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国时期 ,基督教 ① 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较快的传播。作为传教的重要手段 ,基督教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 ,广泛地建立了教会学校。教会学校的建立 ,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 ,它又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云南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进行"适应性"改革,也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需求一致.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民族职业教育的教育部门的区域设置、学制、教育内容做调整,形成一个能深入民族地区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的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发展贯穿固有经济规律 ,具有共同惯例、法规 ,但因社会制度、国情、区情和民族文化带来的差异 ,又决定了其特殊性 ,从而决定了应采取的特殊政策及措施 ,实现民族经济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民族立足中国国情、顺应世界潮流、切实推进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对云南民族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云南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云南民族杂居地区的民族关系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原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历经了两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首先是解放后各少数民族得到真正的解放,在国家民族政策的影响下,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民族关系格局;其次是改革开以来,云南民族杂居地区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民族关系新的格局和特点.深刻认识现阶段民族关系的现状,是我们处理好民族杂居地区民族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云南民族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少数民族教育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本文认为,各级党政领导树立起“真正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的观念;群众真正坚定起科教兴家致富的信念;学校坚持德教为先、全面发展的育才原则,并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客观现实、素质教育与考试和所谓“跳农门”与“回家乡”等关系。可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或基本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治理云南民族地区的过程中,通过团结民族上层、摸清民族地区的"区情"以及通过民主改革、培养民族干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民族经济、建设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等,创造性地解决了云南民族地区的诸多问题,形成了对云南民族地区的治理体系,使云南民族团结、社会安定、边防巩固.  相似文献   

8.
云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演进历史,是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而导致的;差异性的统一、创造性、“和”字与进步发展等,是和谐社会演进的特征;外力性、统一性和物质性是和谐社会演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云南民族地区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改革开放后有了长足进步,但总体落后状况并未改变.制约云南民族地区通讯发展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状况、经济文化发展滞后、建设资金短缺、缺乏长效协调机制等因素.通信落后不仅成为制约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直接影响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因此,提出加快云南民族地区通信事业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跨境教育与跨境民族教育越来越普遍,国家间教育合作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得到加强,但跨境教育中的问题也日益显现。随着跨境教育类型的日趋多元化,出现了跨境教育、跨境教育服务贸易和跨境民族教育等概念上的混用。在扩大云南对东南亚、南亚开放人文交流平台建设中,厘清跨境教育和跨境民族教育的性质及其对象,对扩大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人文交流,推进云南沿边境跨境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人文交流的桥头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彝族传统教育具有社会教育、家族教育、家庭教育、毕摩教育等形式,其内容以生产劳动技能、道德伦理、毕摩文化等为 主,具有较强的实用观念、价值观念、重文轻理观念及其教学与实践合一的教育行为和个别教育行为的特点。这些形式与内容 及其特点对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多种宗教信仰共存的背景下,贡山怒族(阿怒)的婚姻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一方面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不同程度地承袭着传统婚姻的结构和内容,同时又表现出其各自宗教信仰的特点;在多种不同宗教信徒之间,婚姻一方面体现为其社会文化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包容,另一方面则是人们通过改变宗教信仰、调整家庭事务等方式所进行的社会文化调适.  相似文献   

13.
宗教信仰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的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以云南省西部作为主要研究区域,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基础上,分析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对宗教的信仰和认识后,认为青少年信教有门类多、民族特点突出、传播形式多样、调适机制完备等特点;其原因是民族习惯与家庭亲友的影响、宗教文化与教义的吸引、心理需要等,并提出青少年宗教信仰的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法、随机访问、数据统计法等对贵州铜仁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①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重视程度不够;②体育经费、场地、器材严重不足;③中学体育教师工作态度不主动,消极对待工作;④中学生对体育认识不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5.
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与效果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这一规律对于文化背景相对特殊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同样的意义。通过采取实证定量研究中的问卷法,考察了云南民族院校的837名少数民族本科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和动机以及与英语水平的关系。问卷包括66个为什么和怎样学习英语的问题,根据Gardner/Lam-bert(1972)的二语习得量表改编制成。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和描写性统计,以探索最重要的态度和动机类型,获取了8种态度和动机,以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学习努力程度,外部动机,家长鼓励,教学因素,内部动机,融合型动机,对英语国家人的态度和学习焦虑。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学生自我评定英语成绩与学习动机各因子的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是:融合型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位文人,人民爱戴他,甚至用一个节日来纪念他,究其原因,与其忠诚的品格、悲剧性的命运、忧国忧民的责任感、文学史上的首位著名诗人的地位及后世文人的大力推崇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汉语和少数民族语之间,少数民族语和少数民族语之间,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在词汇层面除了借贷和底层化之外,尚有一种方式,即在词汇的较深层面上趋同而在语音层面仍用本民族固有的成分。发生这种影响时,语言间地域上的相同或邻接似乎是一个重要条件,语言影响的方向也并不限于强势语言对弱势语言,有时源流关系颇难辨认。  相似文献   

18.
教会女校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会女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带有"文化侵略"的性质,但是在客观上教会女校冲击了中国旧的教育制度,开创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先河,为中国培养了早一批知识女性,从而促进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中学生的民族社会化过程,一方面可以通过发扬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学生对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认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此外,学校教育中的民族社会化虽与政治社会化在促进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社会化框架的限制.因此,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民族社会化应基于政治社会化框架,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和民族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