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组卜辞中的“日月有食”卜骨根据历组卜辞的分类分群,从其字体特征看,应属历组二B类丙群,时代上应属祖庚后半期。“日、月有”卜骨分“日有”和“月有”,前者次序由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到二B类丙群;后者属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两者时代为祖庚中晚期。  相似文献   

2.
刘源 《殷都学刊》2013,34(1):13-16
安阳民间新见一版出组田猎卜辞记录了犬官向商王报告“有虎”之事,此类内容在殷墟卜辞中尚属首次发现,是研究商代后期犬官及田猎制度的难得史料;该版卜辞中的“戍得”又见于无名组,对无名组的分类断代工作有一定启示作用.该卜骨(骨臼在左)虽仅存对边的骨条,仍有助于出组卜辞文例及卜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历组卜辞的时代问题一直是甲骨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一部分学者认为历组卜辞的时代属于武丁至祖庚时期,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其属于武乙、文丁时期。此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学者已经研究过的一些事项内容进行补充,并从一些前人未曾提及且只见于宾组、历组和出组的占卜内容来看历组卜辞的时代问题,为历组卜辞时代提前的观点补充一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历组卜辞中的"日月有食"卜骨根据历组卜辞的分类分群,从其字体特征看,应属历组二B类丙群,时代上应属祖庚后半期."日、月有戠"卜骨分"日有戠"和"月有戠",前者次序由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到二B类丙群;后者属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两者时代为祖庚中晚期.  相似文献   

5.
历组卜辞时代之争是甲骨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争论的核心是该组卜辞中的"父丁"所指:一说"康丁",一说"武丁"。此文在梳理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学者已经研究过的一些事项内容进行补充,并通过系联"小乙-三且(祖)-父丁"这一祭祀次序敲定了历组卜辞是武乙、文丁时代卜辞。由此,也论证了为历组卜辞时代提前服务的"两系说"的使命终结。  相似文献   

6.
殷墟甲骨历组、出组、无名组、何组卜辞中存在一种现象:同版部分或全部卜辞内容相关、服务于同一占卜主题,可称为"成组卜辞";其语辞格式大体固定,可据以对文辞残缺的卜辞进行校勘、验证甲骨缀合、考察卜辞字词的意思等。  相似文献   

7.
这一版历组卜骨于抗战期间出土于安阳小屯,系一版左胛骨,现其大部藏于清华大学,其卜辞内容属于岁祭,与商王世系密切相关,有着重要的意义。李学勤先生曾撰《论清华所藏的一版历组岁祭卜辞》一文对其内容有详细考证,本文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系统考证了此版卜骨的出土、流散及缀合过程。  相似文献   

8.
二人共贞是商代晚期的一种特殊贞卜现象,过往学界对于该现象的认识并不清晰。通过梳理相关卜辞的内容及时代可知,所谓的二人共贞类卜辞仅短暂存在于武丁中期,均与贞人■有关,可视为一种"实习卜辞"。卜辞中实际存在的二人共贞与《洛诰》中成王所言的"二人共贞"不可等同,"三人共贞"和"出组二人共贞"卜辞也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卜辞中"祖乙"作"乙祖"这类现象,前人在判定其所指是否为同一人的问题上有些分歧。本文在梳理这类卜辞后发现甲骨卜辞中像"祖乙""乙祖"这类共现于一版的辞例不少见,且这种情况在甲骨文中主要出现于武丁中期的卜辞,从共时层面来看,是某段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因此认为这是一种庙号倒称现象,二者所指为同一人。  相似文献   

10.
序《殷墟花东H3卜辞主人“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宇信 《殷都学刊》2008,29(3):152-154
199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花园庄东地有重大甲骨发现,这就是编号H3的一个甲骨窖藏坑,集中出土了甲骨1583版,其中有刻辞的689版,而且大版和较完整的卜甲不在少数。如此之多的甲骨集中出土,是继1936年YH127坑和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发现以来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而花园庄东地H3所出卜辞,是目前发现内容最重要、数量最大的“非王卜辞”。特别是此坑甲骨材料单纯、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