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学生觉得作文没啥可写,不知从何入手,写些什么。这种困惑,不排除行文方法的欠缺,但主要是因为腹中空空,确实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要写好作文,需要培养许多方面的素质,丰富的积累便是其中之一,并且是根本,是源泉。如果没有丰富的积累,要写好作文,就是无本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要解决中学生作文没啥可写的问题,当首先从积累入手。  相似文献   

2.
无材料可写.一直是滞碍学生作文提高的一块绊脚石。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使自己深刻体会到“大量读写”不愧为解决“无米之炊”的灵丹妙药.给学生的作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学生在作文的天空里自由飞翔。“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是烟台市教研室设立的创新作文教学试验的一个重点课题。其核心是课内、课外双轨并进,大量读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说到作文。许多孩子为此头疼,不说题材不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比比皆是,学生最常写的事是“帮老大爷推车”、“送盲人回家”、“帮妈妈洗碗”、“老鹰捉小鸡”等。为了获取高分,学生不敢说真话诉真情,更严重的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就是那干巴巴的几句话也是东拼西凑,言不由衷!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消极作文的心理,哪怕是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也很少有喜欢作文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这种习作恐惧说声“再见”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作文课上,学生常感到无啥可写。我们不禁要问:“原因何在?”分析我们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方法的指导,而忽视了内容的引导。于是把主要精力花在给学生讲一些“审题”,“拟提纲”,“怎样开头和结尾”等写作技巧方面,而不去开凿学生写作的“源泉”。这样的教学,就有点“舍近求远”的意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作文无话可说,甚至感到头痛,就难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相似文献   

5.
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许多学生一提笔作文就感到没什么可写,这是因为作文教学缺少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更缺乏对观察能力的培养。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下面是我近几年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6.
很多同学苦于作文没有材料可写,其实是不善于把身边平淡无奇的材料艺术地转化为写作的素材。那么该如何将平常小事“点石成金”呢?本文拟就此谈一些小技巧。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少学生害怕作文。究其原因,大都认为作文时“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作文到底写什么?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是无所作为的玩意,不是无中生有的把戏,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同吃饭、谈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了的事情。”南宋教育家朱熹又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精典的语句都道出了作文的真谛。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怎样才能让生活这一源头活水淙淙流淌在学生的笔端呢?  相似文献   

8.
“唉,又是作文课!”“这次作文,我又没什么可写。”经常听到同学面对作文课唉声叹气。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这是许多学生写作时畏惧心理产生的根源。如何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有话想说,有事要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呢?现就这个问题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炊,一要米(材料),二要巧(技术),有了这两样才能做出好吃的饭来。写文章也是这样。一要内容,二要有技巧,解决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学生的作文也是这样吗?也是。作文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书面语言的训练,跟一般写文章不完全一样,可这类问题没有什么不同。学生拿起笔来,同样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这里着重谈谈写什么——学生作文内容是从哪里来的。常常听老师说:“学生作文内容贫乏。”常常听学生说:“作文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10.
“老师,你常说我们的作文没有新意,缺乏真情,难道你不觉得你布置的作文题目太老掉牙了吗?什么都可以写。可你偏偏让我们写父爱母爱,如果有什么好的材料可写,上一届的学哥学姐早就写了,轮到我们只能胡编滥造了……”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被我们语文教师视作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学生写作中常常存在着“无米下锅”(元材料可写)和“有米难炊”(有材料不会写)这两种现象。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找米下锅”,让学生“有米可炊”,“有米易炊”呢?笔者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终于寻求到了一条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语文阅读教学课无不渗透着作文教学,有心的同学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自身作文水平的。但时至高三,仍有学生抱怨:“我们的老师以前很少讲作文”,“我们写不好作文”,“我们没有材料可写”,“我们语言太贫乏”,“一提到作文就头痛”……听到这么多的抱怨不得不令我们教育工作者反思:学生作文写不好是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失败?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高考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作文,一听到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  相似文献   

14.
有些同学面对作文题总觉得无东西可写。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就是作文的“米”,没有材料当然写不出作文。材料是文章的基础,如果材料贫乏,再能生花的妙笔,也写不出内容充实的文章。那么,怎样才能使同学们的作文材料丰富起来呢?这需要平时的积累,积累多了,占有的材料多了,写作时方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作文内容才能充实,言之有物。 如何积累材料?一般说来不外乎两种渠道:一是从生活中获取;一是从书本里吸收。中学生要丰富  相似文献   

15.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不妨也可以这样说:只有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情趣,享受到作文快乐,才是真正的作文。去年我对学校一个班近50人的同学作了调查,结果令我们语文教师深感不安,其中乐于写作文的仅有7人,其余的有的干脆写上“不喜欢作文”。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小学作文教学带来了生机,“荡涤作文教学的灰色污染,鼓励学生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还作文教学一片纯净的天空”,已成为作文教学改革的主题曲。但是如果拿学生作文去读一读,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学生作文中“假话、空话、套话”的现象还是不少。为什么“改革”了,学生作文中的灰色污染还是不少?笔者认为,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教师身上。  相似文献   

17.
教师给学生的作文下评语,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学生作文宣读“判决书”,对学生的写作可以说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综观当前的教学现状,教师的评语存在种种不尽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18.
裴作贤 《新天地》2011,(9):129-129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离不开生活。对于初学作文的小学生而言,常常感到没啥可写,难以下笔。那么怎样指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择作文材料呢?作为一个有着二十余年教龄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学生写作文,大部分苦于无米之炊,觉得无内容可写,往往从"优秀作文选"之类的范文中,东抄几句,西凑几段,以敷衍老师,写出的作文没有学生的个性。改革作文教学方法,提高作文质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曾有位资深的教育专家说过,生活就是作文,作文就是做人。这就是说,“作文”与“做人”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不能只把作文当作一种“能力”来培养,要充分利用作文教学渗透“育人”教育,使“教书”与“育人”紧密地结合,发挥学科教学在德育中的作用。基于这点,我充分利用日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仅培养了良好的班集体,还丰富了写作题材,提高了写作水平,获得了“作文”与“做人”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