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民的参保意愿影响因素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基于对湖南省“新农保”试点地区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姻状况、政策了解程度、了解渠道、养老金发放情况、缴费便利程度和农民对新农保能否解决养老的认知等因素对农民参加“新农保”有显著影响.对此,可以从改善宣传方式、调整政策内容、完善配套设施和培养专职“新农保”经办队伍四个方面来切实推进“新农保”工作,以尽早实现“新农保”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居民的参保意愿,以甘肃省S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从农民期望的养老方式,缴费档次,养老金保障作用的发挥以及对政策的认知程度等方面对S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过程中农村居民的参保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得出,除了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农民对政府政策的信任度和认知程度是影响农民参保意愿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应该从政府层面出发,设立有效的缴费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各项法律法规,调动农民的参保热情,提高农民的参保意愿,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得以持续有效地推进。  相似文献   

3.
以个人缴费为主的"旧农保"难以为继,中央政府提出了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西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建立以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为主的筹资模式,以个人账户积累为主的资金管理模式,以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相结合的给付模式,并根据农民参保意愿和缴费能力,设计不同缴费档次,实行多缴、多补、多得的激励机制,最终实现广覆盖、保基本、能转移、可持续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课题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三个不同的参保方案,测算了不同缴费水平和财政补贴水平下,参保农民的养老金待遇以及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4.
以宝鸡模式为例,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年轻农民新农保参保意愿低,同时新农保针对年轻农民的政府服务现状不佳,进而通过对新农保供需双方供需差异分析得出,年轻农民在新农保养老待遇、转换衔接体制、经办服务三方面不能得到满足是其参保意愿低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相应对策以确保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对中西部民族地区369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民族地区农户是否愿意参加新农保的影响因素及其程度进行了估计.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教育程度、所在区域和预期养老方式等变量对农户参保意愿有显著影响,民族、性别、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一系列家庭特征变量对农户参保意愿没有显著影响.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并实施以来,学术界对其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以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平台,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的论文进行检索和定量分析;结合前期学者研究的热点,从基金筹集与管理、农民参保行为影响因素、财政支持能力、政策实施效应、可持续发展五个维度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江西省农民工的一项调查,运用Probit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民回乡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个人特征是决定回乡创业意愿的基础;农民工在城市的打工经历是农民回乡创业意愿的直接影响因素;农民工对政策的认知与环境的评价是影响农民工回乡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9.
对榆中县6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表明,农户年龄、文化程度、子女个数、年人均收入以及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民参加新农保意愿影响显著;而性别、婚姻状况、如何看待子女赡养、农户类别、选择何种方式养老以及对"捆绑政策"的看法,对农民参加新农保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为此,制定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待遇、淡化家庭养老观念,加大宣传力度,就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推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二元选择Logit模型,分别从5个层面18个因素对农户的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愿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各个层面因素对农户参保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最强者是政府职能作用,其中资金供给职能作用则是政府职能层面的关键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福州市仓山区、台江区、鼓楼区以及闽侯县的部分个体工商户参保意识的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工商户的参保意识总体水平不高,且主要受到个体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养老保险政策认知程度的影响。在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下,养老保险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提高养老保险参保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建议运用多种手段促进养老保险的宣传,开设个体工商户参保便民窗口,助力养老保险参保率提升。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蕴含着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并转变为城市人口的意思,因此对农民工去留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依据2007年对武汉市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对影响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从微观层面上分析了农民工留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因素的作用没有显示出明显的统计意义,而对城市的认同和对土地的态度等社会心理因素则能给出较为合理的解释.教育程度会影响农民工的留城意愿,但是两者关系不是线性的.配偶的居住地也会对农民工的留城意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农民工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因变量,采用二元Logit回归方法对农民工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农民工选择参加何种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平均每年工作时间、所在单位是否为职工参保和家里是否有人参保4个因素对农民工是否参保产生显著影响;而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儿子数、所在单位是否为职工参保,以及对制度的满意度这些因素对农民工选择社会养老保险的种类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山东省即墨市D村进行调研,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将生活方式操作化为可测量的6项指标,计算新农保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值。结果发现:总体上,新农保对农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一般,但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对女性群体的影响要大于对男性群体的影响,而且新农保对女性群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意识层面,对男性群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从生活方式的6项指标来看,在养老观念、生育观念和农民对政府态度方面,新农保对女性群体的影响要大于对男性群体的影响;在代际关系、储蓄与消费和收入方面,新农保对男性群体的影响要大于对女性群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新农保基金管理制度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新农保基金收支预测模型,运用三省六县的调研数据,预测了未来新农保基金面临的贬值风险,并在分析制约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从当下看,应切实加强新农保基金管理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新的特殊政策的制定;从长远角度出发,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管理体制,从委托中国社保基金管理运营逐步过渡到新农保基金的自我管理和运营。  相似文献   

16.
中青年农民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参保意愿决定着制度未来的养老保障能力和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构建了社会资本通过制度满意度和特殊信任影响中青年农民对城乡居保制度持续参保意愿的多重中介模型。基于2015年全国5省678份中青年农民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中青年农民持续参保意愿的直接影响不显著;社会资本通过制度满意度和特殊信任对持续参保意愿有间接影响。基于Bootstrap再抽样技术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在制度满意度、特殊信任及二者共同的中介效应中,制度满意度的中介效应与二者共同的中介效应大小具有显著性差异,制度满意度与特殊信任、特殊信任与共同的中介效应大小没有显著性差异。本文为政府采取措施提升中青年农民持续参保意愿提供了一个新的政策视角。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资金分担机制决定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本文基于农村老年人口趋势、财政变化趋势及动态基础养老金规模三种因素,探讨了“新农保”现行制度下财政资金分担机制与水平.在预期替代率、个人账户缴费档次、替代率转变系数等假设条件下,测算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资金分担水平,并得出对基础养老金进行动态调整、设计合理的替代率转变系数等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536位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情况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农民个人的收入水平仍然是制约农民参保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不断提高,这一因素的制约力度将越来越弱,而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重视和扶持力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的健全和完善,以及制度执行的规范和安全将越来越成为影响农民参保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制度构想的参保档次影响因素主要有收入水平、年龄、连带效应。通过对河南省某试点县运用实地调查、开放型访谈、非参与式观察等定性研究方法,对政策实施的现实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除年龄因素对参保有明显影响外,其他两种因素并未达到政策预期的影响效果。针对参保档次分布的瓶颈,应从改善宣传方式、完善相关制度配套设施、适当拉开参保档次的补贴水平等方面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合理行动理论(TRA)为依据,基于河南省4个试点县(濮阳县、杞县、固始县、汝阳县)35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影响农户集中居住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对集中居住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集中居住决策理性尚处在"生存理性"向"价值理性"过渡阶段;家人意见及已经集中居住者的意见对农户集中居住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