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邓小平抗战时期的经济思想朱文通,王小梅1938年卫月18日,邓小平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就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直到抗战胜利,邓小平一直战斗在晋冀鲁豫敌后抗日根据地。邓小平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了敌...  相似文献   

2.
根据地工作在革命年代里,是唯一具有建设性特征的领域。它所面临的环境、任务,所要求的工作原则和方法,与和平时代里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有较多类似之处的。因此,根据地工作的经验也有助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邓小平,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集大成者,就很善于将自己在根据地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之中。考察他在抗日战争时期领导太行根据地建设的实践,我们发现,邓小平在这一时期里提出的许多有独创性特色的理论观点,正是他在新时期里设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大政方针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同志领导下的晋冀鲁豫边区克服财政经济困难的历史事实以及对他1943年的重要著作《太行山区的经济建设》一文的分析,阐明小平同志历来注意经济工作,重视经济建设;指出邓小平经济思想的一贯性、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七年六月底、七月初,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开始,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这一行动,揭开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而大别山根据地的开辟,则无异于在蒋介石统治集团的心脏上插进了一把尖刀,迫使蒋介石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对推动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冀南抗日根据地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辟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之一。八年抗战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冀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谱写了冀南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历史篇章。冀南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伟大实践,充分说明了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思想的无比正确。  相似文献   

6.
晋冀鲁豫边区是抗战时期华北敌后具有战略意义的三大抗日根据地之一,其所开展的农民运动在中国抗日根据地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农民运动的兴起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是基于对日作战独特的地理优势,也是战时经济环境的迫切需求,更是响应党中央抗日救亡伟大号召的行动使然。为了更好地完成抗战的艰巨任务,晋冀鲁豫边区主要从武装抗日运动、改造乡村政权运动以及经济建设运动三方面开展农民运动:武装抗日斗争主要是配合正规部队对日作战、实行抗日游击战争、坚持武装斗争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等;改造乡村旧政权运动主要是建立抗日民主新政权;经济建设运动主要是开展减租减息、农业建设、农业互助、大生产等。晋冀鲁豫边区农民运动的成功开展,昭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行群众路线,这是开展农民运动的根本原则;加强党对群众工作的正确领导,这是开展农民运动的基本方针;运用多样化方式进行思想动员,这是发动农民运动的重要方法;统筹推进各项农民运动一体化发展,这是顺利开展农民运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2013年12月,邯郸学院入藏了十万余件太行山文书,其中与晋冀鲁豫根据地有关的民间文书达数万页,约占总数的1/3左右。这批文书具有载体的生活性、内容的双向还原性、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阔性等特点。收集、整理并利用这批新材料,可拓展晋冀鲁豫根据地研究的新视域、新领域,提升研究新高度,尤其对深化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抗战史、经济史、法制史、社会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老区的开发与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时代课题1、加快老区的开发与建设,有利于激起老区人民的革命热情,进一步增强党的4$力和战斗力。在革命战争时期,老区人民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创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受党中央的委派,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开辟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瞩目的十大块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根据地区域包括东兰、巴马、凤山、都安、大化、天峨、马山、田东、田阳、百色、平果、凌云…  相似文献   

9.
论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景占魁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同政权建设、军事斗争一样,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其中有着许多原因,但其经济建设的成功,则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1抗日根据地的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广泛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开展游击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抵抗了日寇百分之六十的兵力和伪军百分之九十五的兵力,为大反攻和夺取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因此,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没有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发动解放区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要取得全面胜利是不可想象的。邓小平同志在抗日战争期间发表的论著,共有九篇收入《邓小平文选》。其中论述抗日根据,地建设的主要有三篇:《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人《根据地建设…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创造性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独立自主地在华北、华中、华南广大地区建立了十几个抗日民主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邓小平同志在参加抗日根据地创建的过程中,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群众运动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研究和总结这些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党的新民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加深理解毛泽东思想,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是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创立、建设主要的卓越的领导者;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邓小平光辉革命历程的起点;邓小平领导的左右江革命斗争既为广西和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又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与“太行道路”傅希忠1943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抗日根据地工作时说;“经过了无数曲折,遇到过不少的困难,到现在,我们才摸索出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使我们不仅保障了抗战的需要,保护了人民的利益,打击了敌人的掠夺计划,而且为反攻和战后建设做了...  相似文献   

14.
略论右江根据地建设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江根据地是著名的百色起义与红七军诞生的同时,由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同志在祖国南疆少数民族地K开辟的一块地域较广、人口较多、影响较大的革命根据地。右江根据地建设的历史尽管短暂,但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开辟的其他革命根据地一样,是实践毛泽东同志的“工农武装割据”光辉思想的范例,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辉煌壮丽的一页。今天,在纪念百色起义70周年之际,探索右江根据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经…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本文拟就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的萌芽阶段——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思想试作探索。土地革命是一场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革命;武装斗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要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并最终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因此,根据地建设特别是根据地经济建设,就成为革命  相似文献   

16.
百色起义时期,邓小平在领导右江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以实事求是、灵活应对为原则,在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培养人才等方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实践经验,不仅为邓小平民族经济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党的民族经济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形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论邓小平的政治观侯远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还要不要讲政治,怎样讲政治?邓小平对这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和明确的回答,并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政治观。认真学习邓小平这方面的重要思想,对于贯...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群众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群众史观的形成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可追溯性,它的形成与千百万民众参与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将从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实践、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实践以及邓小平的个人经历这几方面来阐释其群众史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时期,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状况,邓小平都承前启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这些观点在《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中,前后衔接,相互贯通,连成了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思想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法制的思想张德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揭开了一场新的中国伟大革命的历史篇章,中国的经济与法制的理论建设和实践进程都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研读邓小平同志这一时期的著作,可以从中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