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红 《西藏研究》2020,(1):153-161
普及双语教育,提升幼儿双语能力已经成为西藏学前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家长作为幼儿双语教育的主要支持者和引导者,幼儿家长的双语态度在幼儿双语教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研究从四个维度对西藏地区藏族幼儿家长双语态度进行分析,探究藏族幼儿家长的双语态度对幼儿双语教育的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城镇和农牧区幼儿家长对于幼儿学习汉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持肯定的态度。另外分析数据显示农牧区和城镇家长所持的幼儿学习藏汉双语态度无显著差异,这为西藏幼儿双语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2.
语言态度是一种社会心理因素,可对语言使用者产生重要影响,我们依据实地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重点从主观民族心理、客观社会心理、开放的民族意识等方面分析彝族大学生语言态度的成因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工会运动的历史上,美国工会一直对移民工人持排斥和反对的态度,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其态度却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冷战后美国工会对外来移民的态度变化美国工会对外来移民的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由排斥移民到接纳移民,并为之争取权益。在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工会对外来移民的态度倾向于排挤。其最突出的表现是,1986年,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劳联—产联①表示支持排挤、阻止移民的《移民改革和控制法案》。《移民改革和控制法案》又称为《辛普森—罗迪诺法案》,其目的是限制非法移民入境。该法案禁止雇主雇用非法移民,对首次…  相似文献   

4.
摇滚乐反映了年轻人的一种对时代的责任,对现实的反思,它也体现了年轻人的生存状态,一种态度.摇滚乐从形式到内核都有对现代一种反思在里面,现代社会的人们对摇滚的态度已经是多元的了.  相似文献   

5.
陈立鹏  薛璐璐  范航 《民族学刊》2023,14(4):1-10, 134
民族交融作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关键一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学界鲜有关于个体民族交融态度如何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学实证研究。本文采用《民族交融态度量表》《中华民族认同量表》《心理距离量表》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表》,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682名参与者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民族交融态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即积极的民族交融态度有利于提高个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水平。同时,中华民族认同和心理距离在民族交融态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基于此提出“保障民族交融政策有序落实,培育积极民族交融态度;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打造中华民族认同社会共识;充分挖掘与宣传历史记忆,重视隐喻对心理距离的作用;积极探索个体心理发展规律,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等建议,以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心理学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6.
以调查问卷和阅读理解测试为工具,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和研究了理工科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态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认为目前理工科大学生普遍具有积极和较积极的英语阅读态度;影响学生英语阅读态度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阅读作用的认识;阅读态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但相关的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反映,是人们围绕着超自然力而形成的一种观念以及态度和行为,同时,也是对现实和未来的一种精神寄托和追求。许多事例说明,它对于  相似文献   

8.
焦开山  张久娟 《民族学刊》2023,(11):1-8+157
族际通婚态度不仅影响实际的通婚行为,而且能反映出各民族之间的融合程度。族际通婚在推动文化交流、加强社会联系、增强对其他民族的认同感,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族际通婚态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变迁和文化交流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本文基于云南和宁夏地区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考察当前少数民族群体对族际通婚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族际通婚态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研究显示,少数民族群体对族际通婚整体上持积极态度,对子女和亲属的通婚态度相比自身更为积极。此外,个体和家庭因素与少数民族群体的族际通婚态度显著相关,其中家庭民族构成的影响较大,各民族之间的日常交往和共同生活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族际通婚态度。通过族际接触和文化交流、教育宣传活动和改善社会经济可以促进族群融合,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云南怒江州的怒族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辅以个人访谈的形式,了解其对于汉语和本民族语的语言态度。结果显示,云南怒族对怒族话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学习和使用汉语持肯定态度,且不同年龄的受调查者在语言态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比较研究法对中日两国初中生体育态度和课余活动内容发现:①中国初中男生组的参加体育部和其他活动学生的体育态度的感情成分显著高于文化活动组。而日本男初中生组虽然各活动内容分数分布悬殊,但是对待体育的态度却未见显著差异;②日本初中女生组参加体育部活动学生的体育态度的感情成分显著高于文化活动组,并且大部分学生都选择的文化部活动或体育部活动。而中国女生各参加各组的体育态度没有明显区别,人数分布也较平均;③日本组的初中生无论男女生课余活动人数分布最多的均为体育活动组,但中国初中生组无活动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