白卡”。这张“明白卡”上明白地告知农户一年应发的备项财政涉农补助资金数颈,作为农户与当地信用社核对当年发放资金情况的依据,卡上同时还公布了县监察局、财政局、民政局、农委、林业局的监督举报电话。  相似文献   

18.
李鸿军 《社区》2013,(24):19-19
今年,湖北省丹江口市民政局在均州路办事处内社区推行文明社区创建“一卡、二联、三帮、四控、五服务、六记录”工作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卡”:民情联系服务卡,各社区要将包片的网格长、信息员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工作职责、任务、管理服务的内容等在居民集中的小区公示,方便群众沟通联系。“二联”:实行网格长日常联系网格信息员,网格信息员日常联系居民、联系楼栋长等制度。  相似文献   

19.
黄青松的长篇新作《毕兹卡族谱》,书写的是一种特殊的“个别文化”。小说不仅呈现出毕兹卡族的历史与文化,也将故事讲述与作者阐释同时在文本中展开,以一种综合的形式试探文学写作的限度。《毕兹卡族谱》在处理少数民族生存经验的“常”与“变”主题时,既显示出黄青松的文化自觉,也清晰地标识出这一题材的写作症候。  相似文献   

20.
拉祜族传统道德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祜族传统道德,既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有自身鲜明的特点。首先,拉祜族传统道德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其次,拉祜族传统道德具有丰富的民俗性;其三,拉祜族传统道德是阶级性与群众性相结合的产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对拉祜族传统道德的特点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吸收与改造,使拉祜族传统道德升华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是本文研究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