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埃德加·爱伦·坡在其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诗歌的音乐性.他认为诗歌和音乐的结合可以找到诗歌发展的最广阔的领域,并把诗歌定义为"用韵律构建的美".本文通过分析其诗歌中的音乐特质,着重论述了他在诗歌创作中如何应用各种诗歌技巧来演绎他极为推崇的关于"死亡"和"美"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19世纪加拿大联邦诗人兰普曼在他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里,以"诗人"和"诗神"为题材,就诗人应具备的特质及其人生观、诗歌创作的外部客观环境、诗歌优劣评定的标准等问题,明确或含蓄婉曲地阐述了自己的诗学观,折射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他的深刻影响及其对诗歌创作发生学、诗歌的社会接受和积极的社会作用认知的深度.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史研究中,陈与义诗歌分期常以靖康事变陈氏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但通过对陈与义靖康以后诗歌的仔细审读,我们不难发现他在南奔逃亡时期的诗歌和他在作迭官时期的诗歌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诗歌的题材内容与风格特色也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应将陈与义南渡时期的诗歌视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以区别于他三十七岁以前的"少作"与晚年诗歌创作的"式微".  相似文献   

4.
曹丕的诗歌对建安时期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在整个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曹丕的诗歌为契机,对他的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进行探讨,并揭示其诗歌创作的地位与影响,以丰富我们对曹丕文学思想的认识,从而更加准确全面地评价曹丕的文学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南社时期,柳亚子论诗尊唐抑宋,但其诗作总体上却表现出亦唐亦宋的艺术风貌.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个人的风云际会使他将诗歌作为思想宣传、政治鼓动、社会评述、历史记录的工具,从而造成了其诗歌创作对其诗学思想自觉不自觉地部分背反.作为南社的领袖和灵魂,柳亚子是南社诗人群体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因此,审视柳氏诗论与诗作之间这一部分背反的现象,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柳诗的理解,把握南社诗歌活动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可为当下诗歌创作实践和诗学理论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冯雪峰同志作为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在我国革命文艺历史上的巨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不仅身体力行从事诗歌、杂文、电影剧本和寓言等创作、而且以毕生精力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翻译和文艺理论批评工作,成为有胆有识独具特色的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自然,他首先是一个杰出的革命家,他的理论建树、文学批评,表现出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风度。冯雪峰一生坎坷,但正因此更显示了他的一身正气,铮铮铁骨。他的人品与文品,都是值得人们称道和学习的。冯雪峰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他的文艺理论批评活动,是与整个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活动,完全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冯雪峰是最有代表性的现象与线索,革命现实主义理论是其理论批评的核心内容,生活、真实、主观力等命题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而言,冯雪峰的理论批评虽有对文艺特性的尊重,但却又呈现出"左"的偏向.  相似文献   

8.
作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黄遵宪具有深厚的"山歌情结",诗歌创作走民间的路子,深刻地彰显了他诗歌革新的理念,成为了现代新诗发展的基本走向。黄遵宪身体力行的"歌谣化"诗歌创作实践,对"五四"以后中国新诗发展打开了思路,由此,中国白话诗脱下了诗歌语言典雅华美的古代文言盛装,换上了20世纪平民百姓的口语便装。它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9.
刘洁岷是中国当代诗歌大陆"中生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创作题材广泛,诗歌技艺精巧娴熟,在创作中力图突破旧作。其近期诗歌,即2010—2011年的诗歌,结构不断更新,技巧进一步内化,并完美地将诗歌中古典美与现代意象结合,形成了他卓异而不易捕捉的个人化诗歌风格。刘洁岷的近作彰显了其诗歌创作的诗心并展现了多维诗歌创作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在不断创新中追求不朽--马雅可夫斯基未来主义诗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俄国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早期 (未来主义时期 )大量的诗歌创作的分析研究后 ,指出马雅可夫斯基的未来主义诗歌体现了作者追求创新与不朽的伟大创作气魄。马雅可夫斯基未来主义时期的诗歌创作主要是抒情短诗和五部长诗。其不断追求创新与不朽的特点与作者的性格有关 ,他精力旺盛 ,渴望创新 ,同时又特别希望在当代生活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这些体现在他诗歌创作中 ,便表现为竭力追求创新与不朽 ,这一总体特征在其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均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在"天机"和"自得"两种哲学思想的交互影响下,庄昶在诗歌理论中形成了"天机自得"的核心诗论.他将"天机之境"作为其诗歌创作的最高标准,也就意味着他要求在诗歌创作中将天理的表述作为其创作的核心.同时因为"天机"中包孕着自然的含义,所以他在强调天理的同时也并不排斥诗歌中对自然的描摹.他把"自得"作为诗歌通向"天机之境"的有效手段和验证诗歌是否达到这种境界的基本方式,这就意味着他重视诗歌创作中主体性情的介入.总之,他"天机自得"的诗论要求在诗歌创作中将天理、自然及自我情性三者巧妙地融合为一,从而达到"天机之境".在"天机自得"诗歌理论的影响下,庄昶创作了大量理学诗,这些理学诗既有哲学思想的玄妙,又具有诗人情性和艺术美感,摆脱了传统理学诗"语录体"和打油诗的弊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成为明代弘治、成化年间诗坛重要的一脉.  相似文献   

12.
元稹贬谪江陵时期,是他诗歌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他“元和体”诗形成的关键时期。全面考察元稹的诗歌,其贬谪江陵时期的“长篇排律”和“小碎诗章”都和荆楚地区的文化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诗作既包含了诗人自己和中唐诗风转变的若干信息,还反映了当时荆楚地方的风习和中原人对该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詹姆斯·麦考利是20世纪澳大利亚文坛的著名人物,他在诗歌创作和文艺批评等领域的影响力不可小觑。麦考利早期的诗歌创作带有现代主义特征,让他一举成名的"厄恩.马利事件",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其在现代主义诗歌方面的才华,但他最主要的贡献则是新古典主义诗歌的创作和批评。麦考利重视传统宗教与哲学,倡导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强调古典主义诗歌的优越性,他以"秩序"、"理性"、"逻各斯"等为准则的新古典主义文论对澳大利亚文艺创作与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因对阶级归属的刻意强调,中国现代少有对"知识分子"的整体性研究,处于意识形态主流的论者认识到知识分子群体的特殊性更属罕见。本文通过对冯雪峰两篇相关文章的分析表明,他早在1928年就认识到了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革命"时期所应有的某种特殊性,尽管他并未明言"特殊性"具体何在,但提出问题本身的意义就不可小视。本文将在详细分析其观点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作出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蒲风是中国诗歌会的骨干人物。他不仅撰写了大量的白话新诗,还积极探讨诗歌理论。蒲风诗论在其诗歌创作中有着完美的演绎,既贯穿着"捉住现实"的精神,也不断地创造着诗歌的新形式。他以自己丰厚的诗歌创作实绩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诗坛增添了光彩,也为新诗走向大众化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相似文献   

16.
与诗歌相识、相知、相爱,无论是支边,还是返乡,罗鹿鸣都心存感激,诗歌恰如他生命的火焰与春天,给他信心和力量。罗鹿鸣的诗歌创作在经历了活跃期、沉静期、回归期和专注期之后,他生活的积淀更加丰富,表现手法更加成熟,他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7.
刘得仁是晚唐的一位普通诗人,多年应举不第,其现存诗歌作品反映出他与佛门僧界往还较多,这种交往影响其诗歌活动,其一就是大量空明静寂的意象或意境,其二则是"苦吟"的写作态度.刘得仁的诗歌创作,正折射出晚唐佛教文化发展的转向和禅宗影响的扩大.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既是著名教育家,也是高产的大众诗人,其诗歌创作与其教育改革实践紧密结合,文学成就与教育成就相辅相成,注重诗歌教育性是陶行知诗歌创作的突出特点。陶行知诗歌创作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己的教育思想,他试图通过文学样式,采用诗歌这种短小精悍的文体,用最通俗易懂的形式,来宣传他的教育理念,以达到对民众进行教育的最大化效果。陶行知诗歌蕴含了爱国爱民教育、生活理念教育、现代启蒙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彰显出他爱国爱民的博大情怀和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存在大量以"鸟"起兴的诗章,这些鸟类兴辞中表现出当时诗歌创作所包含的一些特殊的观念形态。诗人将鸟类的某些自然特征与诗歌的情感主题联系起来,在兴辞中以鸟的通适性特点作为核心意象,并采用特定的诗歌语言形式,与其他诗歌意象共同构成一定的抒情氛围和基调,引起诗歌创作活动中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伊始,70后诗人崭露头角。沈浩波被认为是70后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论文集中考察他的诗歌创作和诗学主张,以其诗中所引用的中国古典诗歌为切入点,从诗性消解、孤独感和生命意识等方面透视其创作的基本精神取向,这便于我们理解以沈浩波为代表的"下半身"诗歌,乃至新世纪以来的先锋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