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美国新批评家兰色姆的文学批评理论是教育权力的话语产物.他反时传统学者脱离文本的教学和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在重视历史研究的前提下回归文本,是非形式主义的"回归文本论".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文学教育理论.他把文本分为"结构"和"肌质",两者彼此依存、交互影响,著名的"本体论批评"就是在结构之中进行肌质批评,找出诗歌言说.当下中国大学的文学教育严重脱离文本,实质上正处于美国新批评之前的历史阶段,因此补上兰色姆以及新批评这一课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批评家兰色姆的文学批评理论是教育权力的话语产物。他反对传统学者脱离文本的教学和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在重视历史研究的前提下回归文本,是非形式主义的回归文本论,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文学教育理论。他把文本分为结构和肌质,两者彼此依存、交互影响,著名的本体论批评就是在结构之中进行肌质批评,找出诗歌言说。当下中国大学的文学教育严重脱离文本,实质上正处于美国新批评之前的历史阶段,因此补上兰色姆以及新批评这一课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新批评"传入中国后,在文学语言观念上对中国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五四"以后,中国文学批评反对传统的语言载体论,开始重视语言与意义的关系,实现了语言意识的最初自觉;二是通过20世纪80年代"文学本体论"大讨论,产生了由语言载体论向本体论的转向,确立了语言在文学中的本体地位,但由于对"新批评"的误读和中国化的文论环境,文学批评又最终走向了主体论;三是在后现代语境下,中国文学批评面临价值虚无主义的危机,重新讨论"新批评",有利于文学价值的重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英美新批评派的主要理论主张,并做出简要评价。第一部分着重阐述新批评的两个前驱,艾略特和瑞恰慈的观点,以及其理论对后来者的影响;第二部分系统梳理新批评的诸种概念,并具体分析其对前人传承超越和自身历史局限;最后则归纳出新批评派的基本特征,并做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5.
文学艺术是社会现象之一,它的作者作为社会历史的人,无法不在作品中表现社会历史,因而就无法割断与社会历史的联系。但是在20世纪产生的多种形式主义美学研究方法,为了强调艺术形式的重要,在评论文艺作品中特别片面地夸大形式的意义,岀现了多种以艺术形式为艺术本体的形式主义流派,英美的新批评即是其中之一。以艾略特和韦勒克为代表的新批评方法,以文艺作品的形式为本体,认定艺术批评的目的在于艺术的自身,阻断了艺术与社会历史的密切联系,所以尽管他们的理论方法在认识艺术形式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他们与其同道所秉持的方法,都在时兴一段时间之后走向了难以回转的末路。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批评--英美新批评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美新批评高举“本体论批评”的大旗 ,成功地实现了对西方浪漫主义和实证主义批评传统的反拨 ,引发了文学观念的革命性变化。英美新批评成长过程中 ,“文本中心主义”是新批评始终坚守的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以来,国内对"新批评"译介,存在着"观念至上"的倾向,即过度强调对其批评理论的译介,严重忽视了其批评实践的价值。这一倾向的后果是,既影响了国内学界对"新批评"的认识,又严重制约了我们对"新批评"的理解、接受和运用。改变"新批评"译介、研究和运用中的"观念至上"倾向,使其真正"中国化",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新批评"理论家韦勒克提出了"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这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内部研究"指的是对文学作品"语言结构"的研究,"外部研究"指的是对文学作品"经验事实"的研究。这对范畴传入中国后,从理论内涵到功能意义都发生变异,引起了划分标准、作家归属和读者归属的误读,中国文学批评实现了从文学本体论向文学主体论的过渡,引发了中国文论的"向内转"。  相似文献   

9.
说到新批评派的成员构成,国内外学界有许多不同理解。这些认识,虽不乏真知灼见,但也不乏随意甚至混乱之嫌。为进一步推进国内新批评研究,文章提出,新批评派本身复杂丰富,须分人、分层、分国籍考察;对新批评派成员的译介须统一译名,避免混淆而用全称;祛除对新批评派单质化和标签化理解,还原其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核心竞争力,必须改变大学生轻松读大学的现状并塑造大学“苦读”的学习文化。我国大学生生活逸乐化已引发各种危机。中国有丰富的“苦读”传统但需要予以现代审视,现代“苦读”的本质是高强度和深加工的复杂性学习,具有六大特征并以身心承受力为前提和以幸福感为现实取向,大学“苦读”是大学的内在规定,并且具有守护大学权威、提升学习能力、涵养卓越人格等六大功能。要在我国大学倡导并践行“苦读”,应该发挥人才市场的正向功能、强化“苦读”的督促性管理、发展“苦读”的课程文化及完善“苦读”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文学批评家J.希利斯·米勒的批评轨迹以新批评为起点,中间虽历经现象学—意识批评、解构主义—修辞批评与言语行为—伦理批评几个阶段,但对语言的关怀与文学“特异性”的探求在他的批评实践和理论建构中呈现出一种连续不断的、互相依存的特点。新批评的理论精神在米勒文学批评的诸多阶段形成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索,为他的批评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成为米勒批评理论与阅读实践中恒定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通过对"新批评"文学评论理论的解读,探讨其理论中的文本中心、细读法以及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对当前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一些启示,以推动新的教学形式,促进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儒家“仁智统一”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人道主义与理性原则的统一,体现了知情意与真善美的统一。儒家把“仁且智”作为理想人格的主要特点,“仁智统一”成为人们通往理想人格的必然要求,其中富含的哲学意蕴具有十分丰富的现代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对英美新批评单质化与标签化的概括,有悖于它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新批评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至少可以从三方面得到说明:一是要区分英国新批评与美国新批评。二是新批评不是铁板一块,其不同成员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各有差异。三是新批评实践家的文本细读法并无统一步骤和程序。在借鉴英美文论教材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国内文论教材的编写模式,可以更为丰富多样、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
英美新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论中一支重要的理论流派。“张力”论一直被作为新批评派关于作品内在构成的最高总结。本文通过对艾伦·退特(AllenTate)提出的“张力”说的梳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新批评。  相似文献   

16.
重读叶公超30年代的文学批评,令人耳目一新,又发人深省。他提出的文学是“心灵的感应”、诗是“内感与外物的契合”、阅读是“无定的反应”、批评是“追求自己的感觉”等主张,与英美理论家艾略特、瑞恰兹的学说息息相通,也在中国的现实土壤上构建起了一部现代主义的文学理论经典。  相似文献   

17.
新批评派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诸种悖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批评派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之一,在理论建构与实践操作等层面都贡献颇丰。然而,由于该派具有时段较长、学者较多等特质,因此,其文学观念、理论原则、批评范式以及创作实践之间的确暴露出诸种矛盾之处。鉴于此,本文力求基于哲学、历史、社会以及创作等层面,揭示该派的理论与实践之间所存在的诸种悖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防范和治理“微腐败”,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范畴、新思想、新观点,形成的新时代“微腐败”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微腐败”观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集中显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微腐败”的本质观体现了哲学本体论,“微腐败”防治的价值取向观及治理效果的评价主体观体现了哲学价值论,“微腐败”后果、成因及系统治理观体现了哲学方法论,“微腐败”观源自实践、指导实践并随实践发展体现了哲学认识论。新时代“微腐败”观为深刻认识和有效防治“微腐败”提供了哲学智慧与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新批评”与小说评点之可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新批评和明清小说评点是没有任何授受关系的诗学理论,属于不同的诗学体系。其共同的具有创新性的对文学文本的高度重视、对文本类似的细读方法、近似的早亡命运,以及“不足阐释”和“过度阐释”的明显差异使二者的可比性研究成为可能。这种比较研究的目的是找出共同的诗学问题和诗学规律,寻求在阐释、理解文本方面所能给予我们的诗学启发。  相似文献   

20.
在老庄哲学中,道、德具有哲学本体论的意义,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与原则,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当重建道德信念,树立“以德为本”的思想,健全法制,建立一个义利统一、义以生利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伦理道德体系,以保障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人文价值方向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